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基礎(chǔ)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立足于保證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有效閱讀。
關(guān)鍵詞: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納能力、評價能力。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能使學生受益終生。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要想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學、樂讀,進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精美文章的感染力,教師還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境,增加閱讀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要增強自身語言的感染力。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篇佳作,還有許多學生喜愛的寓言故事、童話、還有小說、名著摘錄,這些文章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guān)故事內(nèi)容的背景音樂為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shè)氛圍,或是播放有關(guān)的錄像內(nèi)容,讓學生如親歷其境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文章,從中還能深刻地去理解文章。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分角色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分別先挑選幾個讀書好的,而且給他們安排好合適的角色,讓他們在班里分角色讀一次,然后再把班里其他的學生都分成小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一個角色,讓學生分頭進行,這樣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但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如果只憑學習興趣,靠自己盲目地去閱讀,不善于在閱讀中總結(jié)、積累知識,其結(jié)果收效甚微。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钡聡軐W家笛卡爾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guān)于方法的知識。”由此可以見,方法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茖W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越學越聰明。給學習者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fā)揮,越學越死。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能力。下面,我介紹幾種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速讀法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速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快速瀏覽閱讀材料,它不僅要求讀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記憶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迅速擴大其知識面。有人還稱:“速讀是語文教育的高科技?!彼梢蕴岣唛喿x速度和閱讀效率,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素質(zhì),同時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也要求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提高效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速讀的方法,糾正學生在閱讀中的不良習慣,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guī)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使學生掌握速讀的技巧。
(二)精讀法
精讀法就是深入、細致地研讀。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要求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讀要求對文章逐字逐句地讀,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對重要的詞語、語句及段落要反復地品讀思考。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wù)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三)選讀法
選讀法是根據(jù)研究課題的需要,在確定了閱讀目標之后,從大量閱讀資料中挑選、汲取最需要、最實用的材料和知識的一種讀書方法。在我們語文教學中,這種方法通常用于我們學習完課內(nèi)文章或是有寫作上的某種要求的時候,有目標、有選擇地尋找閱讀資料,確定閱讀材料中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重點進行精讀。節(jié)約了閱讀時間,而且能使讀有所用。比如,在學習《龍卷風》這篇課文時,因為生活閱歷有限,學生對于課文中描述的龍卷風那特異的形態(tài)、狂暴威猛的氣勢,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有深刻的體會,所以很難在頭腦中形成形象生動的表象。所以我指導學生在課下閱讀有關(guān)龍卷風的書籍,或是上網(wǎng)查閱有關(guān)龍卷風的知識及視頻材料,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四)摘錄、批注法
摘錄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要,把自己認為精彩、有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下來。學生可以準備一個摘錄本,專門用來摘抄優(yōu)美詞句,精彩篇章,用于日后翻閱,反復地讀,加強語感,同時還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為以后的作文寫作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寫作素材。批注法即批語注釋,是指對一些生詞難字加以注釋;在段落層次前寫大意;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手法加簡評等等。批注是對文章的品評、鑒賞,是多角度、高層次的閱讀過程,也是讀者的消化、吸收、轉(zhuǎn)化和運用的過程。
(五)閱讀后寫讀后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這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經(jīng)常思考,閱讀學習中亦是如此,教師要鼓勵血神堅持寫日記、讀書筆記等,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思考能力、對事情的歸納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應用能力。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廣泛地閱讀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多讀書,讀好書,這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幫助,為學生打造閱讀的良好氛圍和空間。1.學??梢韵朕k法為學生開放圖書館,為學生提供精選的學生讀物,各個班級班主任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把自己的圖書拿到班上來供班內(nèi)學生共享。2.班級內(nèi)成立閱讀小組。3.學??梢圆欢ㄆ陂_展閱讀活動比賽。
總而言之,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采取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閱讀中不斷加強訓練,相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使學生保持對閱讀的興趣的持久性,同時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更多、更有效的閱讀方法及解題技巧,并將之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在樂學中會學,才能學好,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王敏.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方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