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絡上一張新聞圖片著實讓筆者震驚了,圖片上是一棟三層小樓,樓外面有好多成年男子,他們扒著窗戶不時將頭探向窗內(nèi),還時不時和屋內(nèi)的人低聲交談著,如果不看圖片說明,我們都會不明所以。待看完圖注,我想包括筆者在內(nèi)的所有讀者都會“三觀”盡毀。原來,這個小樓是印度的一所普通中學,學校正在舉行例行的考試,而那些扒著教室窗戶的成年人居然都是正在考試的學生家長,他們之所以探頭探腦,原來是在為里面的孩子傳遞考試答案,在學校眼皮底下以如此夸張的方式協(xié)助孩子作弊實屬罕見,其實最讓筆者感到吃驚的并不是家長們的舉動,而是學校熟視無睹的態(tài)度,從圖片中并沒有看到任何學校工作人員的出現(xiàn),我們大可以認為學校已經(jīng)默許了這個行為。
筆者在此并沒有歧視印度學校的意思,而是覺得對如此違反誠信原則的惡劣行為的縱容,似乎與印度尋求大國崛起的戰(zhàn)略背道而馳。相信有不少中國讀者在看完這張圖片之后,也都會覺得驚詫,可是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不時曝出某某學校作弊的新聞,以至于人們都司空見慣,究其本質(zhì)又與印度的作弊丑聞有何區(qū)別,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參與者的不同。隨著中國海外留學人數(shù)的增長,對國際教育參與度的增多,近幾年也頻頻曝出中國學生因在國外高校作弊或者學術不端而被開除的新聞,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出現(xiàn)上述行為的原因自然是誠信教育的缺失,缺失的背后是東西方對于誠信的認知差異。
其實,中國對于誠信的認知和教育古已有之,“一諾千金”的成語以及數(shù)不清的誠信典故,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家長教育我們的例子??蔀楹卧S多從小念著這些正能量的榜樣故事長大的孩子,后來都成為反面教材了呢?我想也許是中國的文化有著過于豐富的因子,除了守信的傳統(tǒng),還有人情的講究,尤其是父母之于孩子,人情的作用更是被無限放大。人情本身并不壞,它的內(nèi)核里面有著溫情和關愛的一面,但是如果過于看重,就會遮蔽原本清晰的雙眼。比如:一個中國孩子答應父母要完成某項計劃任務,這個任務并非高不可攀,家長也對孩子抱著高度信任??墒侨硕紩卸栊裕谑呛芸赡芫蜁霈F(xiàn)這種情況,那就是孩子會采取各種方式讓家長默許其拖延或者放棄這項任務,這個時候人情和約定就會在家長腦子里激烈斗爭,多數(shù)情況下強大的人情都會戰(zhàn)勝略顯微弱的約定,最后也許這個任務也就不了了之。這是多數(shù)中國家庭都存在的現(xiàn)象,歸根結(jié)底就是作為監(jiān)督者和掌舵人的家長們本身就沒有將之前的約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總認為和孩子有著親密的血緣關系,口頭約定似乎也就是一個約定范疇而已,家長的縱容和輕視會極大降低約定的約束力,這最后一道底線都崩潰了,那么又怎能期冀人生觀尚未成熟的孩子去遵守呢?家長第一次對于誠信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其實就已經(jīng)決定了孩子對于誠信零遵守的未來。
反觀西方國家,由于宗教文化成為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孩子從一出生受到的第一次教育其實并非來自父母,而是宗教文化。每個家庭的宗教信仰就決定了這個家庭的文化氛圍。對于誠信的品質(zhì),西方人并沒有將其孤立看待,而是將其上升為一種精神,一種契約精神。無論是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以及你與社會人之間許下的承諾,都意味著已經(jīng)簽下了一份無形的契約。在承諾做出的一瞬間,似乎在雙方頭頂上就有一雙眼睛或者一個聲音在提醒著彼此遵守契約的重要性。就像本刊曾經(jīng)報道過的一個中國荷蘭家庭對比的故事那樣,中國孩子為了給自己壯膽而邀請媽媽跟自己一起學鋼琴,媽媽答應了,可后來因為自己不喜歡鋼琴就屢次爽約;而荷蘭媽媽就顯得更為聰明和理性,為了既能做到誠實守信,不讓學習欲望強烈的女兒失望,又能保證自己不會因為無法忍受不喜歡的琴聲而破壞約定,就提前和女兒商量并且決定選擇一門兩個人都喜歡的樂器,契約精神在此時已不僅僅是一項有力的約束,更讓誠信得到了巧妙的實現(xiàn)。
西方人不僅將誠信看作是一種契約,而且還將其升華到無形資產(chǎn)的境界,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具備良好的誠信品質(zhì)而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創(chuàng)造了新的人生。誠信真的能創(chuàng)造價值嗎?這個問題雖然略帶功利性,但這的確就是現(xiàn)實。在西方的確能憑借誠信讓自身得到更完美的綻放,因為西方對于誠信的要求很高,并且還制定了諸如個人信用記錄之類的嚴格的誠信監(jiān)管體系。在西方,一個人能做到在自己的信用記錄上完全沒有污點是需要很強的自制力,以及對于誠信的認知高度的。一樁生意的成功,一次合作的達成也許就是因為那個看似普通的記錄,反之,它們的失敗也許也是因為記錄上一個微小的瑕疵。
盡管中國目前的誠信監(jiān)管體系,以及學校誠信教育尚不完善,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在誠信方面放縱自我,特別是對于那些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未來國際人才的家庭,更應該制定出一種對孩子的約束機制。如果家長們不重視這一點,那么就可以說你的孩子已經(jīng)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跌倒了。路,一直都在,對于正確人生方向的抉擇,就是一種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