王安朋 李新力 杜向輝
肝癌切除聯合全脾切除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的療效分析
王安朋 李新力 杜向輝
目的 探討肝癌切除聯合全脾切除治療原發(fā)性肝癌(PHC)合并繼發(fā)性脾功能亢進(SHS)的療效。方法 175例PHC合并SHS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與對照組(82例), 觀察組治療方案為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 對照組治療方案為單純性肝癌切除術。結果 ①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475±155)ml VS (450±135)ml]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手術前, 兩組患者紅細胞(RBC)[(3.1±0.4)×1012/L VS (3.0±0.5)×1012/L]、白細胞(WBC)[(1.83±0.55)×109/L VS (1.75±0.52)×109/L]、血小板(PLT)[(64±13)×109/L VS (66±15)×109/L]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0 d, 兩組患者RBC[(3.4±0.3)×1012/L VS (3.3±0.4)×1012/L]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WBC[(7.19±1.39)×109/ L VS (2.74±0.63)×109/L]、PLT[(375±59)×109/L VS (185±28)×109/L]高于對照組(P<0.05)。③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3% VS 17.1%)、病死率(3.2% VS 4.9%)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是治療PHC合并SHS的理想方案。
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脾功能亢進;肝癌切除術;全脾切除術
病毒性肝炎繼發(fā)肝硬化是目前臨床上PHC最主要的發(fā)病因素之一, 由于肝硬化可以導致患者并發(fā)門靜脈高壓、SHS,因此此類PHC患者亦常見這兩種并發(fā)癥。諸多研究認為, 在治療PHC的同時需要合理地處理SHS, 這對提高PHC的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即旨在探討肝癌切除聯合全脾切除治療PHC合并SHS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5例患者, 現回顧分析這些患者的的臨床病歷資料。病例納入標準:①術后經病理證實為PHC、肝硬化、脾瘀血性腫大;②手術方式為單純性肝癌切除術或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③肝功能Child-A級或Child-B級。排除標準:①合并膽道癌栓或門脈主干癌栓;②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③合并嚴重心、肺、腎功能障礙;④合并肝內多發(fā)轉移或遠處轉移。根據手術方案將上述17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與對照組(82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及術后輔助治療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對照組手術方式為單純性肝癌切除術, 其中53例為非規(guī)則性肝切除術, 29例為規(guī)則性肝切除術。觀察組手術方式為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 其中63例為非規(guī)則性肝切除術, 30例為規(guī)則性肝切除術。對照組術后輔助治療:61例患者術后60 d接受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脾動脈下極栓塞術治療, 15例患者術后60 d均接受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 6例患者因WBC或PLT極度偏低而被迫放棄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觀察組術后輔助治療:所有患者術后60 d均接受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觀察兩組RBC、WBC、PLT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475±155)ml、(450±135)ml,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主要指標的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RBC、WBC、PLT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0 d, 兩組患者RBC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WBC、PLT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病死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注:術后兩組WBC、PLT比較, P<0.05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的比較( x-±s)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病死率的比較[n(%)]
肝癌切除術是治療PHC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但是對合并肝硬化、SHS的PHC患者來說, 由于SHS可以導致患者WBC、PLT嚴重減少, 并由此導致患者抗感染能力降低、凝血機制異常, 肝癌切除術后患者易出現圍手術期感染以及難以控制的出血, 因此SHS成為肝癌切除術治療PHC的一大障礙[2], PHC合并肝硬化、SHS多年以來一直成為普外科的難題。既往研究認為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的風險較大, 而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脾動脈栓塞的安全性高, 因此后者在臨床上廣泛用于PHC合并肝硬化、SHS的治療[3]。隨著普外科技術的進步, 有學者認為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的風險已經得到顯著降低, 并且由于全脾切除可以導致患者WBC、PLT在術后迅速回升, 有利于術后積極開展輔助治療, 因此建議采用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治療PHC合并肝硬化、SHS[4]。
在本研究中, 將175例PHC合并SHS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前者治療方案為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 后者治療方案為單純性肝癌切除術, 結果顯示觀察組WBC、PLT等指標在術后快速回升, 且高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可以更好地改善PHC合并SHS患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此外,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分析其原因, 盡管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比單純性肝癌切除術的手術時間有所延長, 但是在全脾切除術后, 患者PLT迅速回升, PLT減少所致的出血傾向隨之被糾正, 并且在術后, 對患者血象進行嚴密監(jiān)測, 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脾切除術后PLT驟升所致的各種并發(fā)癥。從術后輔助治療方面來看,觀察組均順利接受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但有6例對照組患者因WBC或PLT極度偏低而被迫放棄預防性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這也說明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為進一步治療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 肝癌切除術聯合全脾切除術治療PHC合并SHS的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Wang C, Li C, Wen TF, et al.Safety of synchronous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ypersplenism.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2, 59(114):526-528.
[2] Wang Q, Sun K, Li XH, 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econdary hypersplenism.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6, 5(3):396-400.
[3] Huang JH, Wu PH, Gu YK, et al.Study o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treated by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Ai Zheng, 2006, 25(8):1003-1006.
[4] 馮燮林, 彭俊平, 胡勇, 等.合并脾功能亢進肝癌患者的外科治療.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1, 17(12):986-9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76
2015-01-05]
475000 開封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