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目前,我國博物館館藏文物腐蝕率超50%。”去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一條調查結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進行科學技術基礎專項調查,共歷時3年,涉及全國2803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1470余萬件(組)館藏文物。針對腐蝕、老化等文物損壞現(xiàn)象,西安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等近年來陸續(xù)建成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對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加以重視和解決。
9月11日,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文物保護科技中心——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舉行落成典禮,9142平方米的大樓配備了超過6000萬元的科研和修復設備,涵蓋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文物修復、科技考古、古代工藝技術等研究和應用功能。
50多年來,該館不僅承擔著上海博物館自身的文保工作,還為海內外百余家博物館提供了技術支撐。據(jù)悉,上博還規(guī)劃在未來設置開放式的文物保護修復陳列,將現(xiàn)場展示書畫裝裱和青銅、陶瓷器修復的工藝過程,觀眾可直接觀看文物修復,現(xiàn)場感受文物修復技藝的魅力,學習文物保護修復知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洪偉成 黃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