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藥品安全事件的頻發(fā),使藥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我國經濟生活及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進一步完善藥品安全刑事立法,用重典保護藥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將藥品安全犯罪歸類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立法設定,不利于打擊極大地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藥品安全事件的頻發(fā),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而將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的藥品安全事件歸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具有合理性,能進一步實現(xiàn)對法益的保護。在此基礎上,對藥品安全犯罪的認定與處理,應當在重新解析其構成要件的理論支持下,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實現(xiàn)罪責刑相適應。
關鍵詞:藥品安全犯罪;公共安全;刑法規(guī)制
一、問題之提出
藥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一審收結案數、生效判決人數和給予刑事處罰人數均急劇上升,體現(xiàn)出藥品安全犯罪司法治理逐步走向高壓態(tài)勢,完善對此類犯罪的刑法規(guī)制刻不容緩。
而201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對刑法的藥品犯罪立法做了較大的修正,對嚴懲藥品犯罪起到了積極作用。總體立法取向是嚴密刑事法網,加大處罰力度。
其一、對相關犯罪的構成要件做出了修改。如對刑法第141條的修改,取消了“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構成要件,使生產、銷售假藥罪由危險變?yōu)樾袨榉?,降低了本罪的入罪門檻,增強了可操作性。
其二、對刑罰部分進行了完善。如第141條取消了單處罰金刑和比例式的罰金刑適用標準。另外,針對第141條增加了適用較重刑罰的條件。除“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以外,增加“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作為第二檔加重處罰情節(jié)之一,除“致人死亡”以外,增加“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作為第二檔加重處罰情節(jié)之一。
問題是,針對我國藥品安全犯罪案件數量不斷增多的現(xiàn)狀,僅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犯罪的規(guī)制下對相關犯罪構成要件及刑罰做出部分完善與修改是否存在局限性?如若存有局限性,對這類行為能否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論處?如果此方法可行,又應當如何確定其犯罪構成要件?
二、認定為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的局限性
生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劣藥罪歸屬于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進行調整,但是以上罪名不僅僅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更危害了公共安全。近年來,藥品安全事故屢屢頻發(fā),且存在不易覺察、隱蔽性高,人為不確定因素加大,科技含量上升,波及范圍廣泛以及受影響人數多等特征。藥品安全惡性案件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其破壞了國家對藥品的管理制度,更主要的是侵害了不特定的多數人健康權利和生命安全,危害了公共安全乃至于國家的安全。而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藥品惡性案件的危害范圍之大、危害后果之嚴重,絕不亞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程度,因此應提高對藥品安全的刑法保護程度,將與之有關罪名歸入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
三、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合理性及其延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藥品安全犯罪不僅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也極大地侵害了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所謂“不特定”,是指犯罪行為可能侵犯的對象和可能造成的結果事先無法確定,行為人對此既無法預料也難以實際控制,行為的危險或者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可能隨時擴大或者增加。所謂“多數人”,則難以用具體數字表達,行為使較多的人感受到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時,應認為危害了公共安全。河北一些企業(yè)用生石灰給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yè)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yè),最終流向藥品企業(yè)。經調查發(fā)現(xiàn),9家藥廠的13個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其中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顯然,從侵害的法益來看,完全符合刑法關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規(guī)定,可以將其提升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層面。
在此基礎之上,有必要進一步設定藥品安全犯罪的構成,全面實現(xiàn)刑法的嚴格規(guī)制。其一、由于假藥、劣藥之間的界限難以界定,且二者的危害程度也難以明確,因此這種劃分不科學,操作起來也不符合實際。所以,應科學設定犯罪構成要件,取消假藥、劣藥的二元劃分,統(tǒng)歸為生產銷售偽劣藥品罪。其二、目前在我國藥品安全的法網中,對重大過失導致的嚴重藥品安全事件,只能適用重大責任事故罪等罪名懲處?,F(xiàn)代藥品行為高度集約化、專業(yè)化,對藥品從業(yè)者的專業(yè)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事容易對人的生命、身體造成危害的危險業(yè)務的人,應當被賦予防止過失造成死傷結果的特別高度的注意義務。因此,有必要增加藥品安全犯罪的過失犯,以使對藥品安全犯罪的懲治更加全面、有力。其三、拓展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范圍,嚴密刑事法網,增加持有型藥品安全犯罪。從國外的立法經驗來看,在對藥品安全立法時都注重法網嚴密,具體來講,既對生產、銷售行為予以懲處,也對持有、包裝、運輸、存儲、進口等流轉環(huán)節(jié)的行為予以犯罪化處理。
《刑法修正案(八)》涉及了關于藥品安全犯罪的相關罪名,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有關藥品安全的立法不完善、不科學的局面。但如前所述,我國現(xiàn)行刑法對于藥品安全犯罪的規(guī)制仍存在許多缺陷:立法規(guī)定較窄,刑罰設置不合理等。按照筆者的觀點,將藥品安全犯罪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并科學設定其罪名,嚴謹解析其犯罪構成,既能避免處罰漏洞,也能嚴格限制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頻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