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知識共享策略分為編碼化和人際化兩種,對知識共享策略的正確選擇是促進組織知識有效共享,提高組織知識水平的關鍵。在回顧現(xiàn)有文獻的基礎上,梳理了知識共享策略的相關概念,歸納了編碼化策略和人際化策略的報酬、優(yōu)劣勢及其選擇規(guī)律,并總結了知識時效性對知識共享策略選擇的影響。
關鍵詞:
知識共享;編碼化;人際化;知識時效性;組織知識水平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6008402
0 引言
知識共享策略是指員工間進行知識共享的方式或途徑。Hansen(1999)的案例研究最早提出兩種知識共享策略:編碼化和人際化。編碼化策略是指員工將知識編碼到數(shù)據(jù)庫中供其他員工共享;人際化策略是指員工之間通過相互交流,共享知識、分享經(jīng)驗等。知識的時效性是指知識是有會過時的,它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
員工擁有知識的時效性將影響其對知識共享策略的選擇,而知識共享策略的選擇是影響組織知識水平的關鍵因素。因此,有關知識時效性、知識共享策略選擇的研究成為知識共享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下面本文將從編碼化策略和人際化策略的報酬、優(yōu)劣勢及其選擇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并重點關注了知識時效性的影響。
1 知識管理策略
人們通過編碼化策略共享的是文檔型知識,而人際化策略則主要是通過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獲得知識,即編碼化策略是“人-文檔-人”的共享,人際化策略是“人-人”的共享。知識不同于有形資產(chǎn),企業(yè)往往不知道它存在于哪里,它的價值有多大,其共享過程也不是簡單的物質(zhì)轉(zhuǎn)換。從經(jīng)濟人的角度來看,企業(yè)員工間的知識共享能否發(fā)生,主要取決于員工對知識共享可獲得的收益和成本的衡量,而員工將選擇何種共享策略進行知識共享則取決于何種策略帶來的報酬更高。
1.1 編碼化策略和人際化策略的比較
(1)報酬比較。
Liu De(2010)的研究認為兩種知識共享策略提供的報酬不同:人際化策略中,員工之間通過互惠獲得報酬;編碼化策略中,當員工上傳到數(shù)據(jù)庫中的知識每被他人下載一次時,他都將獲得公司提供的編碼報酬。Kah-Hin Chai(2012)認為人際化策略主要提供的是內(nèi)在獎勵(比如:互惠、友誼和聲譽等),編碼化策略則提供的是一些外在獎勵(比如:金錢、加薪、受到領導關注和升職等)。Hongmei Liu(2013)認為員工通過人際化策略共享知識可獲得互惠、樂趣和被他人認可,通過編碼化策略共享知識則只能被他人認可而無法獲得其他報酬。
(2)優(yōu)劣勢比較。
兩種策略各有優(yōu)劣,其優(yōu)劣勢如表1所示:
綜上可知,編碼化策略相對于人際化策略傳遞知識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但知識的失真性更高;人際化策略相對于編碼化策略傳遞知識的失真性更小,但速度更慢,范圍更窄。
1.2 共享策略的選擇
Hansen(1999)認為公司應側(cè)重其中一種策略。在Ernst and Young,Andersen Consulting和Dell等公司里,編碼化策略比人際化策略更重要,因為它們強調(diào)知識的重新使用;相反的,Bain and Company,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McKinsey等公司又更傾向于選擇人際化策略。知識的顯性程度將影響企業(yè)對知識共享策略的選擇,因為編碼化策略相對于人際化策略共享知識的失真性大,所以,顯性程度低的知識應通過人際化策略共享,顯性程度高的知識應通過編碼化策略共享。
知識共享的兩種策略相互影響,比如,如果明確提供編碼報酬,員工間共享網(wǎng)絡的形成和維持將受影響,即員工選擇人際化策略的可能性將會下降。Kumar(2011)的研究表明知識編碼和知識共享網(wǎng)絡兩種策略不是極端,企業(yè)是可以通過平衡他們來提高企業(yè)績效的。Liu De(2010)建立正式的數(shù)理模型分析兩種知識共享策略的相互作用,并假設知識的價值在共享過程中不隨時間變化,員工權衡報酬模式和知識失真程度在兩種策略間進行選擇。由于兩種知識共享策略相互影響,在為企業(yè)制定知識共享決策、選擇知識共享策略時應該充分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2 知識時效性
在對知識共享策略進行選擇時,眾多因素影響員工選擇,這里主要考慮知識時效性的影響。知識的時效性是指:知識的價值將隨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其中,我們將隨著時間推移,價值降低較快的知識稱為強時效性知識,價值降低緩慢的知識稱為弱時效性知識。在公司里,各員工擁有知識的時效性不同:比如,營銷部門的員工擁有的是顧客情況、市場環(huán)境和競爭對手的營銷活動等知識,其時效性強;然而,技術部門員工擁有的數(shù)學、基本技能等知識的時效性則相對較弱。
王兆祥(2007)認為企業(yè)知識是有生命周期的,并把知識的生命周期定義為知識通過被企業(yè)模糊了解、明確掌握、內(nèi)部傳播和完全遺忘的整個時間間隔,該周期包括四個階段(初生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發(fā)展迅速的公司里,知識是有存儲壽命的,而且有的知識壽命極短,若其未被及時共享就會被廢棄。也就是說,在企業(yè)里,如果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將知識共享給正確的人,那該知識就會失去價值,就會造成企業(yè)知識資源的浪費??梢?,知識的時效性是影響知識共享策略選擇的重要因素。
3 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回顧現(xiàn)有文獻的基礎上,梳理了知識共享策略的相關概念,并歸納總結了編碼化策略和人際化策略的報酬、優(yōu)劣勢及其選擇規(guī)律,還重點關注了知識時效性的影響。
本文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理論意義:(1)前人研究較少考慮知識的時效性,本文總結了知識時效性對知識共享策略選擇的影響,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價值;(2)本文歸納了編碼化策略和人際化策略的報酬、優(yōu)劣勢及其選擇規(guī)律,豐富了前人關于知識共享策略的相關研究。實踐意義:本文為組織制定共享策略,激勵和引導員工選擇知識共享策略提供有效指導,企業(yè)在制定知識共享決策時,應根據(jù)知識的不同時效性,將正確的知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共享給正確的人。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在對影響知識共享策略選擇的因素分析中,本文只總結了知識時效性的影響,以后的研究可以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知識的失真性和知識的再利用等)。
參考文獻
[1]Hansen,M.T.,N.Nohria,T.Tierney.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J].Harvard Bus.Rev,1999,77(2):106116.
[2]Liu D,Ray G,Whinston A B.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0,21(4):892906.
[3]Chai,K.H.and Nebus,J.Personalization or codification?A marketing perspective to optimize knowledge reuse efficiency[J].IEEE T.on E..M,2012,59(1):3351.
[4]Hongmei Liu,KahHin Chai.Balancing codific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for knowledge reuse:a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approach[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7(5):755772.
[5]Kumar J A,Ganesh L S.Balancing knowledge strategy: codific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d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1,15(1):118135.
[6]王兆祥,蔡晨.基于知識生命周期的企業(yè)知識流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2):1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