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品德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師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眼睛觀察社會,用心靈感受社會,從而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對于課程資源的選擇不能僅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材,要充分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以促使課程目標的落實。教師既要以教科書為范本和出發(fā)點,更要走出教科書,結合學生的生活素材和自我習得能力,開發(fā)有效的課程資源,讓品德課堂更有活力,更有“厚度”。
從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生課程資源
孩子們喜歡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事物,對于枯燥的、教條式的品德教育只會感到厭倦。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孩子們能在實際生活體驗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滋養(yǎng)。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捕捉有價值的話題來創(chuàng)生教材,讓課堂不再生硬、遙遠,而是變得親近、柔和。
浙教版一年級上冊《讓我自己來吧》的教材呈現(xiàn)的只是一些圖畫材料。而李文磊老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設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首先呈現(xiàn)了學生在體育課后亂放衣服的照片,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好不好?再追問學生該怎么做會更好?從而引出穿脫衣比賽環(huán)節(jié),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同學穿脫衣服最快,并能把衣服疊好放在桌子上。李老師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實地拍攝學生教室里的情況。通過這一生活化的場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現(xiàn)象清晰可見。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能正確判斷好與不好,再追問“如何做”。讓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僅僅停留在分辨對錯上,更重要的如何把“做得不好的事”做好。再利用“穿脫衣比賽”的環(huán)節(jié),比起課本上的幾幅圖片進行看圖說話,或是教師自己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講解穿衣方法,相信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同伴細致到位的方法介紹,肯定更能得到他們的接受和喜愛。這就是教師創(chuàng)生教材帶來的巨大魅力。
從個性活動中理解課程資源
妙趣橫生的課堂總是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觸動孩子的內心,讓學生享受在品德課堂上得到的愉悅。筆者在執(zhí)教浙教版二年級上冊《我就是我》的過程中,利用“照鏡子”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的長相都不一樣;利用“1、2、3,木頭人”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動作表達自己的愛好,體會到不同的孩子愛好也不一樣;利用“指紋畫”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各自不同的想法,創(chuàng)作出來的畫也各不相同。還利用一首兒歌《我就是我》將整堂課串聯(lián)起來。
這樣高密度的課堂活動體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是相當新奇的。孩子的上課積極性空前高漲,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孩子們時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和同桌交流自己的長相;時而站起來一起動動手動動腳,介紹自己的愛好;時而又靜下心來畫一畫心中所想。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難認識到:原來我和別人那么多不一樣,我有那么多愛好,我的想象力那么豐富。
品德活動課的創(chuàng)設應該以學生的內在需要為基礎的。學生只有在自主活動中才能不斷增強感悟能力,提高主動性。因此,要在課堂上通過這種活動,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充滿個性和活力的舞臺,讓孩子們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樂于學習,喜于表現(xiàn),展示自己的才能。讓我們的品德課堂成為孩子們的“小舞臺,大世界”。
從課后作業(yè)中延伸課程資源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宗旨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要達到這一目標,僅僅用好教材是不夠的。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師應該將學生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連成一體,發(fā)揮課后實踐作業(yè)的魅力?,F(xiàn)行的品德教材中有許多書面作業(yè),這些作業(yè)大致可以分為這么幾類:一是各種行為的辨析;二是小調查,小訪問;三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建議。但是這種生活化的作業(yè)如果僅僅止于課堂,是不能真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筆者在執(zhí)教《我是小小安全員》時,發(fā)現(xiàn)由于學校對于安全這部分比較注重,平時的每日晨談、放學一分鐘、班會課上,班主任三聲五令強調安全的重要性,通過看視頻、發(fā)安全知識小冊子、安全知識競賽等方式,學生對于安全知識的積累已經相當豐富。因此課上,筆者把重點放在了“對于家中實際存在的安全隱患,我們如何解決?”“怎樣把我們想到的解決方案讓身邊的人知道?”這兩塊內容上。那么通過小組合作,分別對于“防火”“防電”和“防盜”三塊安全知識設計了宣傳海報。利用單獨宣傳和組建假日小隊方法,將我們的安全知識傳播到家庭成員、左鄰右舍以及親朋好友中,無形之中就形成了學生作為社會一份子,為創(chuàng)造“安全和諧的家園”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并在課外活動后及時反饋,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的內心體會。
教師設計高效的“品德與社會課外活動作業(yè)”是實現(xiàn)本課程向課外延伸的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到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是一種實踐性的作業(yè),是一種長知識、長德性、長智慧的作業(yè)。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品德課堂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活動性。
品德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生動的、充滿文化氣息和人文氣息的活動過程,品德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應該是立體的、多樣的、綜合的。品德教師不該把課堂僅僅局限于教室,把課程資源局限于教本教材。品德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發(fā)散于校園內外,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出智慧,學得精彩,學有所成,讓課堂靈活生動。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陶朱街道三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