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幕
(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科學構建干部選拔任用競爭體系*
王開幕
(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把競爭法則引入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對公務員隊伍質量建設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隊伍質量建設有著決定性意義。但在一些地方,對干部選拔任用中的競爭機制做簡單化的理解,在實踐運作中采取以考定終身的做法,結果在選錄和提拔的干部中出現(xiàn)了“能考不能干”的現(xiàn)象。要建立健全干部選任競爭體系,科學設定競爭內容,不斷完備競爭程序,切實加強競爭性選任干部的制度體系建設。通過客觀、公正、有效的競爭和比選,切實把高素質人才吸納進領導隊伍中來,配備到各級領導崗位上去,逐步改變干部隊伍質量不高的問題。
競爭體系;干部選拔任用;決定性作用;科學
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有了更廣泛的意義。把競爭法則引入公務員產生和各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工作程序,使各級黨政組織質量、干部隊伍質量和權力運行質量具有更為可靠的保障。
把競爭法則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基本實現(xiàn)途徑,是對干部選拔任用的傳統(tǒng)實踐手段進行的歷史性變革。通過競爭產生進入公共權力組織的人選,更能突出干部選拔主體的權威性,增強干部選拔客體的公平性,提高權力機關選人用人的公信度,[1]15實現(xiàn)執(zhí)掌公共權力干部隊伍的高素質化和強能力化,對確保公共權力組織人員組成質量和公共權力工作運行質量能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動學習型公共權力組織建設
國際形勢變化多端,國內發(fā)展日新月異,都是以競爭作為基點的,以競爭對應競爭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公共權力組織是改變外界、變革社會的主要力量,所以,建設學習型公權力組織是重點,其中,領導干部是關鍵。把競爭法則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制度,強化了對干部學習、學習、再學習的要求。不好學上進,就沒有被提拔任用的可能,就只能走向被淘汰的邊緣。競爭是推動學習型公共權力組織建設的直接動力,通過競爭選拔任用干部,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推動學習型公共權力組織建設,這是把競爭法則引入干部選拔任用程序、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的重要內容。
(二)有利于突出干部選拔任用的權威性和公信度
崇尚科學與民主是現(xiàn)代文明國家最基本的價值取向,用科學、民主的方法產生干部的結果就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競爭性選拔干部是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它確立了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的現(xiàn)代化走向,是科學精神與民主精神在干部選拔任用上的集中體現(xiàn)。把競爭法則貫穿于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也是對干部評價機制的重大變革,實現(xiàn)干部評價由主觀性評價、少數人評價、片面性評價向科學化、民主化、社會化評價轉變。能夠做到競爭法則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良性運轉,就能保證選拔任用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度,就有了選人用人和公共權力組織的質量保證。
(三)有利于公共權力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中國共產黨是公共權力組織的基礎和核心,要保證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要加強執(zhí)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必須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這就對公共權力組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純潔性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效果是通過公共權力的運行狀況來體現(xiàn)的。所以,吸收什么樣的人進入公共權力組織,提拔什么樣的人擔任各級領導干部,至關重要。對干部包括領導干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要求是門檻,競爭是手段。按照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內涵要求,在競爭中比較,通過競爭進行選擇,就能把政治上靠得住、具備人格力量、知識能力業(yè)績略勝一籌的人選入公共權力組織,并擔任各級領導干部。在競爭中尋求優(yōu)秀人才,只有優(yōu)秀人才進入公共權力組織和擔任各級領導干部,才能保證公共權力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競爭是壓力也是動力,把競爭機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手段,[2]47就能夠激勵人們努力做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競爭中,各方面做得最好的人選才能入圍,才能勝任,由優(yōu)秀人才組成的公共權力組織,才能引領未來。
黨的十七大以來,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在干部領域各層級廣泛推行;各級黨政組織都在努力踐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用人機制,競爭已越來越成為公務員產生、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大批有真才實學并愿意從事黨政組織工作、依法履行公共職責的人,通過公平競爭,在比較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公務員崗位;在各級領導崗位上工作的許多干部,依據自己在綜合素質、工作能力和突出業(yè)績上的優(yōu)勢,通過公推公選、考核競爭,走上了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在新的領導崗位上做出貢獻。過去在計劃體制條件下,干部的產生是不需要通過競爭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是以資格、以分工來確定干部的,大中專畢業(yè)生一安排工作就具有了天然的干部身份;各級領導干部的產生,也是自上而下的任命制,是上級領導選下級領導,是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少數人。德行和良心是保證選方在選人用人時能夠做到公正無私的主要依賴手段,而被選方也是以德行、操守作為能否被任用的選擇標準。在這種狀態(tài)下,干部選拔任用程序中的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基本取決于上級領導的道德自律,是集運動員、裁判員為一身的。雖然在實踐中被證明,被任命的絕大多數各級干部都是好人、老實人、實在人,但干部隊伍也存在著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強、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等突出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建設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國內外及地區(qū)事務日益繁重,社會矛盾急劇增多,經濟社會發(fā)展提速,建設一支思想理論水平高、科學文化素質強、具有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干部隊伍,是新時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顯然,傳統(tǒng)的干部產生、選拔任用制度和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干部工作的需要。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實踐正是對傳統(tǒng)選任干部模式的變革,是適應新時期干部工作需要而產生的,推進了黨的干部工作科學化進程。
在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實踐中,也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一些地方一些單位,雖然在干部選任工作中引入了競爭機制,但只對干部選任工作中的競爭方式做了簡單化、片面性的理解,在比較狹隘的范圍內就競爭論競爭。甚至各地方的競爭內容、競爭項目、競爭方法各不相同,帶有主觀隨意性。由上級領導決定競爭內容、競爭方式,沒有統(tǒng)一的客觀標準,沒有競爭的規(guī)范性。諸如:把比考試成績、比學歷、比年齡、比民測票數等作為主要競爭內容,結果出現(xiàn)了許多“能考不能干”、不會做群眾工作、不愿下基層的干部。由于競爭環(huán)節(jié)中忽視了對人品操守的考察考核和門檻設定,進入的一些公務員把穩(wěn)定的工作、穩(wěn)定的收入作為目標,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夠盡職盡責,不愿意做艱苦細致的工作,對辦事的群眾態(tài)度粗暴,工作效率低下。有的人有一定才學,但不愿意走創(chuàng)業(yè)之路,通過競爭趕考,謀得了學非所用的崗位也就自我滿足,浪費了專業(yè)特長。有的單位,名曰競爭性選任干部,具體實施中卻缺乏群眾監(jiān)督,公開透明不夠,甚至存在著領導暗示、內定的做法,實際上仍然是暗箱操作、小圈子選人。不少地方鼓吹“數字出官”,把比所謂業(yè)績作為競爭的唯一,結果出現(xiàn)了許多帶“病”提拔的情況。另外,目前正常的競爭性選任干部,只能解決優(yōu)勝問題,還不能解決劣汰問題,能上不能下的狀況沒有改變。
通過競爭選拔任用干部,就是要把競爭的標的放到國家的戰(zhàn)略大局中去考量,按照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要求構建競爭體系。要使競爭成為應對危險、經得住考驗的有力武器,使競爭成為實現(xiàn)國家各級公共權力組織純潔性、先進性的重要途徑。要確立競爭在公選公推干部中的核心地位,就不能對競爭做簡單化片面化的理解。要結合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地區(qū)發(fā)展目標來設定公共權力組織進入門檻,結合人才大國、人才大區(qū)建設提出進人要求,結合對崗位需求的頂層設計和對選人用人純潔性標準的底線思維把好進人用人關。
(一)完善競爭內容
公共權力組織建設的目標要求:一是要能經受住我們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二是要有利于克服黨內存在的四大危險。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就要使競爭內容與公共權力組織建設的目標要求相一致。把對人的品行操守的要求、綜合素質的要求、實踐能力的要求、工作業(yè)績的評估等主要指標放置于競爭內容,進行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比較,進行對未來預測的比較。對提拔任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進行政治比較和道德比較之后,要側重于能力的比較,主要包括:學習提高能力、理論思考能力、把握政策能力、科學決策能力、領導發(fā)展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依法履責能力、引領群眾能力、把控全局能力。
新疆有特殊的區(qū)情,對公務人員、特別對領導干部也有特殊要求。在新疆,通過競爭選拔任用干部,其競爭標的、競爭內容必須符合新疆發(fā)展的需要。比理論政策水平,要比黨的民族宗教理論和政策;比群眾工作水平,要比開展少數民族群眾工作的績效;比了解區(qū)情縣情,要比是否了解少數民族習俗、文化、生活狀況。既要比人的綜合素質,還要比“雙語”水平;既要比發(fā)展經濟的能力水平,還要比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覺悟和水平;既要比政治上的堅定性,還要比反對“三股勢力”的實際作為。通過競爭,把全面貫徹黨的理論政策的人,同各民族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人,敢于擔當、敢于改革、能干實事的人選拔進公共權力組織,擔任各級領導干部。在堅強有力、富有朝氣的各級黨政團隊的帶領和影響下,加快推進新疆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確保新疆的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實現(xiàn)新疆人民的共同愿景。
(二)完備競爭程序
競爭程序是否科學,直接決定著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的實際效果,決定著被錄用被提拔的干部是否是真正的能人。通過競爭選拔能人、任用人才,民主化程序是基礎,量化程序是關鍵,考察程序是保障。公共權力是公眾性的,是在陽光下運作的,競爭性選人用人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貫徹民主的原則。競爭崗位要公開,參選人員個人信息要公開,干部群眾要廣泛參與,實行專家介入、民主測評、民主監(jiān)督、結果公開。在競爭性選任過程中形成的客觀結果產生出來之前,任何一級組織或領導者個人都不得對競爭性選任過程施加組織影響或權力影響。
把量化程序納入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的全過程,是選德才、用能人的關鍵。在選拔任用干部的過程中,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競爭內容,而競爭往往是通過量化比較來顯示出優(yōu)劣的。要比學歷,比資歷,比考試成績,比測評票數,更要比個人品德,比理想信念,比黨性覺悟;要比參選人的能力,更要比他們的業(yè)績;還要比眼界,比觀念,比創(chuàng)新,比群眾的親和力和輿論評價,等等。所以,要對選出的干部和干部任用的全過程實行量化檔案管理,用科學的評價機制統(tǒng)一選誰用誰的衡量標準,在標準面前一視同仁,人人平等,量化出結果。競爭貫穿于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量化也要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不能搞一勞永逸的一次性量化。通過競爭優(yōu)勝劣汰,在時常的量化比較中逐步改進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狀況。
考察是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的必經程序,是選能人用好人的必要保障。競爭性選拔結果要通過考察進一步確認,量化結果也是通過考察核定來實現(xiàn)的。特別是對提任到各級領導崗位上的干部,考察的全面性非常關鍵,許多干部帶“病”提拔,深刻的教訓就是考察的片面性。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要求,要突出考察擬任者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全面考察擬任者的德、能、勤、績、廉、學。[3]58為了保證考察結果的客觀性、全面性和真實性,要把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考察結合起來,把對本人的考察與對家庭成員的考察結合起來,把機關評價與社會公認度結合起來,把領導評價與群眾認可結合起來,把八小時內、外結合起來,把能力考察與“雙語”水平考察結合起來。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考察擬任者的缺點和不足放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防患于在新的領導崗位上,這些缺點放大所帶來的危害。要建立嚴格的監(jiān)督機制,對考察全過程實行有效監(jiān)督??疾熘校绻霈F(xiàn)優(yōu)勢突出但缺點很多的擬任者與優(yōu)勢稍遜色但缺點很少的擬任者相比較,提任后者,會使崗位更安全,對工作更有利。
(三)強化制度體系
制度管長遠,具有穩(wěn)定性、普遍性的特點;要使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過程規(guī)范有序、競爭結果客觀真實,就必須強化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干部選拔任用競爭制度體系,要立足于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在制度的框架內運作。防止主觀隨意性和片面性,防止暗箱操作,防止領導者的個人權重。制度體系建設,要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和政策的引導,認真總結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踐中的經驗教訓,遵循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的特點和規(guī)律。每一項制度都要為競爭保駕護航,都要確保準確實際、客觀公正、嚴謹有序。競爭性選拔任用干部的制度體系,包括參選人推薦制度、參選人信息公布制度、參選人演講制度、考試考核制度、績效量化制度、群眾測評制度、相關單位(部門)評議制度、公眾輿論社會評價制度、考察監(jiān)督制度和試用期制度,等等。各項制度的制定都要依循科學的方法,做好技術設計,使制度可靠實用,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組織推薦,要防止職務高的領導個人說了算;考試要做到公共知識、專業(yè)知識、職位要求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群眾測評,不要把贏得滿票作為確定優(yōu)秀干部的絕對導向;績效考核,既要注意顯性政績,又要挖掘隱形政績;綜合評價,既要充分肯定人的優(yōu)勢和特長,又要認真查擺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對公眾輿論、社會評價中的重要事項要調查核實,做到公正和實事求是。在強化制度體系建設的同時,還要強化制度的執(zhí)行力,做到嚴格按制度辦事。制定違規(guī)操作的懲罰制度,提防制度之外另搞一套。
當前的干部選拔任用形勢依然嚴峻,公共權力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關鍵是用人質量不高的問題:一是選人不當,用人失策;二是干部沒有工作動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把競爭法則更充分地運用于干部選拔任用程序,讓競爭在選人用人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使公共權力組織真正成為人才的集散地,是確保公共權力質量的關鍵。
[1]李源潮.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J].黨建研究,2009(11).
[2]季益洪.實現(xiàn)黨管干部、群眾公認、競爭擇優(yōu)有機結合的路徑[J].領導科學,2012(30).
[3]姜翼鵬.組織人事管理與選人用人機制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3).
C933.1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2.10
本文系新疆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族區(qū)域自治環(huán)境下干部選拔任用競爭機制研究”(批準號:11BDJ008)的階段性成果。
2014-08-15
王開幕,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蒲刑幪庨L、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建、文化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