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恩難忘》是五年級語文教材第一課,本文以著名作家劉紹棠回憶幼年時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田老師上課的事情,表達了對田老師的懷念和感激之情。文本內(nèi)容淺顯易懂,沒有什么華麗的文辭,顯得非常樸素,充分體現(xiàn)一個作家高超質(zhì)樸的寫作技巧。
[關鍵詞]閱讀;溝通;總結(jié)
通過反復閱讀文本,我發(fā)現(xiàn)本文一個的核心是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懷念。這是貫穿全文的一個情感線索。
這個線索在文中最鮮明地一句話是“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敝赃^去了40年,作者還能夠?qū)蠋熯@么恭敬地行禮,一定是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存在著一些心理沉積。從心理學角度,我們行為都可以在心理上找到對應點。行為其實就是心理的外化和顯性地表達。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夠跨越40年漫漫旅程還能激發(fā)出作者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從而引發(fā)作者的行為。在文本中“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這句話無疑就是最初的激發(fā)點。而上課時候編故事、聽課入迷等都從屬于這個情感線索。也就是口才文筆好的具體化體現(xiàn)。文本的結(jié)構(gòu)從文字表達的邏輯層面是線性的。而情感脈絡卻是呈現(xiàn)放射狀,超越這個結(jié)構(gòu)的:
在找到了這個情感脈絡之后,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文本雖然是作者的文本,但是作為教材,就顯示出了和文學作品不同的特質(zhì)。所以,教學中基于文本情感的這個特點,我選擇了立足情感基調(diào),提綱挈領,綱舉則目張的思路。具體到操作層面,即“回環(huán)往復、一嘆三詠”的處理形式。
教學伊始,在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抓住“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边@句話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先體悟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然后以“40年的時光過去了,作者為什么依然這么尊敬田老師?”引領孩子去回顧田老師的精神特質(zhì)。
順勢導出文本中關于田老師特點的段落,進入文本和人物的深處。
作為佐證尊敬田老師的閱讀材料,這部分是文本材料的重點。因此,教學中教師先讓孩子自由感受文本,從孩子的個性體驗角度上去尋找描寫田老師具體事例的內(nèi)容。
經(jīng)過師生交流,引出了田老師“口才好,文筆好”這個特點。因為這是支撐起作者40年后依然尊敬老師的基礎。將孩子的情感基調(diào)導向“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边@個基點,將兩部分材料組合起來進行品讀。
接著,抓住“上課方式特別、聽老師講故事入迷”等幾個并行的材料進行深入閱讀。同時立足文本中語言文字的訓練點開展教學。如“找出田老師上課的關鍵詞:先……又……然后……。啟發(fā)學生說話,用“先……又……然后……”引導描述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情。將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因為它們是共生體。特級教師高萬同說,習作是閱讀教學下的蛋。先感知描寫方法和表達方式,然后指導孩子寫話,為孩子的習作能力的形成進行點滴積累。
教學“聽老師講故事入迷”段落的時候,可以采取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語“身臨其境、戛然而止”進行突破。從詞語的理解到句段的朗讀作為教學主線,形成情感體驗。
當孩子完全領悟到田老師的“上課方式非常特別”和“聽老師講故事入迷”之后,再次將孩子的體悟點引向“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學生有前面文本閱讀的情感經(jīng)驗,對40年后我尊敬老師的行為就有了扎實的認識,朗讀體會就比前面幾次更加深切。
這種處理教材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將文本以較清晰地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使課堂結(jié)構(gòu)簡潔化,起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這種教學方式?jīng)]有拘泥于文本原有的邏輯結(jié)構(gòu),而是對教材進行重新建構(gòu)。這樣處理在課標中“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是可以找到理論基礎的。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也提醒語文教師教材中一定會存在著一些或隱或現(xiàn),或明或暗的一些線索、脈絡。這些線索、脈絡具體化就是文中的關鍵的句子和詞語,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些句子和詞語,那么就能夠找到閱讀教學的突破口,帶領學生在教材中走個來回也就不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