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睡眠護理在兒童精神科住院患兒中的應用。方法 對2014年4月~2015年1月58例住院患兒進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宣教,告知住院患兒注意休息。觀察組給予針對患兒病情狀況的睡眠護理及心理護理。以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中國修訂版進行睡眠質量調查。 結果 實施有針對性的睡眠護理和心理干預的觀察組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針對性的睡眠護理和心理干預可以改善兒童精神科住院患兒的睡眠質量的效果更佳突出,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睡眠護理;兒童;青少年;睡眠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作為家長都會盡量滿足,這就養(yǎng)成了孩子許多不良的性格和精神問題,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到兒童心理科就診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兒童心理病房的住院人數(shù)也逐漸增加,許多孩子和陪同他們的家長在住院期間,由于孩子自身的精神癥狀以及對疾病的未知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失眠以及睡眠問題,影響他們在住院治療期間的治療效果[1],本文通過對我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患兒睡眠情況的調查,采用有針對性的睡眠護理,提高了患兒在住院期間的睡眠質量,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患兒共58例作為觀察對象,年齡為12~18歲,患兒平均住院時間50d,上述患兒均符合精神障礙診斷標準,并排除其它軀體疾病。將58例住院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9例,對照組患兒男性15例、女性14例,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4例、高中11例,疾病種類精神分裂癥21例、心境障礙-抑郁發(fā)作7例、其他1例;實驗組患兒男性13例、女性16例,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5例、高中9例,疾病種類精神分裂癥18例、心境障礙-抑郁發(fā)作9例、躁狂發(fā)作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疾病種類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介紹、藥物知識介紹、規(guī)范一日作息安排、飲食指導、安全隱患的排查等。實驗組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以下護理措施。
1.2.1 開展適當?shù)捏w育運動 健康的精神有賴于健康的身體,每天適當?shù)倪\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呼吸功能、增強氧消耗、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改善健康狀況。睡前兩小時開展適當?shù)墓蕵坊顒尤缣K,踢毽子等,活動量不宜過大,不僅有利于消除患兒的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同時增加了患兒愉悅的心境,為住院患兒的睡眠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1.2.2 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 努力為住院患兒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保證每天晚上睡覺前開窗通風十五分鐘,一些情緒激動和吵鬧不休的患兒,經(jīng)協(xié)商后,可安排在單人病房,防止影響其他患兒的情緒,保證病房內安靜、舒適。夜間查房時,護士盡量避免打擾患兒和患兒家屬,做到輕聲、輕步。
1.2.3 積極開展心理護理 首先,護士要與患兒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鼓勵患兒表達對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的內心需求,幫助患兒加以分析,對于不合理的睡眠要求給予解釋、引導。如總是覺得困,每天睡10h還是不夠。告訴患兒睡眠適度對身體最有利、多大年齡,正常睡眠時間多少小時可滿足需求;再如晚上不困,想玩游戲,但白天困倦。護士應該耐心講解建立良好、規(guī)律的一日作息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和對精神疾病康復的促進作用。其次護士應做好對患兒睡眠情況的觀察和記錄,將存在問題及時指出,以期改善。
1.2.4 做好家長的健康教育 兒童青少年心理科有家長陪護是其病房的一大特點,由于孩子的病情,許多家長在住院初期也隨之產生了許多負面情緒如焦慮,負罪感等,家長的情緒也時刻影響著患兒的精神狀況,因此對家長的健康教育也尤為重要。告知家屬晚上盡量避免和孩子爭吵,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和護士溝通,在協(xié)商的基礎上盡量滿足。讓家長督促孩子養(yǎng)成睡前洗漱的好習慣,包括洗臉,刷牙,用熱水泡腳等。每周對家屬講解精神疾病知識,使他們更加有效地配合在院期間的治療。
1.3 測查方法 按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對所有患者進行睡眠質量調查。本量表由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障礙組成,每項均采用0~3 分4級評分法表示,且均以分值越低表示睡眠越好[2]。護理干預前的測評在患兒住院1w之內完成,護理干預后的測評在患兒住院4w后統(tǒng)一測評得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年齡、病程、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評分、性別、疾病種類及文化程度等歸類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SPSS17.0,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住院患兒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干預4w后,兩組住院患兒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評分相比,觀察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核心,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性格。近些年來,兒童精神科病房的住院患兒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住院患兒由于精神癥狀和病房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不能很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出現(xiàn)各種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因此,護士的日常生活護理及睡眠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睡眠有利于患兒精神癥狀的康復,嚴重的睡眠問題又可導致病情延伸,眾多研究表明,精神科患者睡眠質量對于治療效果與預后的影響均較大[3],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睡眠質量方面影響非常大,因此如何提高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兒的睡眠質量引起了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護士們的關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做好住院患兒的睡眠觀察, 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采用有針對性地對患兒實施護理措施,幫助他們改善睡眠習慣、睡眠環(huán)境,與住院患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做好心理護理,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對患兒陪護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患兒住院期間的睡眠質量,相對于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更加突出(P<0.05)。表明通過有針對性的睡眠護理使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兒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更有效的提高。兒童青少年精神患兒具有正處于身體迅速發(fā)育階段和學業(yè)期,護士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更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有效率的護理計劃,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住院患兒的睡眠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患兒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從而讓精神病住院患兒能夠更快地康復起來,投入的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王新婷,楊 潔PDCA護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yī)學, 2014,6349-6350.
[2] Babson KA, Boden MT, Bonn-Miller MO.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sleep quality and sleep efficiency/duration on cannabis use during aself-guided quit attempt[J]. Addict Behav, 2013, 38(11): 2707-2713.
[3] 黃蓓蓓, 魏硯秋. 人性化護理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精神疾病患者睡眠障礙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 2012, 33(36): 8009-801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