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意義,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實現(xiàn)措施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主體發(fā)展;實現(xiàn)措施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方式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陸續(xù)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但要想使小學生在語文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熱情、學到更多的知識,還是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學生只有在主觀上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意義
學習應當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不應該由教師全權安排。如果將學生拘束在固定的學習框架中,學生不僅不會真正學習到知識,甚至還會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所以,要想實現(xiàn)主體發(fā)展,教師就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將知識深度消化、吸收。但目前學生因為“填鴨式”教育在自主學習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已經(jīng)制約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其原因就是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突然讓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會讓其很難接受。由此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主體發(fā)展的教育方式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實現(xiàn)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放松心態(tài)地敢想、敢說。這是鍛煉學生口語能力的前提。其次,教師要注重合理引導對學生的說給予積極性的正面的評價,引導學生說得更好,更準確、更全面。最后,我們要有口語練習潛移默化地穿插在其他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不自覺地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例如,識字教學中,我們就可以以口頭作文的形式,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新詞講一段話或一句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對詞語的運用能力。
2.開放語文課堂教學。語文課程中會涉及到十分廣泛的知識領域,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語文教學不應當禁錮在課程中,而應當拓展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只有讓學生走出教室,才能幫助他們體驗到生活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即使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盡可能地將生活中相關的知識引入進來,使語文能夠同生活形成緊密的聯(lián)系。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春風吹》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春游,和學生一起觀察剛剛發(fā)芽的柳樹、泛紅的桃花、天空中歡快飛翔的燕子和冬眠中醒來的青蛙,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在富有樂趣的室外活動中不僅能夠?qū)W會課文中的知識,還得到了自然情操的陶冶。在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將此次活動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進而培養(yǎng)其寫作的能力。
3.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擁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十分重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動進行良好的把握,利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忽略課程導入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甚至一些教師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是沒有必要的,重要的是合理把握課堂時間,將課本內(nèi)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講解完。這種想法并不正確,一個有效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被調(diào)動起來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合理選擇導入方式,巧妙導入語文課程內(nèi)容,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
4.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實際上較為簡單,教師可以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展,從兒童文學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使其創(chuàng)造性得到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在小學階段時的學習習慣會逐漸形成定勢,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學習習慣,通過閱讀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小學生拓展語文的知識層面,并且使其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多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如《格林童話》《小王子》《愛的教育》等都是適合小學生閱讀,并且能夠提升其語文知識水平的兒童文學作品。實踐證明,通過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還能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想象能力,從而使他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
5.作文應注重平時積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作文教學是一個重點。作文教學是為了有效地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用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描寫自己看到的世界,更好地用文字做交流。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基礎階段。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好詞好句,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qū)懙蒙鷦有蜗?。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多背誦記憶課文內(nèi)容。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專家千挑萬選出來的,都是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的,因此,我們在教完課文后要讓學生盡量背誦掌握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式、詞匯,以便于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我們還可以利用摘抄的形式達到讓學生掌握的目的。
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堅持寫日記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通過寫日記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時間久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可以提高,并且寫日記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對學生記錄生活點滴,通過寫日記感悟生活。在小學階段也許很多學生都寫不好日記,我們不要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能寫就可以,慢慢地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除了課堂教學外,我們學生的學習應充斥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這對于我們語文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本身就生活在一個語文的環(huán)境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詞匯、句式、表達方式等等語文知識,以便于在自己寫作中使用。
學生通過這幾種方式日積月累地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相信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寫作能力的提高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弦,龍贏.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缺失原因和對策[J].黑河學刊,2014(12):97-98.
[2]江波.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J].才智,2014(34):138.
[3]孫海娃.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