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平時每天成交金額不到3,000億元的市場來說,如果突然成交增加了一倍,達到了6,000億元,那么無疑是算放巨量了。要是在這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12,000億元,那就堪稱天量了。在2007年股市最活躍時,滬深股市曾經放出單日成交約6,000億元的巨量。而今,就在2014年12月上旬,人們看到了兩市放量超過12,000億元,天量記錄由此誕生。
作為最主要的交易數據,成交量的大小對市場來說無疑有著多重提示意義,譬如它告訴人們市場的活躍度如何,股票是不是會被追捧,以及全社會的資金流向怎樣。還有人根據歷史上成交量變化與股市漲跌的關系,總結出“量為價先”的規(guī)則,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先有天量,后有天價”。當然,在實踐中量價關系并不是那么簡單,而這次股市爆出天量,更是非常值得投資者思考,從中會受到不少啟發(fā)。
啟發(fā)一:這個市場并不缺資金
自2007年11月股市沖高6,100點回調以來,投資者就一直為它的流動性所惑。隨著大量限售股的解禁,市場上自由流通股數量不斷增加,而失去了財富效應的股市卻再難以吸引新的投資者,相反原來投資者還不斷退出,這就使得大盤從此開始持續(xù)下跌,最低時下探到1,600點。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在這近七年的時間中,兩市的總流通市值就一直難以有效突破18萬億元。應該承認,此時股市的確是表現得很缺錢的,人們對其流動性的擔憂,也就讓股市長期不被看好,即便有行情,也只能是以中小市值品種的結構性行情。
但是,時下的這波行情改變了這種局面。自2014年11月下旬降息以來,大量資金開始進入股市,這直接導致成交量的放大,并且最后超過了12,500億元。這種成交連續(xù)倍增的局面明確告訴人們:這個市場其實并不真正缺資金。想想也是,利率下降的同時,客觀上也是在降低投資者對股市的風險補償要求,從而提示出其投資價值的上升。而實體經濟的不振,使得各種投資渠道減少,這就在事實上驅使資金流向股市。而這幾年來股市不斷加杠桿的努力,也令增量資金可以有更多的路徑進入股市。當然,比較明顯的大眾化財富效應的出現,更是成為引爆這輪資金推動行情的主要因素。顯然,過去的股市缺資金之說,其實是個偽命題。之所以會感到缺資金,是因為市場無風險利率抬高,退市缺乏效應,加上沒有可靠的資金杠桿。而現在不管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因,當這些問題開始松動,并且顯現出了解決的希望時,資金就會大量流入股市。天量成交的盛況也提醒人們:對于中國股市的潛力絕對不能低估?;蛟S,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這段時間券商股暴漲吧!
啟示二:這個市場還遠未成熟
在實體經濟還很疲軟的情況下,一次非對稱性降息就能夠促使股市大幅度波動,以致眾多研究機構判斷要到明年才能實現的漲幅在短短半個月內就可以完成嗎?這首先在基本面上是得不到支持的。問題更在于,銀行是否一夜之間就獲得了估值大規(guī)模提升的理由呢?答案顯然不是。而現實情況是,此間股市之所以能夠持續(xù)上漲,很大程度上是與作為第一權重板塊的銀行股上漲有關,而其全部邏輯就在于有大資金涌入。如果說前階段大資金不看好銀行股,以致其跌破凈資產是非理性的,那么此時突然大幅拉高其股價,恐怕也很難認為是十分理性的行為。其實,這就是大資金的一種比較另類的炒作而已,與過去資金不太多時炒小股票如出一轍。所謂的天量成交,只是這種炒作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把炒作小盤股視為投機,那么炒作大股票難道就一定是投資嗎?
有意思的還在于,現在有輿論將天量成交作為推薦券商股的理由,從表面來看的確也有道理,因為成交放大增加了券商的業(yè)務量,改善了其行業(yè)基本面。但問題是,這里的推導陷入了自我循環(huán)式的相互證明:因為成交量大,券商股就好;券商股好,交易活躍,成交量就更大。但是,只要稍稍動動腦筋就知道,不要說12,000億元的天量成交是不可持續(xù)的,即便是屬于巨量級別的6,000億元成交量,也不具備可持續(xù)性。因為如果在一年中每天都有6,000億元的成交量,那么相當于每天要消耗12億元,全年就是3,000億元,而這顯然不是現在的市場能夠承受的。將短期的巨量成交視為常態(tài),以此作為支撐券商股上漲的理由,這是很不嚴肅的。而這種觀點之所以大行其道,只能說明市場的短視與非理性成分還很重。在去年的“8.16烏龍指事件”中,人們發(fā)現股市盲目跟風炒作的惡習根深蒂固,現在看來情況還是如此。這究竟是因為中國股市帶有太多的政策市特征,還是由于投機的成分根本就無法出清呢?天量成交告訴大家,對當今中國股市的成熟程度,恐怕不能評價過高。在這個意義上,對于天量成交,人們還是應該以理性的批判精神來對待。
此后的幾個交易日,盡管成交量還很大,但已經開始脫離天量成交區(qū)了,一些被爆炒的股票也慢慢降溫。市場有其自身規(guī)律,狂熱過后總要復歸平靜。只是,在這個時候,認真反思天量成交這一事件,并且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還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怎么說,中國股市不能永遠不成熟,而它的發(fā)展?jié)摿?,也只有在理性的軌道上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造福社會,造福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