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好的舞蹈作品,能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感動,并能讓人領悟其中真正的美,使人們對生活,對社會產生一種深切的愛。在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中,舞蹈《中國媽媽》成為其中最大的亮點,這個事先沒人關注的舞蹈,一沒有氣勢過大的團隊,二沒有曲折離奇的舞蹈主題,三沒有花哨煽情的噱頭,卻獲得了本屆大賽評委會主任、舞蹈家舒巧的評論說:“短短8分鐘的舞蹈,能表達舞劇的結構形式,情感飽滿,舞技精湛,值得稱贊?!蔽璧浮吨袊鴭寢尅窂牟煌慕嵌瘸搜晕铮佒臼闱?,通過各種表現(xiàn)手段,深刻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挖掘世間美好情感,啟示人生,追求真諦,得到了不止是舞者的掌聲,而且贏得了社會的贊揚。舞蹈《中國媽媽》以情動人,以世間最偉大的母愛,去感動每一位觀眾概括講,它的成功歸納起來有四點主要因素:選題富有時代感;主題富有創(chuàng)新感;人物富有形象感;舞蹈富有生活感。
[關鍵詞]舞蹈;中國媽媽;創(chuàng)作特點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007-2233(2015)12-0121-03[HK]
《樂記·樂象篇》中說道:“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睙o論詩,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內心出發(fā)的,內心所指,仁厚才表露于外。
舞蹈,龐大門類藝術中的一種,以通過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的心田,感染人的思想、品質、情感,當人們的情感達到極至,用語言與其他方式都無法盡情宣泄時,舞蹈就當之無愧地成為最好的抒情表意之舉,在回首一幕幕的舞蹈賽事,觀看一場場的舞蹈作品后,感觸總是頗多,而在這些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中,總會有許多給我們留下印象深刻且記憶猶新的舞蹈,這些優(yōu)秀的舞蹈創(chuàng)作,把視野停在密切地關注現(xiàn)實中,而正是因為現(xiàn)實,因為生活,才構成了藝術創(chuàng)新的第一推動力,藝術家只有在解決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難題時,才會實現(xiàn)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這就是舞蹈創(chuàng)作擺脫“形式思維”并從而擺脫“雷同化”現(xiàn)象的好辦法,它使我們的舞蹈從一般意義上的“編導”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
“今天看舞蹈《中國媽媽》又哭了”、“看舞蹈《中國媽媽》哭正?!?、“怎么每個媽媽都能哭出來”,這是每次看完舞蹈《中國媽媽》,總會聽到觀眾席上發(fā)出的聲音,舞蹈《中國媽媽》這個“命題作文”,以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勾勒出了舞蹈本身的主色調,把觀眾拉到戰(zhàn)火硝煙的年代,拉到那個不堪回首的歲月……
戰(zhàn)火彌漫的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手足被殺、財產被奪、房子被燒的情況下,中國媽媽撿到一個日本遺孤,只見她們有人憎恨、有人憤恨、有人唾棄,可還是有人表現(xiàn)出了憐惜和疼愛,只見一位媽媽剛要伸出手去摸那個孩子,即刻被另一位媽媽伸手制止,她似乎在說:難道你忘記了中國人所受盡的屈辱嗎!中國媽媽要走掉的時候,孩子試圖去挽留住,可都被拒絕了,然而,母愛的力量總是那么偉大,在母愛的包容下,她們收養(yǎng)了這個日本遺孤;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在情與愛的呵護下,孩子換上了新棉襖,中國媽媽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養(yǎng),盡全力去呵護她?!袄嫌衩?,金黃黃,養(yǎng)活了異國的小兒郎,我捧著玉米回頭望,地里站著的是我娘?!备柚{唱出了偉大的母愛,更唱活了每個中國人的心;戰(zhàn)爭已經結束,孩子要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母子即將要分離,中國媽媽拿出了孩子曾經穿的日本合服,此時的孩子明白了自己將要與母親分離,大家最終用眼淚抒寫了舞蹈《中國媽媽》。
一、選題富有時代感
舞蹈《中國媽媽》選材以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母親撫養(yǎng)日本遺孤為背景,相對遠離普通人的生活,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展開,描繪出中國媽媽的偉大??梢?,舞蹈內容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使作品更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與其他以以家長里短,兒女情長為敘事模式的“苦情戲”,或者普通意義上的“母親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然而,眾多的經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長盛不衰,也是由于他們所表現(xiàn)的主題抓住了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內容、形式上達到了理想化的高度?,F(xiàn)在我們提倡弘揚民族文化,強調文藝作品要反映時代主旋律,弘揚民族文化是指我們民族數(shù)千年所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而文藝工作者尤其是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的人們,就應該用大量蘊含著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藝術作品去教育感染每一個人。
舞蹈《中國媽媽》的時代性是不可磨滅的成功因素之一,與以往的敘事舞蹈不同,舞蹈《中國媽媽》中書寫了戰(zhàn)爭年代的真實故事,母親的舞蹈語言已經不再是原有的風格化體系,從庸俗的舞蹈中脫穎出來,它在保持某種精神聯(lián)系的同時,突出了戰(zhàn)爭年代中國舞蹈特有的時代精神,讓人不禁眼前一亮,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主題富有創(chuàng)新感
1.以偉大的母愛為主題
在改革開放,中日友好建交的今天,我們用當代的視角去追憶歷史看待歷史,用人性化的標準去評價母愛的偉大,這時我們不難看出,社會科學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只有人文科學才是標本兼治,《中國媽媽》做到了,她不僅體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還體現(xiàn)了人性化的道德與倫理。在愛的包容下,沒有了國與國的仇恨,沒有了種族之間的歧視,沒有了責備與偏見,有的只是那無私的奉獻,無私的愛,《中國媽媽》做到了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一切,用愛的力量去戰(zhàn)勝一切。
王舸編導說,舞蹈《中國媽媽》中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都是自己在收集材料之后,含著淚水,看完一篇又一篇的歷史事件后,用心去感悟,排出的整個舞蹈。舞蹈以情動人,把觀眾帶回到過去艱苦的那一段歲月中去,去追憶歷史,以細節(jié)凸顯真情實感,以真情烘托出崇高主題,使藝術作品跨越時空,帶來恒久的審美震撼力。在這崇高主題下,張揚的是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精神”,舞蹈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是當今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和人心浮躁的社會中所稀缺的寶貴精神財富。
2. 以歌頌高尚的品格為主題
舞蹈編導在于用舞蹈歌頌高尚的品格,彰顯崇高主題,以情動人。在敘事過程中,沒有摻入絲毫的矯飾和做作,而是用細節(jié)的鋪排來表現(xiàn)樸實的真情實感,引起觀眾的共鳴。當情與恨交織,媽媽們猶豫是否收養(yǎng)這個日本孤兒時;當溫暖的愛包容一切,最終收養(yǎng)了這個孩子時;當孩子換上新棉襖在田野間奔跑,媽媽的皺紋突上眉梢時;當孩子要回到自己的祖國,母親拿出孩子的和服時;當孩子返鄉(xiāng),母親拖著自己累彎的腰,望著孩子背影一點點消失時……我們都能體會到一種來自心底久違的感動!
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門類藝術,如果只是進行枯燥地跳、轉、翻等一系列高難度技巧,無非只是想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感,自然不會打動觀眾,只有作品中滲透真實情感,才能打動觀眾,使每一位觀賞者被舞蹈所熏陶,從而不自覺的感受到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三、人物富有形象感
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密不可分,凡是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例如:舞蹈《書癡》、舞蹈《良家婦女》、舞蹈《孔乙己》等,都是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讓人看過無不叫絕。這些舞蹈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具有個性鮮明的藝術獨特性,又都深刻地揭示出他們所處的本質和意義。正因為集個性與共同性的高度統(tǒng)一于一身,才使得這些藝術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塑造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與一個作品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中國媽媽》樹立的形象是我國抗戰(zhàn)期間,中國媽媽收養(yǎng)日本孤兒,一個平凡母親的形象。其實,在很多舞蹈中也曾出現(xiàn)過母親的形象,可像中國媽媽這種藝術形象卻是嶄新的。它是養(yǎng)活了異國小兒郎中無數(shù)母親的縮影,是中國偉大母親的代表。其實,在當時戰(zhàn)爭期間,收養(yǎng)日本孤兒的中國媽媽也會受到少許人的排斥。有些人認為收養(yǎng)日本人的孩子,是非??蓯u的??芍袊鴭寢屢琅f收養(yǎng)了日本孤兒,她是那樣的執(zhí)著,且有意志力。在養(yǎng)大了孩子,還要把他送回自己的國家的時候,她們仍然沒有怨言。收養(yǎng)日本孤兒的媽媽是平凡的母親,也是偉大的母親,因為她們不僅養(yǎng)育了兒女,也養(yǎng)育了博愛的精神。這種母愛是嶄新的女性形象,她們深明大義,不屈不饒,默默辛勞的養(yǎng)活了異國的小兒郎,這是具有何等魅力的中國女性。
四、舞蹈富有生活感
1. 貼近生活的舞蹈語匯
在觀看舞蹈《中國媽媽》時,不難看出,舞蹈語匯中融入了不少生活動作,在媽媽們面對日本遺孤時,用了生活中最真實的憎恨動作——唾棄和企圖打罵,動作做得真實、生動,并恰到好處;在第二段中,母親為孩子織補衣服的動作——縫衣、穿針、咬線,極富生活的動作更是逼真,讓人不禁想起母親為自己辛勤的操勞;母親干農活的動作——彎腰勞作、務農拔草,伴著“嗬嗬嗬“的喘息聲,更是讓無數(shù)人落下眼淚;同時,舞蹈中還有雙手虛擬上提等富有東北人性格的動作,并摻雜著東北人的豪爽,更是充滿了東北人的氣概!
舞蹈語匯的創(chuàng)作正是要善于從生活中提煉,從生活中挖掘,這樣的舞蹈動作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受到觀眾的喜愛。
2. 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
賈作光老師曾經說過:“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礎的,也是最生動最豐富的,因而舞蹈編導必須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觀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態(tài)上的人體美給予加工,創(chuàng)造出美的舞蹈形象來……舞蹈《中國媽媽》對現(xiàn)實題材的關注,把敘事題材的舞蹈作品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觸及到了人的真實內心世界,按照舞蹈藝術自身的表現(xiàn)規(guī)律去揭示生活,去描寫人們的思想感情。”事實說明,舞蹈可以用自己獨特的肢體語言,揭示獨特的現(xiàn)實感受,舞蹈藝術完全可以在現(xiàn)實題材領域里大有作為。[BW(D(S,,)][BW)]
由四川青年歌舞團演出的《父親》,也是來源于生活的舞蹈形式,舞蹈《父親》刻畫了茶館中一個老茶倌生動而感人的情感世界,他笑對五光十色的生活,和一群喝茶聊天的老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人生之路上雖年邁高齡而操勞不已,默默感受著人走茶涼的些許落寞,心中盼望著遠在外地打工的女兒那一聲深情的呼喚,開心處,觀眾笑聲和掌聲不斷;動情處,連評委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正是舞蹈《父親》的編導對每個細微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抓撲,使無數(shù)觀眾在看過舞蹈后,都想起了自己遠在家鄉(xiāng)的老父親。該作品的藝術指導、四川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林戈爾說道:“舞蹈《父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
舞蹈《中國媽媽》開場就充滿了強烈震撼力,伴隨著一聲對日本人怨恨的叫喊,一群中國媽媽的憤怒直逼人的心靈,強烈的肢體語言,在音樂中,以粗獷,富有力度的肢體語言及音樂配器,合而為一,令人震撼,更令中國人為之感到振奮與自豪。中國母親的仇恨與憐惜,似乎總能讓觀眾的情感在最短時間內爆發(fā),用精簡的肢體語言,講述了中國媽媽與日本孤兒的特殊情感。
要感謝舞蹈《中國媽媽》的編導,讓我們感同身受地體會那個戰(zhàn)爭的年代,媽媽們譜寫出最強烈的時代音符,這些真實的歷史畫卷和舞蹈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主旋律體現(xiàn)的魅力,給我們感動、思索和啟迪,舞蹈創(chuàng)作新穎,手法獨特,可以說,舞蹈《中國媽媽》是向經典的,更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新與開拓。2007年,舞蹈《中國媽媽》獲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最高獎項——“文華節(jié)目最高表演獎”及“文華節(jié)目創(chuàng)作銀獎”;2009年,舞蹈《中國媽媽》獲中央電視臺第五屆CCTV舞蹈大賽群舞表演銀獎及十佳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獎;2009年 舞蹈《中國媽媽》被改編成電影《舞蹈系》。
(責任編輯:章若藝)[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