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楊楠,賀慶瑞,楊濤,崔建美,王洪彬
(河北聯合大學中醫(yī)學院,唐山 063000)
考前緊張綜合征是指考生在考試前出現的,由于精神緊張導致身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癥,臨床表現為高度緊張、焦慮不安、恐懼失敗、煩躁、失眠、多夢、頭暈、記憶力下降等[1-3]??记熬o張綜合征不僅影響考生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考試時的正常發(fā)揮和考試成績,給考生帶來相當大的危害[4]。目前臨床治療多以藥物為主,輔以行為療法、認知療法。藥物以苯二氮卓類為主,因其伴有耐受與成癮性、記憶力減退、鎮(zhèn)靜和肌肉松弛等副反應,考生大多不愿接受。因此,采用簡便有效、無副反應且容易被考生接受的治療方法,是臨床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方法觀察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和單純耳穴貼壓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的療效,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2014年1月5日至2014年1月12日河北聯合大學同一科目(公共課)期末考試前一星期,選取符合診斷和納入標準的考前緊張綜合征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組(治療組)和耳穴貼壓組(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退出11例,對照組退出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BMI值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考前緊張綜合征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5]及《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精神障礙》[6]擬定。臨床表現為高度緊張、焦慮不安、過分擔心學習成績下降、恐懼失敗、失眠、多夢。諸癥于考試前1個月內出現。采用Sarason考試焦慮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進行評分,<12分為輕度焦慮,12~20分為中度焦慮,>20分為重度焦慮。
①符合考前緊張綜合征的診斷標準;②無器質性疾病病史、精神病史;③近期無服用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等影響心律藥物;④根據TAS的評定,分數在12~20分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針對考前緊張綜合征同時進行藥物或其他系統(tǒng)治療者;②出現其他并發(fā)癥或其他癥狀明顯加重者;③未按照試驗要求完成治療者。
2.1.1 腕踝針
選取腕踝針雙上1,常規(guī)消毒后用0.30 mm×40 mm毫針,食指繃緊皮膚,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夾持針柄與皮膚成 30o,快速進入皮下,然后輕捻針柄,使針體貼著皮膚淺層,針下有松軟感為宜,留針30 min。
2.1.2 耳穴貼壓
取耳穴心、神門、內分泌、腎上腺和皮質下,常規(guī)消毒后,取0.5 cm×0.5 cm大小的醫(yī)用膠布,在其中央粘貼一粒王不留行籽,用鑷子夾住準備好的膠布,對準耳穴心、神門、內分泌、腎上腺和皮質下粘貼,并進行耳穴按壓刺激,以耳穴有壓痛感為宜,左右耳隔日交替貼壓。
耳穴選擇及操作方法同上述耳穴貼壓操作方法。
兩組均于考試前1星期進行治療,3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療效。
3.1.1 Sarason考試焦慮量表評分
Sarason考試焦慮量表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的著名臨床心理學家 IrwinG Sarason教授于1978年編制完成,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考試焦慮量表。每位受試者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進行TAS量化評分。TAS絕對差=治療前TAS評分-治療后TAS評分;TAS相對差=TAS絕對差÷治療前TAS評分×100%[2]。TAS絕對差及TAS相對差值越大,說明癥狀改善越明顯[1]。
3.1.2 植物神經功能檢查(臥立試驗)
植物神經功能檢查(臥立試驗),于平臥位計數1 min脈搏,然后起立后再計1 min脈搏。由臥位到立位脈搏增加10~20次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記錄為(﹢)。由臥位到立位若減少10~20次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記錄為(﹣)。正常者記錄為(0)[7]。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考前緊張綜合征主要癥狀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情緒緊張、焦慮、失眠、頭暈頭痛等主要癥狀消失,順利完成考試。
有效:情緒緊張、焦慮、失眠、頭暈頭痛等主要癥狀明顯減輕,尚伴有1~2種次要癥狀。
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或加重者。
采用SPSS17.0軟件包運用相關統(tǒng)計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4.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8%,χ2=0.017,P=0.99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3.4.2 兩組治療前后TA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TAS評分、治療后TAS評分、TAS評分絕對差、TAS評分相對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 TAS評分較治療前顯著下降(t=3.159,P=0.004)。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AS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AS評分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1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AS評分絕對差 TAS評分相對差(%)治療組 17.32±3.47 15.58±3.27 1.74±3.97 7.40±22.79對照組 19.38±4.88 15.62±6.061) 3.76±6.41 16.43±30.52 t ﹣1.596 ﹣0.031 ﹣1.227 ﹣1.103 P 0.117 0.976 0.226 0.276
3.4.3 兩組治療前后臥立試驗比較
有研究表明,焦慮癥患者的交感神經處于功能亢進狀態(tài)[8],由表4可知,治療后兩組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情況均有所改善。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臥立試驗比較 [n(%)]
考前緊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負面情緒,過度的考前緊張不僅會對學習成績造成影響,還會嚴重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腕踝針是由第二軍醫(yī)大學張心曙教授創(chuàng)立的,是通過毫針在進針點皮下的淺刺激來調整臟腑功能、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目前已在神經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治療各種疼痛病癥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現代研究顯示腕踝針針刺能夠使皮膚感受器產生電位差沖動,能夠使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得到明顯的緩解,產生這種效果的機制是皮膚感受器產生的電位差沖動在沿神經纖維傳向大腦皮層的過程中,可以使各級神經中樞得到調節(jié),從而使神經功能得以平衡或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9-11]。耳穴與人體的臟腑經絡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耳廓由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等神經分支支配[12],刺激耳穴可以有效地調整紊亂的神經遞質和受體,耳穴貼壓具有平衡氣血陰陽和調節(jié)五臟功能的作用[13-22],可以有效地改善考前焦慮的癥狀[8]。
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觀察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和單純耳穴貼壓法對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的療效,結果顯示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和單純耳穴貼壓法均能有效地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改善焦慮患者TAS評分,但單純耳穴貼壓法治療后TAS評分較治療前有顯著的下降,提示兩種療法均能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但是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與單純的耳穴貼壓法相比,腕踝針雖然為無痛進針,但大多數的患者存在畏針的心理,這種畏針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患者的緊張情緒,從而影響治療組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導致部分同學退出試驗;而耳穴貼壓方法操作簡單安全易行,無創(chuàng)傷、無不良反應,患者易于接受,從而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與單純耳穴貼壓法均可顯著改善考前緊張綜合征的癥狀。當然,本課題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本次試驗對象選擇的是 TAS評分在 12~20分,屬于中度焦慮者,對于輕度焦慮(TAS<12分)和重度焦慮(TAS>20分)的考前緊張綜合征患者,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的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本試驗只對考前緊張綜合征的即時效應進行了觀察,而未對遠期療效進行評價,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擴大樣本量,對腕踝針配合耳穴貼壓法的療效進行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觀察,為考前緊張綜合征的治療奠定基礎。
[1]麥方永,范志勇,粟漩.“思傷脾”指導下針刺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1):33-37.
[2]舒適,李同明,方凡夫,等.腕踝針緩解考前緊張綜合征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1,9(6):605-610.
[3]唐睿奇.談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干預方法[J].考試周刊,2010,6(39):11-12.
[4]樂燕娜,季國平,朱瑾.南醫(yī)大附屬醫(yī)院7年制臨床醫(yī)學見習生與實習生考前焦慮情況調查[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24(12):86-87.
[5]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5-107.
[6]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精神障礙[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20-222.
[7]李瑜,袁小波.ATP等藥物聯合治療考前綜合征軀體癥狀36例[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10):64-65,67.
[8]卜淵,沈學武.耳穴壓籽治療中學生考前焦慮的效果觀察[J].中國校醫(yī),2004,18(6):541.
[9]王憲平,閻國卿,吳晶萍.腕踝針治療失眠32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0,16(2):10-11.
[10]李俐,吳明霞,郭毅堅.腕踝針治療緊張性頭痛30例[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14(4):23.
[11]張心曙.實用腕踝針療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3-18.
[12]黃麗春.耳穴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
[13]劉海泳.耳穴貼壓療法中風后抑郁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22(24):160.
[14]孫立明,李新華,梁玉磊,等.針刺配合耳穴貼壓對經行頭痛患者血清PGF2ɑ含量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6):503-505
[15]張月平,全劍纓,茹清凈,等.耳穴磁珠貼壓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氣滯型失眠的療效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8):578-580.
[16]黃萍,廖紅梅.耳穴貼壓聯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臨床效果[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19):2800-2803.
[17]肖鵬.耳穴貼壓聯合護理干預治療重癥監(jiān)護室清醒患者失眠癥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0):130.
[18]鐘偉泉,譚健忠,譚碧嬈,等.耳穴貼壓對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整體癥狀評分與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6):560-561.
[19]陸玲玲,董昌武.王不留行耳穴貼壓治療風痰上擾型眩暈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4,(10):1012-1013.
[20]張月平,全劍纓,茹清凈,等.耳穴磁珠貼壓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氣滯型失眠的療效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8):578-580.
[21]楊慧娟,丁霞.耳穴貼壓合食療治療妊娠感冒72例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3):2130-2131.
[22]蘭曉玉,王輝,史崑,等.耳穴貼壓聯合艾灸治療絕經后肝腎陰虛型骨量減少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4,(10):134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