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高中物理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使他們能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綜合能力。物理學科是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學科,在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學生用豐富的物理知識作為操作的基礎,通過實驗操作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物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能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說明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發(fā)展。教師要不斷鉆研教材內容,深入發(fā)掘教材中的重難點,通過教學設計來使這些知識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掌握。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要對高中物理知識產生興趣,才能產生內驅力,促使他們對物理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和理解。教師在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師在進行作業(yè)布置時,可以打破常規(guī),給學生一些要親自動手的小實驗,通過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來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
在動手操作時,學生能積極地調動已有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讓學生進行水火箭等小制作來體會動手的樂趣,深刻感受物理知識的實踐運用。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調動他們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科學小發(fā)明的興趣,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精神的指導下物理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二)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來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語言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效運用富有藝術性的語言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課堂中的樂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生動豐富的教學語言的運用能讓學生被教師的教學藝術所吸引,對教師豐富的知識感到敬佩,并激發(fā)學生向教師學習的動力。
(三)利用物理科學領域的名人故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物理領域的名人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牛頓是如何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牛頓一天在蘋果樹下休息時,一個蘋果掉下來砸到了他的頭,這個現(xiàn)象引起了牛頓的思考,為什么蘋果掉下來的時候是落到地上,而不是向上飛?一個蘋果的掉落啟發(fā)了牛頓的思維,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并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和學習內容緊密結合的物理學家的故事,能激發(fā)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他們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
二、科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閱讀能力,使他們通過閱讀來掌握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并通過自主探究來進行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在閱讀物理教材時,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使閱讀更有效率。在對物理教材進行閱讀時,可以分為課前閱讀和課堂閱讀。在課前閱讀時,重要是對物理知識進行預習,在閱讀時要對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找到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使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有針對性,選擇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認真聽課,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前閱讀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深入閱讀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在課堂學習中進行有效學習。課堂閱讀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閱讀,學生對重要段落要反復閱讀,必要的加上理解說明,促進理解和記憶,從而掌握物理教材中重難點,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三、積極調動思維,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在課堂學習中,所以,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要提高注意力,積極調動思維,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智力發(fā)展。因此聰明的學生總是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專心聽課,積極思考,捕獲一些可能獲得的信息。課堂學習要抓住四個要求:一是聽教師怎樣引入新課,怎樣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二是聽教師是怎樣分析問題,怎樣探索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三是聽教師怎樣講解在課前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四是聽教師怎樣作課堂小節(jié),把握這節(jié)課的中心和要點。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和探究教材內容的正確方法,都是在教師的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的。學生要通過分析教師在課堂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來學習教師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使學習更有效率。
四、開展課外小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課外小實驗對學生在整個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來說數(shù)量較少,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探究給不同章節(jié)增加小實驗,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我在“動量”一章里增設了“用自來水觀察反沖運動”;在“電場”一章里增設了“靜電屏蔽現(xiàn)象的觀察”等小實驗,平均每月至少有一個可做。按照物理知識的學習順序,我把這些小實驗進行排序,按教材的特點分階段以各課外實驗興趣小組為中心組織實施,每個小實驗盡量要求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并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對于難一些的小實驗,我給予一定的提示與指導,包括實驗原理、所需器材、操作與觀察要領等。每學期每班能收到學生完成的課外小實驗報告和小結達100余份,對這些報告和小結我都給予了及時的批閱,從中還篩選出20余篇優(yōu)秀報告和小結裝訂成冊進行展覽,然后存檔。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理論知識的同時,在試驗操作過程中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促使知識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通過實驗操作對知識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總之,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需要學生積極思維,雙方在積極的互動過程中共同進步。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尋找最適合他們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能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能用全面的眼光和思維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對知識有深層次的認識,并通過讓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來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在積極的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