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
服裝作為人類的第二皮膚,是與人生活最為密切的藝術產(chǎn)品。服裝作品不同于其他藝術產(chǎn)品,它是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統(tǒng)一體,并以人作為產(chǎn)品的主體。一方面:服裝作為一件商品,他要滿足人們穿著的基本需求,如:保暖、遮羞等物理屬性。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更多的放在了對美的追求,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應運而生的是對服裝本身美感的強烈渴望,以及服裝對穿著者的修飾性。此外服裝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征,因為不同的人與服裝的結合都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這也是服裝作品所獨有的魅力。
因此服裝設計也備受矚目。
我國的服裝教育起步比較晚,發(fā)展到今天也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服裝教育之路。但似乎這一切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總是滯后于社會的實踐。相對于普通高校,民辦高校面臨的問題就會更多,民辦高校的招生與學生就業(yè)率直接掛鉤。民辦高校沒有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要想有好的招生就需要嚴抓教學。然而在民辦高校服裝專業(yè)的招生生源中繪畫功底參差不齊,走出一條特色化的辦學道路,才能讓其在茫茫服裝教育大軍中有一席之地。
《服裝效果圖》課程現(xiàn)狀分析
《服裝效果圖》是服裝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是服裝設計師闡述設計靈感、表達設計意圖的重要手段,并為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生產(chǎn)制作提供指導依據(jù),呈現(xiàn)服裝與穿著者之間著裝關系的影像,也是服裝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更是一名服裝設計師應具備的基礎技能。
服裝效果圖借助于美術的形式表達服裝設計,具有形象、生動、清晰和一目了然的優(yōu)點,彌補了有聲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某些不足,特別是對服裝造型、結構部位的表達具體直觀,更是語言和文字無法比擬的。隨著服裝教育的成熟和服裝專業(yè)門類劃分的更加精準,《服裝效果圖》逐漸有了較為清晰的分類。在國內(nèi)服裝教育中一般將《服裝效果圖》分為藝術型服裝效果圖和實用型服裝效果圖兩種類型。藝術型服裝效果圖主要包括時裝畫、時裝插畫和商業(yè)廣告畫。實用型服裝效果圖主要包括服裝設計草圖、服裝設計效果圖、服裝平面款式圖。
藝術性效果圖主要借助美術知識繪制一些傳達主觀審美的繪畫作品。而實用服裝效果圖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依據(jù)服裝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市場定位、流行信息等諸多因素,運用一些繪畫技法傳達設計師設計意圖的手段。
服裝專業(yè)的同學在設計過程中會遇到想的出但是畫不出的困惑,又或是在設計之處就陷于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這一切都反映出現(xiàn)行的《服裝效果圖》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服裝效果圖的繪制與服裝設計理論知識相對分離,使得效果圖的繪制成為一個空架子,不能起到效果圖應有的表達設計意圖的作用。
(2)在教學中不能將時裝畫與效果圖很好的區(qū)分教學,兩者側重點未能與社會、企業(yè)的需求掛鉤,導致教學目的不明確,影響今后就業(yè)發(fā)展。
(3)效果圖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傳統(tǒng)教學形式多以臨摹為主,對人物形體、動態(tài)變化的成因往往是模糊的,造成服裝效果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局限性,不利于設計風格的形成。
(4)與設計法則、服裝美學知識的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對服裝形式美、材料美、工藝美等相關知識的把握和運用。
(5)民辦高校生源素質層次不齊,大部分學生繪畫基礎薄弱,在進入服裝效果圖之前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基礎技能培訓,提高繪畫技能熟練度,為服裝效果圖的學習打好基礎。
《服裝設計效果圖》課程改革措施
對民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yè)中的《服裝效果圖》課程進行改革,為了滿足市場對服裝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專業(yè)教師應該對服裝效果圖繪制的課程進行更為適用的設置和調(diào)整,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實踐和嘗試,推動課程的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現(xiàn)將原有的《服裝效果圖》更改為《服裝設計效果圖》,針對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根據(jù)社會和用人單位在現(xiàn)實工作中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充分借助電腦軟件和高科技技術的便捷性,結合手繪效果圖完成《服裝設計效果圖》課程建設,做到各科程教學內(nèi)容、學習進度的最大化銜接。
1.課程設置
《服裝設計效果圖》分兩個學期開設,分別是兩個學期各有一個階段的手繪效果圖和電腦效果圖,每階段設置為36個學時,以講授和指導實踐為主的教學形式。
(1)手繪第一階段
通過教材、服裝雜志、秀場圖片等素材,講解服裝人體的基本比例關系、結構、動態(tài)形態(tài)、服裝造型、服飾搭配以及基礎服裝設計理論知識。
(2)電腦第一階段
通過講授、演示的方式學習Adobe Photoshop 軟件和運用Adobe Photoshp進行摳圖、修圖以及服裝人物、面料效果、色彩運用等基本操作。
(3)手繪第二階段
通過教材、服裝雜志、秀場圖片等素材,講解服裝造型、服裝面料、服裝色彩繪制技法以及服裝與人的著裝關系的表現(xiàn)。
(4)電腦第二階段
通過講授、演示的方式學習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軟件和運用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進行繪制服裝平面款式圖、服裝面料等基本操作。
2.教學計劃
(1)以“講、練、創(chuàng)”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理念。
講是講解知識要點,包括講解基礎服裝設計理論知識、服裝形式美學法則、服裝造型、面料、色彩以及基本繪制技法法。做到精講、簡講相結合,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講授的形式形象生動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練是通過分析思考講解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練習。從而能夠熟練掌握繪制服裝人物、服裝造型、服裝面料、服裝色彩和服裝整體效果的技法。
創(chuàng)是指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主要指“以賽代練”和“項目式教學”為導向,有意識、有目的地與市場、企業(yè)掛鉤,進行有針對性的服裝實訓練習。通過學習和練習,利用綜合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
(2)循序漸進、循環(huán)往復的多層次立體式教學模式。
通過講授→臨摹練習、通過分析人物、看圖歸納→創(chuàng)作練習、通過命題創(chuàng)作→參賽練習的模式。分層次分階段制定不同學習目標和練習任務,對每個階段制定計劃,讓每個階段的練習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從而掌握扎實的基本功。
(3)采用綜合考核方式
(如果)今天我們依然漠然地對待急需高素質人才和技術服務的服裝行業(yè),以唯美為標準,單一漂亮的時裝畫和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服裝來麻痹學生。引導學生那就是極大的悲哀了。
所以不再只關注服裝效果圖的藝術美感而忽略掉服裝設計、制作的可能性和實現(xiàn)性,還應該兼顧服裝設計的材料美、色彩美、工藝美等相關知識?!斗b設計效果圖》考核分為設計效果圖考核和后續(xù)相關聯(lián)的版型課和工藝課的完成進度。做到讓每個單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變成一個整體教學體系。
3.教學方法
根據(jù)《服裝設計效果圖》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設置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并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總結經(jīng)驗,通過“講、練、創(chuàng)”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解決傳統(tǒng)服裝效果圖課程內(nèi)容設置中的弊端。從而做到從設計構思、設計草圖繪制、服裝面料色彩的搭配、服裝電腦效果圖的繪制、服裝平面款式圖到成衣制作,綜合安排專業(yè)教學計劃,使各專業(yè)課之間達到最大化的銜接和運用。
(1)在時裝畫的手繪教學階段,對人體比例、人物動態(tài)、著裝關系以及服裝造型的設計等核心知識做到精與簡相結合。用簡單的語言、簡練的線條、簡化的形體講解來繪制精準的人物比例動態(tài)和著裝關系。
①人體是由為軀干、頭部和四肢三個方面組合而成。通過對人物形體進行幾何化、體塊化的分析和歸納來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復雜的人物形體簡單和直觀化。如:將人體結構分析理解為一些幾何形體,胸腔為倒梯形、臀部為正梯形,圓形的頭部以及圓柱的四肢等。
②人體比例:正常男人體的身高為8個頭長、女人體為7個半頭長的比例關系。但在服裝人體中,為了強化模特的高挑以及服裝的著裝美感,一般將人物比例夸張,繪制成9個頭長到11個頭長不等的比例關系。在教學中我們要清晰的告訴給同學們,比例夸張主要通過對人物的下半身和脖子的拉伸來完成,其他比例照舊,營造出上身短下身長的黃金比例。
③服裝人物動態(tài):在人物動態(tài)的繪制時,往往會出現(xiàn)人物動作不協(xié)調(diào)、重心不穩(wěn)等問題。
在課程教學中強調(diào)人物中心線,重心線,肩線和腰線之間形成的夾角符號“<”、“>”以及頭部、軀干、四肢之間的關聯(lián)性,從而營造具有形式美學的韻律。
人物中心線是以人體脊柱為紐帶,鏈接人物頭部、胸部與臀部的中樞。在人物靜止站立時,便是人物的平分線。但在人體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動作時,人體中心變會產(chǎn)生向左向右偏移。而這時在人物中間仍然會有一條垂直于地面的線,那便是重心線。
影響人物動態(tài)最大的因素是胸部與臀部的扭動,導致肩線和腰線之間形成的夾角符號“<”、“>”。胸部與臀部扭動幅度與肩線和腰線夾角相聯(lián)系,人物的重心線偏向于夾角夾角符號(“<”、“>”)小的一側。而頭部與四肢的變化是與其協(xié)調(diào)產(chǎn)生美感做出的呼應。
④著裝關系:著裝關系是指人穿著服裝后產(chǎn)生的人與服裝、人與環(huán)境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需要通過服裝基礎設計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設計法則和形式美學規(guī)律,并應用于服裝人物繪制、服裝造型設計、服裝材料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
(2)加強手繪效果圖和電腦效果圖的關聯(lián)性教學,不要使兩者孤立。應該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進行教學,做到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的功效。
服裝效果圖的繪制主要采取手繪+電腦的模式完成。通過手繪階段解決主要解決服裝的比例動態(tài)以及服裝的造型款式問題,再利用電腦軟件繪制和填充服裝的面料、色彩以及制作整體服裝的效果。
①熟練掌握Adobe Photoshop 、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等軟件基本操作,并利用這些軟件繪制服裝人物、服裝面料、色彩以及服裝整體效果和服裝平面款式圖。
②在電腦效果圖教學中充分利用軟件的便利性和素材的豐富性,特別是在服裝材料質地、色彩以及服裝效果的表現(xiàn)中,替代手繪技法不容易表現(xiàn)的問題。
在電腦效果圖教學之前,使用手繪一階段繪制完整的人物與服裝著裝關系的閉合線稿。通過掃描或者拍攝等方法,將線稿放置在電腦中,再經(jīng)過電腦對其摳圖、修圖后進行服裝面料、色彩的填充繪制以及制作服裝整體效果。以此減少手繪技法教學中學時要求多、繪畫功底要求高和掌握難度大等問題。
另外我們還要在后續(xù)的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課程中對服裝的可行性進行驗證,單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變成一個整體教學體系。
結語
服裝效果圖是服裝設計師闡述設計靈感、表達設計意圖的重要手段。服裝效果圖為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生產(chǎn)制作提供指導依據(jù),是服裝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名服裝設計師應具備的基礎技能,應該熟練掌握《服裝設計效果圖》的繪制,為以后的服裝設計工作發(fā)揮作用。而在民辦高校的服裝教學中,為了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企業(yè)的需要,應該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為服裝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民辦高校自身打造一條特色辦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