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是當前農村未成年人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傲羰貎和钡慕逃龁栴},是牽涉到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須全社會重視和參與。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班主任老師,我探索出了幾點經驗: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家庭”觀;創(chuàng)建新的班級管理機制,營造“留守兒童”的“家”的氛圍;走進“留守兒童”心里,喚醒和引導他們,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深入每個“留守兒童”家庭,搭建呵護他們的橋梁。這些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留守兒童 管理 經驗
“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務工,由親戚或祖輩代養(yǎng)的農村兒童。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于英國人口的總和),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jiān)護。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57.14%。
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使得這些留守兒童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他們厭學逃學、沉迷網絡、賭博、打架,人格發(fā)展不健全。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課題。我作為工作在教育前線的一名班主任教師,心中對這些“留守兒童”的成長時刻擔憂著,惟恐哪位兒童因“心靈寂寞”而性格變異、學業(yè)荒廢,誤入歧途,那樣我的心將永不安寧。所以在工作中竭盡全力,想方設法給予他們以“心靈雞湯”。總結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家庭”觀
留守兒童缺失的是“家”的溫馨,缺失的是家人的愛。要使他們健康成長,就要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培養(yǎng)他們的“家庭”觀,使他們 在“家”人的關心愛護中重拾信心,健康成長。
因此,從他們剛進校門的第一天起,我就著手和他們共建“家園”。我接待新年級的每一個新生,第一句就告訴他們,“你們到家了”,你們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這個班級,這是一種緣份,從此我們將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學習,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就是一家人了,我就是你們的“家長”了。我努力做到用發(fā)自內心的愛心、精雕細琢的細心、超人的耐心經營這個家,呵護這個家,讓他們在心里認同并逐漸融進這個“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這個“家”,為了這個“家”的榮辱去學習,去奮斗,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和凝聚力。
二、創(chuàng)建新的班級管理機制,營造“留守兒童”的“家”的氛圍
動員“留守兒童”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兒童”專用花名冊及其家庭住址、學業(yè)成績、思想品德、日常行為、父母聯(lián)系電話等檔案資料。我為本班“留守兒童”的直接代管責任人,全體任課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成為每一個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按砑议L”職責是:定時找“留守兒童”談心,交流感情,了解兒童各方面情況;定期清理“留守兒童”生活費用,讓留守兒童少有余錢、絕不少錢;監(jiān)督“留守兒童”學習,對不同學習情況的“留守兒童”進行心里疏導和引導,因材施教。學期末對進步較快的“留守兒童”給予表彰獎勵。
如初2011級,我班有一個女生,其父母常年在廣東打工,她自三歲就跟著她的爺爺奶奶生活在偏僻的山區(qū)。初一剛到我班時,在英語課堂上,兒童學習英語必須要敢于開口,可是,她一直沉默寡言,老師提問時她從不舉手,即使老師特意點名叫她回答問題,她也什么也不說,只是紅著臉,低著頭。她不是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而是不敢開口,就連在寢室里只有幾個女生的時候,她也很少開口說話。內向、孤僻、缺乏自信、缺乏活力,是其明顯性格特征;她平時學習比較踏實,成績一般,在老師心目中,她也算是一個乖女孩。
我作為她的班主任,并且直接任她的“代理家長”。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中午時我看見她獨自坐在教室里,其他同學都去吃午飯了。我問她怎么不去吃飯,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搖了搖頭,我一再問她怎么回事,終于開口,原來她把飯票弄丟了,當天是星期四,她說明天就回家了。她準備餓到星期五下午回家吃飯!我當時好心疼,我馬上帶她去食堂,買了一份飯給她。她非常感激,直說謝謝。后來我多次找她談心,談她的家庭,談她的爺爺奶奶,談她的小學同學和老師……逐漸她話多了,也活躍了許多,臉上有了笑容。在課堂上,也敢于大聲朗讀了,我耐心矯正她的發(fā)音以及輔導她的作業(yè),在班級里多次表揚她的點滴亮點,到初一期末,她一躍就居全班第六名,成為班級和年級的優(yōu)等生。
同時,我在精神上給予那些低差生鼓勵和支持。在學習中那些學習差的、退步的、考試發(fā)揮不好的、有困難的學生等等,我常常有針對性地開導、鼓勵、教育他們,不斷與他們談心,這樣既掌握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又消除了他們的精神壓力,還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在學習上不偏袒、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名兒童。
三、走進“留守兒童”心里,喚醒和引導他們,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長期的單親監(jiān)護或隔代監(jiān)護,甚至是他人監(jiān)護、無人監(jiān)護,使留守兒童無法象其他學生那樣得到父母的正常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和把握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留守兒童變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