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6年,剛畢業(yè)不到一年,每月的工資除去寄回農(nóng)村老家補貼家用、交房租、日常生活費之后,所剩無幾。為了工作方便,咬牙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穿梭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去造訪約好的學校,不再怕堵公交誤點和高跟鞋擱腳了。一日,一書蟲提醒道:書博會最后一天了!我們火速騎車趕到車站,從鄭州去開封書博會分會場,主要奔著它的主題是圖書交易和名家簽名售書。剛到開封,我驚了:“壞了,自行車沒有鎖,一串鑰匙還在車把上掛著?!薄凹葋碇瑒t安之。先淘書再說吧?!蹦莻€下午,是在惴惴不安、默默祈禱中一秒一秒鐘度過的。因為曾經(jīng)有人對我說,在鄭州不丟車子等于沒在鄭州呆過。我寧愿別人說我沒在鄭州呆過,也不愿丟車子,它對我的意義太大了。再返回車站,真是又驚又喜,喜的是遠遠看到車子還在,驚的是車把上一串鑰匙不見了,車后胎也是癟了!車簍里,有個廢紙團,伸開紙團,露出了鑰匙。書蟲驚嘆:不但沒被偷,還受人保護?”
幸福的感覺頓時溢滿全身,是誰讓我覺得這么幸福?是誰讓我感覺這么舒服?心底里呼喚了無數(shù)遍:好人路人甲。
二
一個周日早上,騎自己新購的電瓶車,去商場購物。領導突然來電:漯河有個課改觀摩會,你趕過去一下。我暗自慶幸選擇的商場剛好在南汽車站旁,把電瓶車存放到路邊的看車老人那里,晚上回來繼續(xù)購物。到學校才知,不是想象的聽上兩耳朵、搜集一些材料,回來編編就可以的,有的教育大腕不提供電子版,有的教育名家的課改精髓全在于互動,需要在現(xiàn)場感受效果。又一個為車子擔驚受怕的日子:看車老人如果下班了不管,孤零零的一個新車子,免不了落入歹手,又或者,看車老人會不會監(jiān)守自盜?第二天,路邊存車處,車子已不在,心里頓時懊喪至極,但是仍抱一線希望問:“大爺,我昨天在這里寄存了一個女士紅色電瓶車,因為其他事情耽誤了,我有鑰匙……”沒等我說完,大爺嗔怪道:“你這妞,真大意!叫我兒抬回俺家了,這么新,不抬回家保準丟!”然后去老人家取車子。我要多給他看管費,他不要,并叮囑我,自己的閨女也是你這么大一個人在外地,不容易,不要拿自己的善良挑戰(zhàn)小偷的底線。
老人真是大智慧,雖然只是普通的看車人,但是他的敬業(yè)深深地打動了我,甚至讓我感覺到了父愛一樣的溫暖和幸福。
三
前年,母親高血壓突發(fā)中風,癱瘓在床了一年多后也只能下床挪動而已。一天,她很開心的在電話那頭說:今天恁爹用車子拉著我去集上趕廟會,聽了一上午戲。我似乎看到了母親一臉的幸福,一個老翁用車子拉著一個老嫗,恩愛鋪滿了車轍。我也以母親的幸福而幸福著。幸福和浪漫不僅是花前月下,還更是在苦難時的相濡以沫。很多女人心目中有過這樣或那樣的畫面,當我們滿頭銀發(fā),被老伴用輪椅推著或推著老伴看夕陽,身后是滿地的金黃,或聽大海潮漲潮落,或望山巒四季變幻,倆人本身也成了風景。
想要營造這處美景,功夫在日常能有一顆發(fā)現(xiàn)幸福的心靈,不牢騷、不抱怨,不離不棄,互相贊美、互相扶持、彼此守望的車輪一直向前,方能幸福美滿。
(作者單位:馬鞍山市藝術劇院)
大東方
2015第7期
主管單位:廣州日報報業(yè)集團
主辦單位:廣州日報報業(yè)集團
編輯出版:廣州大東方雜志社
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 44-1610/G0
國際標準刊號:ISSN2412-2890
國內(nèi)郵發(fā)代號:46-191
社長、主編:董 卉
學術部主任:李 健
學術副主任:姜春波
采編部主任:申振華
辦公地址:廣東廣州市天河區(qū)譚村路348號
馬賽國際商務中心30樓3009室
編 輯 部:020-62912508 87525266
學 術 部:010-58070568
投稿郵箱:dadongfang818@163.com
雜志網(wǎng)頁:www.huaxia718.com
印 刷 廠:團結(jié)印刷廠
發(fā)行范圍:全國公開發(fā)行
定 價:30元
出版時間:每月20日
網(wǎng)絡合作——
萬方數(shù)據(jù):http://www.wanfangdata.com.cn
投稿者注意:來稿凡經(jīng)本刊使用,如無電子版、有聲版方面的特殊聲明,即視作投稿者同意授權(quán)本刊及本刊合作媒體進行信息網(wǎng)絡傳播及發(fā)行,特此通告。
【目
卷首美文
與車子有關的幸福 吳玲玲
文化視野
郭店楚簡《老子》甲本的道論思想 李 健1
高校女教師工作現(xiàn)狀研究 樊琳琳4
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yè)文化之間的
關系與轉(zhuǎn)化 王文慧6
文學縱橫
報告文學的文體流變及得失 肖來青9
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看海子內(nèi)心的三種情結(jié) 余 芳15
雜文應從小切口入手 柯明珠18
教育探索
家校之間的“矛盾”究竟在哪里 孫金龍20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陳碧英24
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感恩教育 丁華群26
重視科學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梁雅真28
禮儀教育的現(xiàn)實價值 王 璐 王鳳鳴30
課堂教學中小說的人物形象分析 張小玲32
初中生駝背行為的矯正 溫良飛34
教學發(fā)現(xiàn)
閱讀——中學數(shù)學教師成長的加油站 洪麗云36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設計 呂昌洪38
在化學實驗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陳秋敏40
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陳朝會42
《算法與程序設計》中興趣教學的探究 黃尾燕44
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思品課的教學目標 蒲 素46
錄】
初三化學總復習策略 王敬曉48
課外閱讀的有效方法研究 陳忠文50
提高學生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技巧 戴振湖52
利用多媒體提升初中地理教學實效 陳招婷54
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的方法 張秀英56
讓交流能力在數(shù)學課堂中提升 葉靖偉58
初中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 楊正金60
中學語文教學中高初中銜接 李榮志62
以“面批”提高作業(yè)批改的有效性 李興鋒64
改變教法,提高拼音教學的課堂實效 黃寶燕66
文教隨筆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研究 馬 成68
農(nóng)村中學高效的化學課堂從引入開始 陳秋敏70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探索 楊延林72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提問技巧 洪麗云74
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 起建萍76
物理課堂教學提問的原則性和藝術性 林育文78
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新思路 王 軍80
中學歷史教學中地理簡圖的運用 葉文萍82
小學識字教學方法探索 韓義文84
《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與區(qū)位選擇》教學案例 黃小輝85
小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 羅伯良86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之我見 林金漢87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幾點經(jīng)驗 付 蓉89
潛心讀書,不斷充電,提升執(zhí)教正能量 郭慧玲90
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途徑 戚麗英93
淳安縣睦劇保護工作研究 余 遠95
《大東方》雜志
簡 介
一、期刊資質(zhì)
《大東方》是國家新聞出版部門登記的正式期刊,由廣州日報報業(yè)集團主管主辦。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 44-1610/G0,國際標準刊號:ISSN2412-2890,國內(nèi)郵發(fā)代號:46-191。
二、辦刊理念
文化創(chuàng)意,教育創(chuàng)新。
三、欄目設置
文化研究、文學研究、藝術研究、思政研究、教育研究、管理研究、語文研究、外語研究、歷史研究、體育研究、數(shù)學研究、物理研究、化學研究、生物研究、地理研究、信息研究、案例研究、綜合研究。
四、論文要求
1、論文力求創(chuàng)新,杜絕抄襲,文責自負。
2、論文力求短小精悍,字數(shù)控制在2500字以內(nèi)。
3、論文需注明郵編、單位、地址、姓名。
五、聯(lián)系方式
電話:020-62912508
郵箱:dadongfang818@163.com
網(wǎng)頁:www.huaxia718.com
編輯:李編輯
大東方編輯部
2015年7月20日
【藝術評論】
與靈性生命對話
——評王軍的攝影藝術
“人活著不單是為了食物”,還要照看我們的精神、靈魂。這樣人才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大白天的,不去忙“正事”,卻跑到郊區(qū)的長城拍照片,這照片不是工作需要,也不是為了賣錢,就是為了滿足內(nèi)心的那一點點靈性的“沖動”,這個人就是王軍。王軍為了拍到清晨的長城景象,常常半夜就出發(fā)了。
通常會認為,拍那些照片有何用,又沒有多少人欣賞,就是自娛自樂罷了。其實,這拍攝的過程,便是靈魂的洗禮,就是對自身靈性生命的傾聽。親近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對話,這里沒有欲望的沸騰,沒有人間的紛爭,自己可以靜靜的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脈搏。自己的心靈靜了,就能感知到自己的靈魂。我們在滾燙的欲望世界里,我們追趕外在的價值評判,我們卻把自己的靈魂給遺忘了。我是誰?我到底是誰?走進大自然,重新能夠和自己真正在一起,與自己的靈魂在一起。所以這份寂靜,這份孤獨,便是對有靈性關注的人的饋贈,這便是親近自然的攝影家之意義所在。任何一個想要擺脫塵世對自己靈魂吞噬而尋找到屬靈的生活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孤獨和寧靜,學會真正的面對真實的自我。我想王軍孤獨一人去大自然中行走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這也無需別人去理解,王軍收獲的是自己與大自然的親密關系,以及靈魂的升華,生命的飽滿。
在大自然的感悟中,更能感受到造物主的偉大,他無聲無息,無形無象,卻造就如此完滿的“作品”,因而親近大自然,便是親近造物主,也是為“我從哪里來”的哲學命題作生命之解。
我與王軍僅僅見過一面,他很樸實,不注重打扮,長得有些憨厚,頗似東北人的豪爽氣質(zhì),光看長相真還看不出定勢思維中的藝術家。雖只見過一面,但我想我們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們都在傾聽世界之外的世界,我們是同道。與王軍隨意的說了一些話,但總感覺沒有什么距離感,他是單純的。因為單純,所以他也應該是自由的、寧靜的。
在我的兩本拙著里使用了王軍的攝影作品,另外,我在《中華少年》封面上刊登過王軍的攝影作品,近日,我又向王軍約稿,刊登在《大東方》雜志的封面上。通過這些作品刊登,有人注意過王軍。有人問過我,王軍是誰?我也在想,王軍是誰?王軍不是“名人”,但王軍卻是“明人”,是一個走進天地萬物,去感應造物主話語的一個真藝術家,一個求道者。我不想用哲學語言去規(guī)定他,如我曾經(jīng)想用一個自然主義的攝影家,或一個天人合一的攝影家,來定位他,但這些理性語言都會傷害注重生命體驗的藝術。
美是一種發(fā)現(xiàn),而不是去創(chuàng)造。而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不是去學什么技術,而是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單純的心,當我們變得純粹時,大自然和造物主的真相便向我們呈現(xiàn),這才是大美。王軍就在用生命發(fā)現(xiàn)這些大美,用攝像機捕捉這些大美。
內(nèi)心的寧靜其力量是無窮的。為何王軍去拍攝長城的小鳥的時候,小鳥不起飛,小鳥平靜如常,安靜棲息在原地?為何小鳥平時見到我們,遠遠的就飛走了?當我們看到王軍攝影下的安靜小鳥,并看看王軍命名的《悠悠往事》,我們都會生發(fā)感動。當然,攝影家在攝影過程中的生命在場的切身體驗,又遠遠比攝影作品本身更為重要。切身的生命體驗是無法用攝影機拍攝的,那是無形的靈性生命本身,這一點只有王軍本人能切身感知,我們只能通過他的作品作一種間接的體驗。所以欣賞的王軍的攝影作品,還不能代替我們親自像王軍一樣去感知大自然,感應造物主。
(李健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