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影響護士急救的心理狀況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方法 對我科50名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對其影響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況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具體的對策,比較本組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前后的心理狀況。結果 ①影響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包括:職業(yè)暴露性大34名,構成比為68.00%;患者及其家屬不理解38名,構成比為76.00%;缺乏社會信任40名,構成比為80.00%;工作強度大44名,構成比為88.00%;工資待遇低43名,構成比為86.00%;②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后心理狀況有顯著改善,實施前后SAS級SDS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影響護士急救的心理狀況的原因較多,只有采取必要的對策,其心理狀況才有所改善。
關鍵詞:急診科;心理狀況;原因;對策
所謂壓力源,指的是會引起壓力反應干擾人體恒定狀態(tài)的全部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因素。持續(xù)高水平的壓力會使得體內用來適應以及調解壓力的能力與精力所耗盡,從而使得機體平衡狀態(tài)失調,最終引起身心疾病的發(fā)生[1]。護理是衛(wèi)生保障行業(yè)中出現(xiàn)壓力非常嚴重的一種職業(yè)。由于急診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急診科護理人員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在急救醫(yī)學以及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大部分專家學者早已意識到了心理壓力與護理工作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在分析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狀況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對策,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科50名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本組護理人員中,均為女性,年齡為21~40歲,平均(34.20±4.30)歲;職稱:護士10人,護師33人,主管護師7人;學歷分布情況:本科及以上41人。
1.2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心理壓力因素、心理壓力應對策略等內容,發(fā)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心理狀況評價標準 對本組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前后心理狀況進行對比分析,采用Zung等制定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心理狀況越差[2]。
1.4觀察指標 首先對影響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對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前后SAS及SDS評分進行比較分析。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文章中的數(shù)據(jù)均由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
2.1急診科護理人員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分析 本組調查對象中,影響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包括:職業(yè)暴露性大34名,構成比為68.00%;患者及其家屬不理解38名,構成比為76.00%;缺乏社會信任40名,構成比為80.00%;工作強度大44名,構成比為88.00%;工資待遇低43名,構成比為86.00%。
2.2本組急診科護理人員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前后心理狀況對比 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后心理狀況有顯著改善,實施前后SAS級SDS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提高護士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及解除心理壓力 醫(yī)院高層領導應該對急診科相關工作進行重視,急救水平在較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醫(yī)院的醫(yī)療技術水平與條件,急救水平的高低對醫(yī)院的公信力產生了直接性地影響,但是急救水平的高低又同急診科護理人員是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醫(yī)院應該努力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各項待遇,增加獎金收入,給出診護理人員購買意外傷害險,從而對工作條件進行改善,使得她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領導的關愛,全身心地投入至實際工作過程中去[3]。
3.2合理科學地排班,最大程度地緩解勞動強度 在排班方面,護士長應該與急診科自身的特點相結合,合理地安排人力資源,規(guī)避超負荷的惡性循環(huán)。以小組為單位,新老搭配,責任制的模式,減輕護士的壓力,又可以使得急診患者可以得到優(yōu)質的服務。護士有排班需求,可向護士長提出,盡可能的滿足其要求。若遇重大突發(fā)事件,及時上報護士長或護理總值班,啟動應急預案。
3.3正確對待急診急救護理的風險性 急診護理人員應該持續(xù)性加強急診急救護理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制定專門人員對護士定期進行考核,以便應對急診急救工作的風險。在工作中應該加強自我防護意識,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時應自覺戴好手套。自覺學習有關意外暴露的相關知識,懂得怎樣處理意外損傷,使自身能健康的為患者服務。
3.4學會有效的溝通,提要社會的信任度 急診科是搶救患者生命的前沿陣地,護患矛盾產生的幾率偏高,如果處理不當,容易激發(fā)上升為護患糾紛,因而護士掌握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特點,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度。
3.4重視急診科護士的心理調適能力 護士自身要加強人文學科知識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學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面對現(xiàn)實,適應職業(yè)和環(huán)境,積極尋求疏導不良心理情緒的方式。告訴護士長和年齡比自己大的護士,用她們的關愛和經驗疏導壓力,消除煩惱,增強體質,保持旺盛的精力。另外加加強心理素質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容對待各種壓力源,減輕壓力帶來的身心傷害。
3.6提高急診科護士的社會支持 急診科護士在諸多心理健康問題上迫切需要社會支持和醫(yī)院管理者的理解、關心和重視,設法緩解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在重醫(yī)輕護的情況下,應呼吁媒體宣傳起正確導向作用,爭取全社會對護士的支持,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鼓勵護士進行自我調節(jié),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減少熬夜,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還有助于緩解工作壓力。
通過實施緩解心理壓力策略,結果顯示:急診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緩解措施實施后心理狀況有顯著改善,實施前后SAS級SDS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影響護士急救的心理狀況的原因較多,只有采取必要的對策,其心理狀況才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鄒永麗.急診護士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8,24(12):1825-1826.
[2]李偉,陳麗花.急診護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0,5(3):687-68.
[3]李聰巖.急診科護士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6):13-l4.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