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是21世紀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書育人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學校工作應把育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而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可見各學科都擔負著由學科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德育任務。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物理學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數(shù)。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物理學;實驗教學;德育教育
物理知識及物理學的發(fā)展都貫穿著大量的德育因素,這不是外加的而是其內在所具有的功能。物理學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尤其是貫穿于整個物理學內容中每一位物理學家的奮斗經(jīng)歷,更能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勇于克服困難、執(zhí)著追求的良好個性品質和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那么,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始終思考著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問題、并進行了認真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初步的經(jīng)驗。為了完成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問題,提出幾點粗淺的認識,供大家參考:
一、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學科德育中,要摒棄傳統(tǒng)的,將學生的頭腦當做一個容器進行機械灌輸?shù)淖龇ǎ浞职l(fā)揮學生的德育主體性,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或模擬道德沖突,通過分析、研究和討論,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真誠與坦率的環(huán)境中體驗,喚起他們對學習、生活和社會火一般的熱情和鐵一般的道德責任,提升他們的道德思維和道德判斷能力。
二、利用物理學家的事跡、高貴品質,對學生進行科學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物理學中許許多多的物理學家的素材,對學生進行科學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都能起到極好的效果。如在教學“天然放射現(xiàn)象”時,介紹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際也舍不得離開實驗室,他對醫(yī)生說:“除非把我的實驗室搬到我療養(yǎng)的地方,否則我決不離開?!睂茖W的癡迷,對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獻身科學的科學家;在講授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給學生:“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蓖ㄟ^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我國兩彈專家鄧稼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生活和豐富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通過這件實例,讓學生體驗物理學家百折不擾的堅強意志,只講奉不圖索取的崇高美德。
三、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內容,因此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長期堅持。物理課程中有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能夠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教材中的史料,給學生講歷史上我國在物理領域對世界科學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展示我國物理的發(fā)展成就,如:向學生介紹世界上最早記錄“幾何光學”的著作——《墨經(jīng)》,比歐幾里德的光學要早百余年;宋均提出的“運動與禁止”相對性的觀點,分別比哥白尼早1500年、伽利略早1530年;利用聲音的反射建造的北京天壇回音壁具有獨特的聲響效果,在聲學上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公元前256年——251年,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工程中,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開山嶺。這樣通過對中國這些物理學成就的客觀介紹,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讓學生在探究中追求真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格操作、認真實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樹立愛護儀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德。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自己認真作好演示實驗,嚴格按規(guī)則操作,尊重事實,如實記錄。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中的實驗和制作,親自做實驗,驗證釋疑。最后教師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边@樣,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許許多多的物理素材,對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教育都能起到極好的效果。如教學“牛頓運動定律”,介紹伽俐略和亞里士多德時,強調他們倆一個憑“科學實驗”推翻謬誤,揭示真理,另一個憑“經(jīng)驗事實”妄下論斷。以此教育學生不要盲從,凡事要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分辯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分組試驗時,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完成實驗的同時,不忘融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思想教育,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如在講“電磁感應、發(fā)電機”時,可以補充介紹“科拉頓跑失良機”的故事,按理科拉頓比法拉第早做這個實驗,但與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沒有同伴與他團結互助,否則科學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充分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
五、樹立以身作則的原則,對學生逐漸滲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丘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熞宰陨砹己玫膸煹陆逃?,以文明的習慣引導人,嚴謹?shù)淖黠L熏陶人,和藹的態(tài)度吸引人,言傳身教,樂為人師。初中生仍處于模仿階段,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教師的世界觀、品行、生活無不影響著學生,為此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傳身教,以良好的行為習慣、堅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創(chuàng)新精神狀態(tài)去影響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學習《自然辯證法》等哲學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還要研究教學中德育滲透內容、方法和途徑。
六、開展多種形式的物理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物理活動課和物理主題活動,來達到對學生 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德育教育。對物理問題的研究,要準確、嚴密。在教學中,可通過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物質結構的測量及超導現(xiàn)象研究等情況介紹,教育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通過大量演示實驗教育學生研究物理學的過程一點也離不開實踐,使學生在用實踐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尊重事實、誠實的品德。通過“神州五號”、“神州六號”的順利升空。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等航天員,核實驗成功的介紹,告訴學生這是協(xié)同合作的結果,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觀念和相互合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