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偉之
歌劇《趙氏孤兒》國內目前有兩個版本,其中之一便是由莫凡編劇、作曲,山東歌舞劇院制作演出。這版《趙氏孤兒》于2011年首演。時隔3年,莫凡歌劇《趙氏孤兒》再次以音樂會版的形式搬上泉城舞臺。此次莫凡身兼數(shù)職,不僅編劇作曲,還擔任實際的導演、藝術指導。2014年7月9日,音樂會歌劇《趙氏孤兒》拉開帷幕。原來舞臺版合唱部分以更加交響化的音樂代替,為了不讓觀眾感到枯燥乏味,演員們依然著裝表演,并輔以簡單的道具。
“這是一個靈魂與血肉絞殺的復仇故事!這是一出忠良與奸佞決戰(zhàn)的東方悲??!”寫在節(jié)目冊扉頁上的兩段話,點明了歌劇的主題——復仇與悲?。〕恕蹲髠鳌泛汀妒酚洝穼τ谶@個故事的歷史記載,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是之后所有同名藝術作品的始祖。王國維曾經評價《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赴湯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p>
莫凡正是感懷這個故事中所弘揚的舍生取義、大忠大義,而決定創(chuàng)作同名歌劇。同歌劇《雷雨》一樣,歌劇《趙氏孤兒》的創(chuàng)作歷經數(shù)年,從選材、編劇、作曲,莫凡均親力親為。創(chuàng)作完畢,莫凡又到處為這個“孤兒”尋找“收養(yǎng)的人家”,至今還記得2011年首演成功之后莫凡掩飾不住的喜悅與欣慰。因為真正用心,所以真正動人。莫凡幾十年對歌劇的摯愛與執(zhí)著,使得他的作品總會給人以期待之后的滿足。凡是觀看過當年舞臺版歌劇《趙氏孤兒》的人,莫不對其念念不忘,能夠讓這部歌劇再登舞臺,已不僅僅是作者莫凡個人的愿望。此番歌劇《趙氏孤兒》以音樂會版再度亮相,對于如我一般喜愛這部作品的觀眾來說也是一個安慰。
歌劇《趙氏孤兒》立足忠義、體現(xiàn)親情、鞭笞黑暗、渴望光明,同人們所了解的歷史故事沒有太大出入,但是歌劇的結尾卻另有深意。元雜劇及之后的諸多《趙氏孤兒》,其結局都是趙武復仇之后繼承爵位、重振趙氏家族的大團圓模式。雖然也有程嬰在完成大義之后結束自己生命的悲劇設計。但程嬰之死多了一份堅守承諾之后的慷慨激昂,悲情的背后,英雄主義的色彩更加濃厚一些。而莫凡在歌劇《趙氏孤兒》中,將關注點放在了孤兒趙武身上,歌劇舞臺版的結局是趙武殺死屠岸賈后自己也重傷身亡,這次音樂會版中沒有明確趙武的生死,是一個相對開放式的結局,他的生死由觀眾來決定。就我個人而言,我以為趙武必死無疑,即使身未死,心也死了。唯有讓趙武死去,這部歌劇的悲劇性才會更加突出,其蘊含的深意才會令人回味無窮!
歌劇《趙氏孤兒》在編劇的結構上并沒有按照慣常的敘事方式和時間順序來講述,而是以正敘、倒敘相結合的方式,具體的舞臺呈現(xiàn)是以人物的現(xiàn)實時空和現(xiàn)實化的心理時空相結合完成。這種安排減少了人物之間繁復的交流和對劇情的交代,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讓戲劇的發(fā)展有了更寬的外延,同時讓內心情感的抒發(fā)成為主體,更適于歌劇這種藝術形式的舞臺表達。
序幕開篇便是屠岸賈率眾屠殺趙家三百余口的場面,在音樂會版中,沒有合唱隊的群體表演,這種驚悚慘烈的場景全部以交響性的音樂來表現(xiàn),緊張氣氛延續(xù)到了第一幕。程嬰驚慌失措地上場,剛剛從趙府帶著藏于藥箱中的趙氏孤兒逃離,一場大的人生變故就要展開,驚魂未定的程嬰回憶起為保護自己和孤兒最后自刎的韓厥將軍:接著與公孫杵臼商議如何救孤,勸說妻子為救孤獻親兒;屠岸賈殺死公孫杵臼和程嬰親子,屠岸賈為表彰程嬰告密有功決定收養(yǎng)程嬰之子(趙氏孤兒)。戲劇進程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音樂的表現(xiàn)也始終處于一種驚慌、緊張、矛盾、急迫的情緒當中。第一幕所有劇情及人物為第二幕最終悲劇結局做了合情合理的鋪墊。
20年后歌舞升平的屠府開啟了第二幕,這廂是養(yǎng)子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屠岸賈,那邊是沉浸在養(yǎng)父呵護備至關愛中的屠成(趙武)。此時的屠岸賈官場失勢,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睢一的養(yǎng)子身上,而此時的程嬰,看著已經長大成人的程勃(趙武),認為復仇的時機已經到了,決定告訴程勃身世真相……同第一幕相比,第二幕音樂整體的節(jié)奏舒緩了許多,但這恰恰是一種積聚爆發(fā)前的平靜。隨著趙武身世的揭曉,戲劇的發(fā)展也到了最為緊張、矛盾、激烈的程度。
如果說,第一幕中人物的出現(xiàn)基本按照現(xiàn)實時空體現(xiàn),而進行到第二幕,除了趙武、程嬰、屠岸賈,其余的角色都是以現(xiàn)實化的心理時空出現(xiàn),公主、程嬰妻、公孫杵臼、趙朔、韓厥……這些角色出現(xiàn)在舞臺上,看似鬼魂,實際就是程嬰、趙武、屠岸賈內心活動的外化。程嬰看著與屠岸賈親密無間的趙武,回想著20年來自己的忍辱負重,這些人物的出現(xiàn)是程嬰孤立無援時的一種心理支撐;屠岸賈病重之時,當年死于他屠刀之下的人們出現(xiàn),更強化了他內心的恐懼感,罪惡已經成為他人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而對于趙武而言,這些人物來自程嬰的講述,除了養(yǎng)母程嬰妻,對于其他人物,趙武是沒有任何真實印象的,親生父母與家族只是一個血緣上的概念,而他的兩位養(yǎng)父程嬰和屠岸賈才是他真正的親人。
戲劇發(fā)展到此刻,悲劇的內核才逐漸剝離出來。不可否認,之前韓厥,公主、公孫杵臼的犧牲是悲劇,但是這種犧牲有著鮮明的目的,那就是忠義與復仇;程嬰忍辱負重、遭人詬病20載也是悲劇,但他茍活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忠義與復仇。唯獨對于趙氏孤兒來說,他的人生悲劇在于,從生命誕生之初,他便身不由己、不明真相地背負起了復仇的十字架。同樣是家仇國恨,哈姆雷特的復仇是自覺主動的選擇,趙氏孤兒的復仇則是無奈被動的接受。趙氏孤兒生命的意義或者作用就是復仇,他只是一個具有趙氏血統(tǒng)卻沒有體驗過趙氏親情的復仇工具。
以人之常情來講,俗語有“生親不如養(yǎng)親”。趙武雖是趙家血脈,但剛滿月便被“仇人”屠岸賈收養(yǎng),屠岸賈膝下無子,對養(yǎng)子視如己出,20年呵護備至,可謂“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種父子親情已然成為趙武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當他得知自己的養(yǎng)父居然是家族的仇人,除了社會和道德賦予自己復仇的責任,他更加無法接受的則是20年父子親情的決絕。而面對另一位對自己有著救命之恩并為趙家獻出親子、忍辱負重20年的養(yǎng)父程嬰,在情感上又充滿了深深的負疚和無限的感激。
兩位自己深愛的父親,如今瞬間變?yōu)閯莶粌闪⒌某鹑?,而焦點竟然是自己!矛盾糾結之時,趙武的一段詠嘆催人淚下:“一聲晴天霹靂,震飛了魂魄,烏云翻滾,世界一片渾濁!官場兇險,你死我活,幕僚交惡,魚死網破,人世間竟如此齷齪!老天啊,你回答我,我是誰?我究竟是誰?!別隱瞞,別沉默,老天啊,你快開口對我說!”是啊,趙武是誰?誰是趙武?難道就因為身上流著的是趙家的血,就可以將20年的養(yǎng)育、教養(yǎng)之恩全部抹殺?趙武內心的詰問,同樣也是觀眾想要問的。但是,無論我們接受與否,這種悲劇的結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公主和程嬰妻反復吟唱的搖籃曲《天黑黑》,就預示著趙武暗無天日的未來:“天黑黑,地黑黑,我家兒郎要安睡。雨打窗欞風兒吹,遮風擋雨娘為你蓋好被?!痹谮w武的生命里,天地是黑暗的,狂風驟雨時刻都在等著他,本可以為他遮風避雨的父子親情,戲劇化地成為他最終必須復仇的對象。
對于程嬰而言,忍辱負重20年,幫助趙家完成復仇的使命,可謂忠義兩全:對于屠岸賈而言,被仇人的親生兒子趙武殺死,算是償還趙家的血債,可謂罪有應得;對于趙武而言,20年前,趙家300余口被殺,趙武一出世便家破人亡成為孤兒,可悲的是,20年后,成人后的趙武再一次面對家破人亡的慘狀,雖為有血緣的父母家族復仇,但內心又會背負“弒父”的罪惡感,畢竟,是屠岸賈養(yǎng)育了他整整20年。所以,趙武即使沒有死,在他的余生,也會對人生對社會產生強烈的不信任,即使他能夠繼承爵位,光宗耀祖,他的內心也會如行尸走肉般,生不如死!
20年官場的相互傾軋,你死我活的爭權奪利,在趙家與屠家的爭斗中,沒有誰是贏家,正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卯?莫凡歌劇《趙氏孤兒》突破了慣常的編劇思維,賦予作品新的想象、創(chuàng)造和哲思,強化了作品的戲劇性和悲劇性,讓人們對這個復仇故事的背后有了更深的感悟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