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常見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非杓型高血壓療效與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診治的110例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時不同治療方案分為三組,對照Ⅰ組行厄貝沙坦治療患者30例,對照Ⅱ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療患者35例,研究組采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治療患者45例,對比三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24hSBP、24hDBP與24hMAP水平全部顯著低于對照Ⅰ、Ⅱ兩組,并且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Ⅰ組23.33%與對照Ⅱ組22.86%,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見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療效顯著,且安全使用系數較高。
關鍵詞:左旋氨氯地平;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聯(lián)合;非杓型高血壓
非杓型高血壓對患者靶器官的損害比杓型高血壓重,且老年人作為非杓型高血壓高發(fā)人群,其自身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心血管順應性降低等問題[1-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接受常見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的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也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診治的110例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時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Ⅰ組(30例)、對照Ⅱ組(35例)與研究組(45例)。對照Ⅰ組男女比例26:14,年齡60~78歲,平均(67.52±5.24)歲,病程1~9年,平均(5.14±1.41)年;對照Ⅱ組男女比例20:15,年齡60~79歲,平均(68.42±5.87)歲,病程1~10年,平均(5.85±1.02)年;研究組男女比例25:20,年齡年齡61~79歲,平均(69.25±4.85)歲,病程1~10年,平均(5.69±1.39)年。三組上述各項基線資料比較均無高度差別(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Ⅰ組采用厄貝沙坦(安徽環(huán)球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00545,75mg)治療:晨服(7:00~8:00),75mg/次,2h后若血壓未達標,劑量增加至150mg。對照Ⅱ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浙江昂利康制藥有限公司,H20083460,2.5mg)治療:晚服(19:00~20:00),2.5mg/次,2h后若血壓未達標,劑量增加至5mg。研究組晨服40mg厄貝沙坦+10mg氫氯噻嗪(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H14020796,25mg),晚間服用2.5mg左旋氨氯地平。三組治療8w后,開始評估臨床療效。
1.3觀察指標 血壓指標:24h收縮壓(SBP)、24h舒張壓(DBP)及24h平均動脈壓(MAP);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21.0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χ2行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三組血壓指標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血壓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Ⅰ、Ⅱ兩組(P<0.05),見表1。
2.2三組不良反應率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率小于對照Ⅰ、Ⅱ兩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非杓型高血壓對患者靶器官的損害比杓型高血壓重,心腦血管疾病、急性事件發(fā)生幾率顯著高于杓型高血壓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24h血壓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Ⅰ、Ⅱ兩組,具體表現為研究組24hSBP(116.14±6.14)mmHg、24hDBP(72.51±8.104)mmHg與24hMAP(95.23±3.17)mmHg均處于正常范圍,顯著低于對照Ⅰ、Ⅱ兩組,表明常見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非杓型高血壓療效顯著??紤]可能是研究組采用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重中厄貝沙坦是一種高選擇性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具有半衰期長特點,可發(fā)揮持續(xù)穩(wěn)定的降壓效果,且對患者機體血糖。血脂功能均無明顯影響,具有保護多種靶器官作用[3]。而氫氯噻嗪是一種噻嗪類利尿劑,經大量臨床研究驗證器降血壓水平顯著,有利于使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性由非杓型逆轉為杓型,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具有重要作用[4,5]。左旋氨氯地平則是一種長效鈣通道阻滯劑,非杓型高血壓患者晚間服用該藥可提高血壓達標率同時利于維持全天血壓水平[6]。
本研究對比三組不良反應,得出結果:研究組頭暈、頭痛、面色潮紅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未超過5.00%,而對照Ⅰ、Ⅱ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超過20.00,對比可知,常見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非杓型高血壓不僅療效明顯,且具有較高的安全使用價值[7]。另外,左旋氨氯地平可直接作用在動脈上促進其擴張,而厄貝沙坦具有擴張靜脈血管的作用,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良好協(xié)同作用以達到穩(wěn)定、持續(xù)降壓的理想治療目標。
綜上所述,非杓型高血壓患者采用常見降壓藥(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控壓效果良好,且可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安全使用系數較高。
參考文獻:
[1]仲昭祿,趙穎馨,路方紅.血壓正常高值者動態(tài)血壓變化與動脈順應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35(3):280.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252.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14(07):579-616.
[4]王定良,秦光云.硝苯地平控釋片與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老年非杓型高血壓的療效比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3(4):528.
[5]孟憲剛,汪魯華,劉宇.硝苯地平緩釋片與控釋片降壓療效的對比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1(12):1960.
[6]曹峰.依那普利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2(10):55.
[7]張林虎,蘇慶豐,張晶晶.左旋氨氯地平治療老年非杓型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35(07):112-114.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