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峰,夏愛生,夏軍劍
(軍事交通學院基礎部,天津300161)
GM(1,1)模型(灰色預測模型)[1]自 20 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由于其所具備的所需樣本少、計算簡單、可檢驗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工農業(yè)生產等各個領域,并成功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但GM(1,1)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背景值的構造,由于發(fā)展系數a和灰色作用量b對模型的預測精度有深刻的影響,而a、b的取值與背景值的構造方法有關聯(lián),當a的預測值比較大時,傳統(tǒng)的預測模型預測誤差相對來說較大[2];二是初始值的確定,傳統(tǒng)的灰色預測對于參數C的處理方法是曲線X(1)(t)過點(1,X(1)(1)),代入通解可以解出 C值,這樣做雖然可以使模型的計算過程簡單,但由于最優(yōu)的擬合曲線并不一定經過歷史數據中的某一點,從而不能保證模擬序列和原始序列的最優(yōu)擬合:這些因素導致了傳統(tǒng)預測模型相對不穩(wěn)定?;谶@種情況,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GM(1,1)模型,并結合實例進行預測。
令 X(0)為 n元序列,X(0)={X(0)(1),X(0)(2),…,X(0)(n)},X(1)為 X(0)一次累加生成,X(1)={X(1)(1),X(1)(2),…,X(1)(n)}。
于是X(1)的GM(1,1)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為
假設擬合曲線X(1)(t)過累加序列的第一個點,即當t=1時,^X(1)(t)=X(1)(1)代入式(3),離散化可得GM(1,1)的時間相應序列:
還原到原始序列可得灰色預測模型
通過分析傳統(tǒng)的GM(1,1)模型的建模過程,發(fā)現發(fā)展系數a和灰色作用量b對模型的預測精度有深刻影響,a、b的取值與背景值的構造方法有關聯(lián),傳統(tǒng)的背景值Z(k)(t)dt=(k+1)+X(1)(k))。經過預測發(fā)現當a比較小時,預測的誤差偏小;當a越大時,預測誤差就越大。本文提出修改背景值的權值λ,即令
根據微分方程解的形式,可求出權值λ,并可進行多次迭代,以達到減小誤差的目的。對式(1)在[k,k+1]上進行積分:
從上式可以看出,當a較小時,λ取1/2較合理,當a比較大時,λ取1/2會導致預測誤差加大。
由式(4)可得
在預測過程中發(fā)現矩陣B中含有待估參數a的函數λ,這里賦初始值λ=1/2,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得到a的一次估計值a1,把a1代入式(5),改變矩陣B,重新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得到a的二次估計值a2,可逐步進行下去得出a的最優(yōu)值。
對于白化微分方程式(1)的通解為式(3),傳統(tǒng)的灰色預測對于參數C的處理方法是曲線X(1)(t)過(1,X(1)(1))點,代入通解可以解出 C值。這樣做雖然可以使模型的計算過程簡單,但由于沒有對白化方程的時間響應函數進行優(yōu)化,從而不能保證模擬序列和原始序列的最優(yōu)擬合。因為最優(yōu)的擬合曲線并不一定經過歷史數據中的某一點。
針對GM(1,1)模型檢驗的一般方法,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優(yōu)化模型的時間響應函數,以X(1)序列的模擬值和X(1)序列的觀測值的殘差平方和最小為條件[3-4],確定時間響應函數中的常數C,從而建立起相應的最優(yōu)時間響應函數,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預測精度。
(1)白化微分方程=b的解亦稱時間響應函數,表達式為
(2)灰色微分方程X(0)(t)+aZ(t)=b的時間相應序列為
證明
為了求C,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構造X(0)序列的模擬值和X(0)序列的觀測值的殘差平方和函數:
求C使得S(C)達到最小。令S'(C)=0,求得唯一駐點:
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得知殘差平方和S(C)在此駐點處取最小,故
(2)令 t=k+1,可以得到灰色微分方程X(0)(t)+aZ(t)=b的時間相應序列為
(3)對X(1)累減后化簡可還原原始數據。
為檢驗改進模型的性能,以文獻[5]中2003—2011年我國原煤總產量實測數據為例(見表1),建立本文改進的GM(1,1)模型,對2009—2011年原煤總產量進行預測,并與文獻[5]中預測數據進行對比(見表2)。具體步驟:
(1)對原始序列進行累加處理,得到它的累加生成序列;
(2)利用經典模型預測初值,代入式(5),利用式(6)進行預測;
(3)把預測出來的值再次代入式(5),利用式(6)進行預測,得出時間相應式(1)的具體形式;
(4)把C值代入式(1)中預測出2009年的原煤總產量,并把預測值加入到原序列,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把2009—2011年原煤總產量都被預測出來。
表1 2003—2011年我國原煤總產量
表2 2008—2011年我國原煤總產量預測值與相對誤差值對比
由表2可以看出,2008—2011年文獻[5]模型預測結果的平均誤差為1.25%;本文改進的GM(1,1)模型預測結果的平均誤差為0.81%,而2003—2011年本文預測結果的平均誤差為0.683%??梢姳疚母倪M的預測模型精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傳統(tǒng)的GM(1,1)模型中通常將背景值取為相鄰兩個數的算術平均值,對于不同的數據勢必導致誤差的精度不同,當a比較大時,預測的誤差較大。另外,直接將 ^X(1)(1)=X(1)(1)作為已知條件,求解模型的時間響應函數,這些都導致得出的預測數據精度不高。本文首先對背景值進行加權處理,從而得到精度較高的權值,同時根據最小二乘原理確定時間響應函數中的常數C,建立起相應的最優(yōu)時間響應函數,并通過實例表明,改進的模型可以提高預測精度。
[1] 鄧聚龍.灰色系統(tǒng)[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5:1-25.
[2] 王葉梅,黨耀國,王正新.非等間距GM(1,1)模型背景值的優(yōu)化[J].中國管理科學,2008,16(4):159-161.
[3] 王健.一類改進的灰色預測模型及其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3,43(9):181-185.
[4] 陳友軍,何洪英.利用非線性規(guī)劃方法最優(yōu)化灰色預測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4,50(10):61-63.
[5] 羅迪,馬新.基于Gauss-Legendre公式改進的煤炭產量灰色預測模型研究[J].煤炭工程,2014,46(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