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既是藝術與科技、藝術與工業(yè)生產的一種綜合,又是時間藝術和空間的綜合。本文通過透析電影和文學以及戲劇在藝術本質和敘事手法的異同,梳理電影和文學,戲劇的真實時間關聯(lián),從而多角度闡釋電影和文學,電影和戲劇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緒言
費雷里赫《銀幕的創(chuàng)作》里說過:“電影可以說是發(fā)生在其它藝術的交叉點上,它同繪畫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視覺形象的感染力;同音樂的相近在于通過各種音響而構成的和諧感和節(jié)奏感;同文學的相近在于它能通過情節(jié)反映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聯(lián)系和關系;同戲劇的相近在于演員的藝術?!辟M雷里赫在這段話中對影視藝術綜合性特征的概括頗為精到。它汲取戲劇、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的長處和特點,化為自己的有機語言,借以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力,這使得電影藝術成為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與文學
美國電影理論家喬治·普魯斯東指出:“小說與電影像兩條相交叉的直線,在某一點上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點上,小說和電影幾乎沒有區(qū)別,可是當兩條線分開后,它們就不僅不能彼此轉換,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點?!睆哪撤N角度講,文學對于電影有一種決定性的意義,因為立足于文學的影視文學劇本總是被稱為“一劇之本”,電影就是文學——用電影表現(xiàn)手段完成的文學。
1.電影與文學的相似性
早在默片時期,美國著名導演格里菲斯就執(zhí)導了一部根據(jù)托馬斯·狄更斯的小說《同族人》改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他沿用了小說的結構和規(guī)模,并將小說史詩般的背景運用到影片當中,通過一個受難中的家庭的不幸遭遇反映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歷史故事。他第一次開創(chuàng)了以電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的復活小說故事的敘事轉換。在沿用原作的結構和素材時,強化了它們的視覺和情感魅力。
2.電影與文學的差異性
影視和文學對敘事空間的處理更加鮮明的體現(xiàn)了兩種藝術形式的不同敘事特質。小說的敘事具有很明顯的歷時性的特點,雖然用插敘、倒敘的手法,讀者仍舊能從中辨別清晰的時間脈絡。讀者在感知某個空間場面時,也有一個文字到影像的時間轉化過程,。而影視的敘事特點是空間共時性的沖擊,在觀眾面前展示一個個富有縱深感的畫面,當轉變敘事時間時,用空間影響模糊觀眾對時間的感知。
電影與戲劇
電影和戲劇之間最顯著的區(qū)別,與敘事文學和敘事影片之間的區(qū)別一樣,就在于著眼點不同。看戲是受眾看主觀想看的,而看電影則是看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戲劇演員是以聲音進行表演,電影演員則是用臉進行表演。甚至是最熟悉情況的戲劇聽眾也很難理解那么廣泛的表演。而電影演員則要感謝配音,甚至不需要配音,對話可以事后加上去。
1.電影和戲劇的時空差異
電影和戲劇中時間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不相同的,戲劇以場為基本結構單位,電影以鏡頭為基本單位,比如在表現(xiàn)緊張快速的劇情時,電影可以通過剪輯把大量的短鏡頭組接在一起,從而產生延長或者壓縮時間的效果,這是戲劇無法比擬的,戲劇的時間只能是不斷向前延展的。
第二,戲劇的空間是基本不變的,演員大部分情況都處于電影中景和遠景的位置。在電影中,雖然觀眾的位置不動,但電影通過“在同一場面中改變觀眾和銀幕之間的距離而使場面的面積在畫格和畫面構圖的界限內發(fā)生了變化”。
2. 電影和戲劇的表演差異
著名電影導演克萊爾曾經指出:“一個盲人也可以領會大多數(shù)舞臺劇的要點,而一個聾人也可以領會一部影片的要點”。影視藝術強調視覺造型,在需要的時候用無聲來強化視覺感,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中,上校目睹士兵們被炮彈猛烈襲擊的慘狀,電影采取靜音,既是他暫時的失聰,也是所有觀眾的集體失聰,這種處理給予觀眾極大的震撼,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他內心深重的絕望和無聲的吶喊。
戲劇、文學敘事對電影敘事的影響
電影之所以能夠區(qū)別于其他藝術而成為獨立的藝術,很大程度上是由電影敘事的獨特性決定的。媒介的不同帶來了各種藝術類別在敘事話語、敘事語法、敘事邏輯和敘事結構等方面的差別,但電影敘事在敘事方式上深受戲劇敘事和文學敘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1.戲劇敘事對電影敘事的推動
電影敘事和戲劇敘事的相同之處在于兩者都是融導演、美術、音樂、建筑、燈光、布景為一體,同時作用于觀眾的視聽感官方式進行講述故事。其次兩者都是在時空轉換中通過演員的表演再現(xiàn)故事。電影吸收戲劇編造情節(jié)、講述故事的特征,戲劇的”三一律“則限制了電影發(fā)揮蒙太奇的作用。
2.文學敘事對電影敘事的影響
文學敘事推動了電影敘事的結構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的發(fā)展,在敘事時間上采用閃回、插敘、中斷等敘事方法,顛覆傳統(tǒng)敘結構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賦予影片更豐富的結構張力。其次,文學敘事影響了電影敘事觀點的運用和實踐。視角的選擇寄寓了敘事者的價值判斷、情感取向和審美追求。在電影敘事的鏡頭背后潛藏著敘述者,無聲的引導和制約敘事的進程。而多重的敘事視角豐富了電影的表現(xiàn)技巧,增強了故事性和層次感。
結束語
電影是一種視覺表現(xiàn)的藝術,同時又發(fā)展成為一種用影像講故事的藝術,它必須汲取各種藝術門類中的有用元素,有效運用戲劇、文學、美術、音樂、攝影等多種藝術的有益手段,創(chuàng)新的完成文學敘事到電影語言敘事的承襲和藝術轉換,電影才能獲得斐然而璀璨的藝術魅力,成就光輝不朽的藝術傳奇!
作者簡介:姬文錦(1988-)女,河南平頂山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沈浩(1970-)男,四川成都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