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德育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中職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預防和干預,這個過程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過程。本文介紹了作者從抓住教育時機、產生學習共鳴,“親其師,信其道”的人格感染,體驗學習、激發(fā)興趣,合作學習、挖掘潛能四個方面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生 學習動機 興趣 教育實踐
我國以應試為中心的教育體制,是精英式教育,關注的是少數(shù)學生,忽視了大多數(shù)學生。中國傳統(tǒng)觀念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普遍認為考上重點高中,然后考上重點大學,這才是一條康莊大道。對中職教育和中職學生的偏見和歧視既有時代的烙印和社會的影響,也有家長和學生的自身因素。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5至20歲,多數(shù)是未能考取高中的學生。他們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長期被人忽視,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和適當?shù)慕逃踔習艿郊议L、老師、同學的“白眼”。這樣的情況難免導致中職學生與同齡人相比更加自卑。預防、調解中職學生意志薄弱、厭學、自卑、動機缺乏等心理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對中職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了預防和干預,引導學生他助、互助,最終達到自助,這個過程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過程。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和情緒狀態(tài)。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研究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系統(tǒng)所引起的。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一、抓住教育時機,產生學習共鳴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也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fā)的心理,只是要選準教育時機。當最佳的教育時機出現(xiàn)時,我們要善于捕捉,哪怕只是一剎那間。如果我們抓住時機進行教育,這時,他們最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最佳。因此他們會與老師產生共鳴,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逐步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必須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記憶。在每次新課結束后,筆者都會要求學生背下相應的知識點。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按照要求完成任務,但少數(shù)同學還是完成不了,如某女生,每次讓她背知識點,她總是找各種理由來逃避??紤]到他們在初中時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也不能逼得太狠,否則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棄。筆者就說:“既然你現(xiàn)在背書有點困難,那就把那些內容先讀三遍。”在她讀書的過程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的普通話非常好。抓住這個契機,筆者毫不吝惜地贊賞:
“呀,你的普通話說得非常好!”
“我在初中還是語文課代表呢!”
筆者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她朗讀,并對她的普通話加以肯定。看到老師就繞道走的孫某在兩周后的一天突然主動跟筆者說:“老師,我現(xiàn)在覺得背書也不是那么難,背著背著,好像腦子也變聰明了,背得也快了。”驚訝之余,筆者沒有忘記引導:“熟能生巧嘛!其實,讓你們背書,是讓你們明白:背書、記憶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希望你們能改善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更多追求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揚長避短,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不要吝惜對學生的鼓勵、欣賞和尊重。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不很理想,但筆者相信:經過共同努力,學生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能力也會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會增強!
二、親其師,信其道
人格感染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感染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果教師具備了平易近人、關心他人、熱情開朗、有幽默感、真誠坦率等品質,在課堂教學和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始終充滿愛心、熱心、恒心、細心,處處以身作則、誠信待人,就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巴远校牌渌H;同令而行,行其所服。”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比較注重培養(yǎng)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的教學中,通過用自己和父母的老照片,配上動情的背景音樂,與自己的言語描述、體會和感悟,筆者制作了短片《懷念我的父親母親》,用自己的感悟啟發(fā)、引導學生,是人格感染法的具體運用。通過教學,讓學生真正走近父母,溝通交流,奉獻愛心,學會感恩,師生共情,達到高潮。學生和老師都被深深地打動了,筆者的初衷達到了,教學目的也達到了。
三、體驗學習,激發(fā)興趣
體驗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體驗是對某個具體事件的親身經歷或模擬經歷。我們獲得實際生活的真實感受,這里強調的是真實感受。在活動中,這種真實的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實習時,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差,直白地說就是不會教學生覺得很丟人,老師也覺得臉上無光。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學中,筆者主動請纓,擔任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實習指導和就業(yè)指導教師。學生在知識、能力、態(tài)度和性格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鼓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上課時的問題和不足。我們采用了自評、互評的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的積極參與,上課的深入,點評的深入,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批評”,卻也充滿了歡笑,課前的準備也更充分。部分同學扮演起了“問題”兒童,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用她們的“無厘頭”來“為難”我們的小老師,有幾位同學被難為得真上不下去課。面對這種狀況,筆者沒有批評那些故意出難題的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真的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通過模擬、思考、討論,我們一起找方法,找突破,解決問題。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從一開始單純地上課,逐漸提升到了上一節(jié)喜歡的課。
四、合作學習,挖掘潛能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的教學中,筆者擯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們通過討論,確立了不愛學習、玩手機、花錢大手大腳三個情景主題,并自編、自導、自演。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之間多了份理解,也增強了合作能力,并且在表演中有所收獲,學會了換位思考,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知道要對父母感恩。在課后總結中,筆者對學生們的表現(xiàn)大加贊賞,通過自評和互評,學生也很滿意自己的表現(xiàn)。
課堂教學活動不再是說教的過程,更不是代替學生成長的灌輸過程,而是教師主導、學生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師生合作的過程、生生合作的過程,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的過程。
在技能大賽上,我們的學生積極應對、沉著冷靜;在運動賽場上,他們英姿颯爽;在演講比賽上,他們口若懸河;在文藝晚會上,他們多才多藝。我們相信,經過學習和鍛煉,學生會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并樹立有效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
參考文獻:
[1]俞國良.心理健康(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俞國良,李媛.心理健康教學參考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臺縣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