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強調(diào)了讀書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總結出讀書對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然而,時代進步、社會發(fā)展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獲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作為社會中核心元素的人,意識形態(tài)里滋生出不少消極的東西。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思想在各個階層、不同行業(yè)的人群中泛濫,教育系統(tǒng)也不再成為一方凈土。讀書離人們漸行漸遠,成為一個讓人糾結的現(xiàn)實。
筆者案頭擺放的《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為自己而工作》《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高效細節(jié)》是學校配發(fā)的讓老師們學習的材料。如飲一杯不習慣飲用的飲品一般,一開始被動地粗粗瀏覽,漸漸品嘗出短暫苦澀之后的甘甜,便開始了手不釋卷的潛心閱讀。晨曦未展,早起后靜心細讀;夜幕初降,晚飯后潛心深究。一百五十多個日日夜夜,徜徉在這三本書中,時而靜靜思考,時而激情澎湃;感觸多多,收獲多多。
一、掃掃思想的屋子
為誰而工作?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面對且必須思考的問題。平心而論,無私奉獻只是文件上的說辭,在回答“為誰而工作”這個命題時沒有任何參考價值。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能夠從《為自己而工作》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fā)。
材料鏈接。《為自己而工作》一書的副標題是“佳能工作方式”。作者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人們佳能人的工作方式。該書敘事平和,內(nèi)容易懂,故事性、趣味性很強。書的主旨是告訴人們工作是“為自己而工作”。作者認為“為自己”而工作,應該理解為“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書中寫到:“......從一開始就想著‘為了公司’而勞動的人也并不存在......只有具有這種意識(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的人才能開始‘好的工作’,這也便是佳能公司所揭示的‘自發(fā)精神’的原動力的方法?!?/p>
現(xiàn)狀透視。目前,不少的人只是把工作當成養(yǎng)家糊口的無奈之舉,沒有“為自己”、“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的意識,因此便不可能具有“自發(fā)精神的原動力”。思想混亂,作風松散,得過且過,人浮于事等等現(xiàn)象成為某些人、某些單位的常態(tài)。 因為沒有“自發(fā)精神的原動力”,便沒有工作的積極性,沒有工作的激情,沒有思考,沒有創(chuàng)新。集體事業(yè)于是便如一潭死水,沒有進步,沒有發(fā)展,沒有成效;個人雖然也日日忙碌,最終受益不多。小言之,害了自己;大言之,害了集體。
自我感悟。留意你的思想,思想可轉為行為;留意你的行為,行為可轉為習慣;留意你的習慣,習慣可轉為性格;留意你的性格,性格可決定命運??梢?,思想是行為的源頭,正確的思想決定正確的行為,正確的行為決定未來的命運。
近年,我省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廣大教師面對著這一全新的系統(tǒng)工程帶來的諸如課程構成的變化、高考題型的變化、課堂結構的變化、師生角色的變化等等諸多變化。這一切都需要思考、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積極性、需要激情。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徹底地認認真真地掃掃思想的屋子,解決樹立“為自己”、“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的意識,切實具備佳能公司所揭示的“自發(fā)精神”,迅速激發(fā)從事工作的原動力,才能站穩(wěn)講臺,謀求進步,以期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理理頭腦的路子
人是靈長類動物,有發(fā)達的大腦和豐富的思想。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人們不可能只要樹立“為自己”“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的意識就能夠始終如一地默默工作,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乃至誘惑,還須不斷梳理思路,堅定信念,一往無前。
材料鏈接。《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無疑是我們梳理思路的最好的范本。閱讀此書,我們可以品哲理、悟人生、與哲學大師零距離對話。我們不可從書名判斷這是一本枯燥無味的哲學類著作。這本50余萬字的書中,有敘事、有議論、有抒情,敘事耐人尋味、議論一針見血、抒情含蓄雋永,可讀性、趣味性極強,讀后受益匪淺。
現(xiàn)狀透視?,F(xiàn)實中,很多人總是在“得”與“失”之間比較、權衡,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與自己的“得”、“失”相關。付出與收入是否匹配,加班是否加薪,評優(yōu)選先自己不能站在圈外......世間名和利,烤焦眾人心。
自我感悟。作為教師,似乎有更多的“不平事”:沒有外出機會,沒有灰色收入,沒有電話、交通補貼,沒有升遷可能......細細品讀《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很多非教師名人同樣有很多的“不平事”??墒?,他們?nèi)匀换畛隽巳松木?。支撐他們的人生理念太多太多?!靶蕹忠活w平常心”、“淡泊名利”、“看淡得失,知足常樂”、“貪得無厭是一種病態(tài)”、“有志者事竟成”、“沉住氣才能成大器”,好多好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句。我們做不到,可是大師們做到了。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心中,貪念在作怪。貪念是腫瘤,但不是手術刀能夠切除的腫瘤;貪念是垃圾,但不是掃把能夠掃除的垃圾;貪念是邪念,但不是僅靠理論說教就能夠根除的邪念。正如《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書中所說,要明白“生活不是單純用來享受的”、“人生的美麗在于奮斗的過程”,要知道“心中灑滿陽光,世界才會透亮”,要做到“不抱怨地生活”、“以平常心泰然處世”。
三、找找成功的法子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不是一般工人,面對的是年齡不同、性格各異,思想活躍、可塑性很強的一個個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教書只是對教師工作的狹義理解,教師的職業(yè)要義在于育人;育人的內(nèi)涵和外延豐富而廣闊。
材料鏈接?!睹麕熍囵B(yǎng)學生好習慣的高效細節(jié)》一書并沒有撇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而單純談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事實上,習慣與學生的學習、成長息息相關,不可割裂。正如該書中所說:“好習慣成就好成績”、“好習慣造就好品質”、“好習慣打造好人生”。此書圍繞這三個方面講了對學生學習習慣、品質習慣、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多種途徑和方法。書中的“經(jīng)典案例”“案例分析”更是手把手教我們實際操作的絕好材料。細讀此書,一定能夠在理論層面和實操層面得到豐碩收獲。
現(xiàn)狀透視。盡管說,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但是,教師隊伍中,把習慣培養(yǎng)和教育教學割裂開來的大有人在。他們重教學輕教育,重學習成績的提高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重知識的傳授輕品質的養(yǎng)成。這和國家要求的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背道而馳。
自我感悟。方法是成功的鑰匙,找對了好方法就找到了成功的金鑰匙。好習慣的培養(yǎng)便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一把金鑰匙。如何從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人手,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造就學生優(yōu)良品質,打造學生美好人生。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切實踐行的課題。筆者認為,應該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讓他們首先做到遵守交規(guī)、珍愛健康、儉以養(yǎng)德等等,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諸如,愛護公物、誠實待人、助人為樂、相信自己、持之以恒、學會分享、保護環(huán)境等,在此基礎之上,把生活習慣、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與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相結合一并推進,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閱讀、筆耕不輟、主動探索、舉一反三、勇于質疑、專心致志、注重實踐等等。生活、做人、學習三方面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相互割裂、單獨進行的,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憑借愛心、恒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斷培養(yǎng)。
讀書離人們漸行漸遠。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現(xiàn)實,更是一個讓人警覺的事實。作為一位教師,讓讀書漸行漸遠,無疑是在斷送自己的執(zhí)教生涯。站在新課程實驗大背景之下,倘若我們?nèi)匀蛔晕覞M足、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就無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只有潛心讀書,不斷充電,提升執(zhí)教正能量,才能抓住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 白銀市藝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