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勝
[摘 要]復式班是指在同一個班級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復式教學相較于單式教學,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很難達到完美。采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可讓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合理調(diào)控下,同時進行直接教學和間接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效益。
[關鍵詞]同動同靜 復式教學 單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20
“同動同靜”復式教學模式是相對于以前在教學中采用的“動靜搭配”復式教學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復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和“動靜搭配”教學模式的最大區(qū)別是,“動靜搭配”教學模式是兩個和幾個年級交替上課、交替練習,而“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合理調(diào)控下,同時進行直接教學和間接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使“同動同靜”這種教學模式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課前精心備課是上好復式課的前提
復式教學和單式教學的最大區(qū)別是教師要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上兩個或幾個年級的課。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間安排上就必須做到恰如其分,絕不能隨心所欲,拖泥帶水,否則,將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為了避免因教師上課時間安排不當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這一問題,必須在備課上較單式教學有更高的要求。教師除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外,更要注意選擇最科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合理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更恰當?shù)胤峙浣虒W時間,設計出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
二、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是上好復式課的關鍵
復式教學由于教師要在一個課時中完成兩個或幾個年級的教學任務,所以復式教學與單式教學的最大不同點就是教師直接教學時間少,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課堂上有“動”有“靜”。因此,只有抓好“動”與“靜”的合理搭配,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才能做到“動”有所得,“靜”有所獲?!皠印钡倪^程不僅包含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新知識、新技能的講解過程,同時還包括教師的反饋和指導環(huán)節(jié)。而“靜”的過程,不僅包含學生的課堂作業(yè),還包括以小組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趣中求知。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動”還是“靜”,教師都要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上好復式課的根本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興趣指向性強,注意力集中起來很難,加之教師又要同時駕馭兩個以上年級的教學,對課堂的控制就很難做得完美。為防止顧此失彼,教師在課堂上就要盡力體現(xiàn)“三為主”,即以學生為主,以活動為主,以自學為主。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直觀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從而達到玩中求學、樂中求知的目的。
“同動同靜”模式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給低年級的學優(yōu)生搭建了發(fā)揮學習潛能的平臺,給高年級的學困生提供了二次學習鞏固的機會。如教一年級學生識字、二年級學生查字典時,教師就可以先同時出示識字和查字典的內(nèi)容,然后讓兩個年級的學生同時去認字。如教一年級認識“聽”字時,讓一年級的學生讀和寫,二年級的學生尋找“聽”字的部首,并用“聽”字組成多個詞語。教二年級學生用字典查“樹”字時,可讓一年級的學生去找“樹”字由哪幾個簡單的字組成的,一年級學生就會找出“木”“又”“寸”,二年級學生則找出了部首,并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去查字典。這樣,一年級的學生復習了“木”“又”“寸”三個字,也對“樹”這個字和字的部首有了初步的認識。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了查字典的方法的同時,對字的分解、組合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巴瑒油o”模式的教學過程不僅能讓高年級學生幫低年級學生解難答疑,而且還可以讓低年級學生幫高年級學生糾正已學知識中可能因遺忘造成的錯誤,使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能在同一課堂上同時受益,達到接受新知和復習鞏固舊知相結合的目的。
四、著意培養(yǎng)“小助手”是上好復式課的保障
在復式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同動同靜”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層次不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目標不同,學生的學習精力就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復式教學中要著意培養(yǎng)“小助手”,讓他們充當“小老師”。一般的講,小助手要在高年級學習成績較好,自控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中產(chǎn)生。因為高年級學生在低年級學生面前比較注意自己的威信,因而能比較自覺地遵守教師的教導和指令,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他們不愿在小同學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不好的一面。而低年級學生在高年級學生面前有一種“卑微”的感覺,這種感覺無形中會產(chǎn)生一種約束力,促使低年級學生安分守己。同時,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會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
總之,復式班的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根據(jù)班級特點、學生實際,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并結合復式教學特點,探索復式教學策略,總結復式教學得失,不斷優(yōu)化復式教學結構,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的效益。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