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米利都是古希臘早期文化中心,是伊奧尼亞(Ionia)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紀中期,其政治體制的變更形式具有普遍意義。本文擬從有相關記載的五份文獻著手,結合國外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測公元前5世紀中期米利都的政治體制;并簡要地談談其政治體制的類型,以及這一時期較小城邦政治變革產生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米利都;政治體制;公元前5世紀中期
中圖分類號:K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2-0077-02
公元前5世紀中期的短短二十年間,米利都邦內的政治體制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這系列變化可以從有相關記載的五份文獻中看出,并可以從中推測出米利都的政治體制?;谝陨蟽牲c原因,筆者選取公元前5世紀中期(B.C.460—440)作為時間截點,結合這五份材料,談談米利都的政治體制。
一、背景
米利都位于安納托利亞西海岸線上,靠近米安德河口,是伊奧尼亞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紀,它成為全希臘最為重要的哲學和科學中心。公元前6世紀中期(前546年),波斯吞并了呂底亞,接著征服了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米利都旋即處于波斯的統(tǒng)治之下。公元前479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海軍反攻波斯,進攻小亞細亞,使小亞細亞諸城邦得以脫離波斯的統(tǒng)治;次年,米利都加入了“雅典海上同盟”,與雅典的同盟關系得以確立。此后,隨著雅典在同盟實行霸權統(tǒng)治,米利都發(fā)動了兩次反對雅典的起義,雖然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但這兩次起義給米利都的政治體制帶來了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體現(xiàn)在以下文獻中。
二、五份文獻
公元前5世紀中期,米利都政治體制的“重建”主要是依靠以下五份文獻來完成的。這五份文獻都經過了學者們的考證,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I. 第一份盟捐配額單1
從配額單中看到:米利都在公元前454/3年沒有向雅典繳納盟捐,直到前452/1年,米利都繳納盟捐的記錄才又見于名單之上。從中似乎可以推測出:米利都于前454/3年發(fā)動起義,起義于前452/1年被鎮(zhèn)壓。
II. 公元前450/49年 雅典為米利都制定的管理條例
條例提到:選舉五名雅典地方官擔任米利都Aisymnetes和Prosetairoi官職的顧問。顯然,雅典插手米利都的內部政治事務,是由于其反抗的結果。3
III. 偽色諾芬的相關記載4
偽色諾芬在《雅典政制》中提到了前450/49年統(tǒng)治米利都的政府,并說在此之后,米利都發(fā)生了寡頭領導的起義。
IV. 米利都的懲罰法令5
這份文獻是碑文殘片,從書寫格式推測應該刻于公元前5世紀中期。銘文的內容是:永久驅逐寧法爾圖斯的兒子,以及斯特拉托斯的兒子阿爾基姆斯和克雷斯托斯,他們未出生的子孫也包含在驅逐之列。這種包括整個家族的驅逐說明他們犯了叛國罪。
V. 公元前380/79年 米利都法令6
從法令中可以看出,前380/79年,米利都的政治體制是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制。其中有兩個明顯的證據(jù):第一,米利都的執(zhí)法官和主席團兩個官職名稱與雅典部落官職名稱相同。第二,這一時期,米利都也實行了貝殼放逐法。平民制應該是在公元前412年,即雅典霸權瓦解之前引進的,但引進的具體時間,學界目前并無定論。
三、從文獻推測米利都的政治體制
盟捐配額名單表明,公元前454/3年米利都沒有向雅典繳納盟捐,前452/1年才恢復繳納盟捐。僅從這一點似乎并不能直接推測出第一次起義的時間就在前454/3—452/1年之間,若得到其他事件的佐證就可以肯定這一時間點。前454/3年,雅典將提洛同盟的金庫轉移到雅典,引起了很多盟邦的不滿,伊奧尼亞許多城邦于此時發(fā)動起義表示抗議;是年,雅典遠征埃及慘遭失敗的消息傳到米利都,引起了普遍的不滿情緒。另外,還可以從以下史實來反證起義爆發(fā)的時間。前457/6年擔任Aisymnetes官職的是阿爾克曼,他是尼爾雷德家族的成員(尼爾雷德家族是得到雅典支持的米利都寡頭統(tǒng)治者,下文中有詳細論述);因此,起義不會發(fā)生在前457/6年以前。根據(jù)以上三個史實,再結合盟捐配額單中的情況可以確定起義的時間為前454/3—452/1年間。
鎮(zhèn)壓起義之后,雅典勢必會調整米利都的政治體制。按照雅典的一貫做法,通常會鼓勵從屬城邦或盟邦建立平民制政府,7但是它在米利都扶植的不是平民制政府,而是寡頭制政府。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在前478/7年,提洛同盟成立之初,“它還處于自治外表掩蓋下的成長階段”8,雅典允許入盟各邦保持原有政體。因此,米利都保持了寡頭制政體。根據(jù)第二份文獻得知:第一,領導第一次起義的并不是米利都的統(tǒng)治集團;第二,在第一次起義被鎮(zhèn)壓之后,雅典只對米利都政體作了局部調整:派駐五名本地官員出任米利都內部官職,即Aisymnetes和Prosetairoi的顧問。這一做法擴大米利都寡頭集團的陣營。根據(jù)史實得知,在加入提洛同盟到第一次起義之前,米利都是寡頭政體,而且是具有“門閥獨裁統(tǒng)治特征的寡頭制”9,它“是與僭主統(tǒng)治最為接近的一種”10。隨著統(tǒng)治集團陣營的擴大,米利都的寡頭體制類型也隨之改變,官員不僅有達到財產要求的親雅典派,還有雅典人。
厄普關于第四份文獻的推測得到了格洛茨說法的佐證。格洛茨是研究第四份文獻最為著名的學者。他認為這項法令懲罰的是尼爾雷德家族,他們聲稱自己是尼爾魯斯的后代,而尼爾魯斯是伊奧尼亞米利都的建造者,而且還是雅典國王科德羅斯的兒子。他們是米利都的親雅典派,得到雅典的支持,在親雅典的寡頭政府中充當了重要角色。他的推論是通過法令中包含的人名得知的,即斯特拉托斯的兒子阿爾基姆斯和克雷斯托斯,他們是尼爾雷德家族的成員。11如果格羅茨的這一說法是正確的,再結合偽色諾芬的說法,即這次起義是由寡頭領導的,那么關于第四份法令通過的具體時間也就可以確定了:第二次起義被鎮(zhèn)壓之后。
至于說尼爾雷德家族由親雅典派轉而成為反雅典派的原因就比較好理解了。公元前449年希波戰(zhàn)爭結束以后,提洛同盟的性質由防御波斯入侵變?yōu)檠诺鋵崿F(xiàn)霸權的工具,盟捐成為雅典強令繳納并隨意用于本國需要的貢款。并且,雅典向盟邦派出大批軍事殖民者,支持建立親雅典的平民政體。尼爾雷德家族便成為在米利都建立平民政體的絆腳石;隨著雅典霸權的逐步建立,最終勢必會拋棄他們。因此,尼爾雷德家族孤注一擲,發(fā)動起義,意欲再一次退出同盟。起義爆發(fā)的時間為前446/5年,這與當時的大環(huán)境有關。是年,埃維厄各邦和麥加拉起義反叛雅典的統(tǒng)治,斯巴達大軍進逼阿提卡,威脅雅典城邦的安全。雅典麻煩纏身,為米利都起義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起義于前444/3年遭到鎮(zhèn)壓,隨后尼爾雷德家族被流放,雅典為米利都設計新的政治體制。
根據(jù)“公元前380/79年米利都的法令”得知:這時米利都已經建成了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制。第一個證據(jù)是執(zhí)法官和主席團兩個官職名稱與雅典部落官職名稱相同,這一名稱應該是在建立平民制之后才出現(xiàn)的;第二個證據(jù)是這一時期,米利都也實行了貝殼放逐法,具有雅典式平民政體的特色。米利都建立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政體應該是在第二次起義之后,到前412年雅典霸權瓦解之間的某個時間;但是建立的具體時間,學界目前暫無定論。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五份文獻和一些具體史實得知:米利都在前478/7年加入提洛同盟時是“具有門閥獨裁統(tǒng)治性質的寡頭制政體”12,前454/3年第一次起義后,寡頭陣營擴大,加入了雅典人;政體形式依然是寡頭制,但是與前一階段的寡頭制具有一定的差別。隨著雅典霸權的逐步建立,米利都的寡頭政體隨時有覆滅的危險,于是當政者中的尼爾雷德家族于前446/5年發(fā)動了第二次起義,起義失敗后,雅典重新規(guī)劃了米利都的政治體制。前380/79年米利都已經建成了平民政體,但具體建于何時以及建成的平民政體達到了何種程度,學界目前暫無定論。
顯然,公元前5世紀中期,米利都的政體形式受到外來因素,即雅典的極大影響。隨著雅典帝國的建立,無論米利都是否會發(fā)生第二次起義,為了更好地控制米利都,雅典都會推翻其寡頭政體,建立較為平等的平民政體。米利都的政體變更形式是這一時期較為典型的例子。古風時代以后,較小的城邦政治變革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較強大的城邦,如雅典、斯巴達、底比斯,它們“企圖控制周邊國家,并迫使它們采用與自己政體類似的政治體制”13。這一點在米利都的例子中得到了很好地的反映?!俺前钫沃械倪@些發(fā)展與變革通常是政治、經濟發(fā)生劇烈沖突的結果,而且常常要訴諸暴力”14,這與米利都的情況也非常符合。兩次起義都給了雅典插手其內政的機會,尤其是第二次起義。這時,雅典帝國正逐步發(fā)展;于是,它直接推翻了米利都的寡頭政體,并為其規(guī)劃了新的政體形式。隨后,米利都建立了平民政體,這與雅典的影響(或者說壓力)有明顯關系。這一時期,較小城邦的政治變革基本都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
注釋:
[1] 完整的《盟捐配額單》見:B .D. Meritt , H. T. Wade-Gery, M. F. McGregor, The Athenian tribute Lis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9.
[2] 完整銘文見:James Henry Oliver, The Athenian Decree Concerning Miletus in 450/49B.C.,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Vol.92,No.3(Jul.,1971).
[3] [ 4] [ 5] [ 6] [ 11] J. P. Barron , Milesian Politics and Athenian Propaganda c.460-440B.C.,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Vol. 82(1962) .
[7] 亞里士多德,高書文譯.政治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頁.
[8]James Henry Oliver, The Athenian Decree Concerning Miletus in 450/49B.C.,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Vol.92,No.3(Jul.,1971).
[9] [10] 亞里士多德,高書文譯.政治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
[12]亞里士多德,高書文譯.政治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
[13] [14] [英]保羅?卡特利奇編,郭小凌等譯.劍橋插圖古希臘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