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對“90后”大學生價值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價值取向多元化、個人主義傾向、從眾心理膨脹及實用主義盛行,新媒體環(huán)境的開放性、隱藏性、分散性、無限性和虛擬性特點是大學生價值嬗變的影響因素。高??梢詮睦眯旅襟w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網絡監(jiān)管、優(yōu)化校園新媒體環(huán)境、提高思政人員和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四個方面加以應對。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248-03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新媒體這種相對于大眾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快捷的交流形式,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探索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應對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90后”大學生價值觀嬗變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一)多元價值取向與心理失衡傾向
新媒體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媒介傳播更加多樣性,數(shù)字信息技術更加快速的發(fā)展,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傳播的東西方文化、主流非主流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等相關交融與沖突,勢必會造成大學生的思想多元和價值觀多元?!?0后”大學生生活一個文化多元化、網絡普及、科技發(fā)達的社會環(huán)境,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所帶來的超大量的信息和無死角的傳播,造成了正處于價值觀動蕩時期的他們價值取向不穩(wěn)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各種多元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社會思潮,使得“90后”大學生在追求個人成就的過程中不斷地掙扎和徘徊,產生沖突。容易造成心理狀態(tài)不夠成熟的他們產生心理困惑和失衡,更嚴重的產生偏執(zhí)和極端的行為。
(二)個人主義傾向與集體主義淡漠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長期處于中心地位,以致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傾向。他們越發(fā)關注自我,關注自我的形象、地位、名譽和利益,部分大學生把個人事業(yè)家庭的成功視為最重要的目標。在個人與社會、集體、他人的關系上注重個人的利益,追求狹隘的個人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對于“為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等觀點表現(xiàn)淡漠和不支持。
(三)從眾心理膨脹與批判精神弱化
當今社會三人家庭結構下,“90后”大學生在父母的關注與愛護下長大,他們更多地依賴父母,被動地順從父母為他們做出的選擇,迎合大眾的方式處理各種大事小情。趕時髦、比穿著,你有我也要有的從眾心理膨脹。再加之長期的升學壓力和應試教育的桎梏,使他們只需掌握能獲取高分的記憶與復制的本領就行,不必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既缺乏對個人成長反思的態(tài)度,更缺乏對社會現(xiàn)象與問題的批判精神,對于網絡信息不假思索地盲目跟帖造成社會不良輿論的形成。
(四)實用主義盛行與理想主義退化
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90后”大學生受西方功利主義價值觀影響,只要對自我有利,就要是試著做一做。為了取得社會的接受和認可,他們更愿意把目光轉向生活的現(xiàn)實和自身既得利益上,對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如“送禮”“走后門”“挖關系”等表現(xiàn)出某種認可,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他們不惜采用卑鄙甚至是違法的手法損害他人的利益,這種嚴重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慢慢抹殺了理想主義信仰,具有高尚道德主義情操和共產主義信仰不再是大學生們追求的目標。
二、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價值觀嬗變的影響因素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中開放性導致文化多元的沖突
新媒體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受到“90后”大學生的青睞,依靠著數(shù)字技術、互聯(lián)網、移動通訊技術的新媒體正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信息內容豐富繁多卻良莠不齊,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在這里匯聚碰撞,形形色色的主義、思想和信仰在這里交織激蕩,西方國家在輸出互聯(lián)網技術的同時,夾裹著西方的價值觀和文化思想,沖擊著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大學生群體產生困惑,或是盲從西方,價值取向混亂。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中隱匿性、分散性使得監(jiān)管難度大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與人交往的形式得到了徹底的顛覆,人們之間可以隱藏在網絡背后,不受時間、空間、地域,不受身份、性別等的干擾,自由的進行交流和互動。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shù)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xiàn)的,人與人的交往也表現(xiàn)為符號與符號的互動。現(xiàn)實社會中的法律、法規(guī)似乎不受虛擬空間的控制。新媒體還打破了傳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界限,人們通常即是信息傳播者也是接受者,人們可以在虛擬空間中自由切換著身份,通過網絡、手機等即時工具隨時隨地的傳播,各種信息資源經過別有用心的粉飾、歪曲、煽動以后進行迅速的傳播和擴散,新媒體這種隱藏性和分散性使得監(jiān)管難度加大。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中信息容量無限性導致不良信息泛濫
新媒體環(huán)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傳播空間,各種新媒體全方位、多角度的頻頻傳送各種信息,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到體育、影視、娛樂、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松的了解。海量的信息、豐富的資訊不斷充斥著人們的思想,加之可以無限制的自由去發(fā)布和獲取信息資源,只要身邊有網絡、手機就可以隨心所欲傳播各種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一些西方勢力或不法之徒會傳播西方文化及非主流意識等,其中不乏色情、暴力、低欲等信息夾雜其中,造成不良信息的泛濫。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中虛擬性引發(fā)道德弱化
相對于傳統(tǒng)社會而言,新媒體環(huán)境中數(shù)字化和虛擬性使得交流主體和客體之間會自動降低法律約束和道德自律,在“自由空間”里,那條由熟人的目光、輿論和感情筑成的防線便很容易崩潰,在無他人監(jiān)管及快樂隨意的狀態(tài)下,人的行為限制變小,人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壓力會在無約束的狀態(tài)下肆意宣泄,從而使得“90后”大學生常常出現(xiàn)道德選擇迷茫和價值取向混亂,無法進行正確的判斷和辨別,道德判斷力不斷削弱。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90后”大學生價值觀的重塑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面對“90后”大學生出現(xiàn)的價值觀多元化、價值取向搖擺不定等一系列現(xiàn)狀,消除新媒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媒介空間,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有效的媒體監(jiān)管、優(yōu)化校園媒體環(huán)境、提升思政人員及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重塑“90后”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
(一)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鑄魂工程,對樹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匹配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道德操守,鑄造中華民族的民族魂將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對于國家的未來大學生而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顯得尤為重要。
1.進一步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渠道
以數(shù)字媒體、互聯(lián)網、移動通訊等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以其特有的即時性、互動性、覆蓋廣、承載量大等優(yōu)勢受到“90后”大學生的青睞,高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些優(yōu)勢來拓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空間和渠道,借助網絡MOOC、微課平臺、開發(fā)紅色APP應用等平臺,通過寫微博、評論、短信等方式,超越時間空間限制,更主動、更快捷、更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2.豐富和新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和手段
在新媒體環(huán)境,微博、微信、論壇、手機短信等因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靈活、快捷的特點,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yōu)勢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個性化、多維度的服務,借助新媒體,運用用聲音、文字、圖片、影像等新媒體技術,通過直播、交流、聊天室、短信發(fā)送等方式,生動地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內容,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豐富和新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3.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親和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比較抽象,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會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新媒體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載體教育形式的不足。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以雙方交流的方式,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教育者可以與受教育者平等地參與網絡聊天、網絡論壇,平等地發(fā)布和接受信息,平等地進行感情交流。新媒體傳播的虛擬性和平等性可以促進師生雙向交流,消除大學生的心理戒備和隔閡,增強師生雙方的信任度!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親和力。
(二)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營造清潔的網絡環(huán)境
健康的新媒體環(huán)境是大學生價值取向正確的有力保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前提,從國家層面上,要加強對互聯(lián)網的建設和管理如:加快網絡立法,迅速提高司法人員在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執(zhí)法方面的能力;加強網絡監(jiān)督,通過實名制等建立完善的網絡規(guī)章制度,通過網絡信息過濾技術等濾清不良信息,盡快完善輿論信息的法制化建設。高校層面上,要打造健康的校園網絡平臺,建立一支高素質懂新媒體技術的網絡輿論評論隊伍等,通過建立完善的網絡監(jiān)管體系,營造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三)優(yōu)化校園新媒體環(huán)境,占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主陣地
1.開拓主流價值觀及主流文化的新媒體宣傳陣地
校園是對青年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高校必須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營造良好的校園新媒體環(huán)境。高校官方網站要針對大學生的需求,積極地為大學生提供多效的服務,從而提高網站的關注度和點擊率;網站還要強調互動功能,通過話題的討論,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更好的開展思想教育,使大學生使用校園官網成為日常生活的行為習慣。高校還要開設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和校園APP,制作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文化相關的主題、圖片、視頻,設計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主題討論,使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中的手機了解和掌握,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建立校園新媒體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
高校可以建立校園新媒體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大學生對媒體內容的發(fā)布,監(jiān)測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對于違法、不良、煽動性的信息及時的進行處理;通過實名制注冊等方式控制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等等。
(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和“90后”大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
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修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師、輔導員和班導師、團干部和政工干部。他們都負有教育管理學生的責任,對大學生的影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通過培訓、學習、訪問交流等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變單向教育學為雙向互動交流,多利用新媒體技術將視頻、音頻、游戲、音樂等引入課堂,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開設網絡慕課、開設微課課堂、課程網絡互動、QQ交流群等進行課外指導,實現(xiàn)新媒體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多種對接;輔導員和班導師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要緊跟學生的時代特點,通過新媒體開展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團干部和政工干部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在網絡上發(fā)布具有正能力和主流的觀點和信息,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更好地引導“90后”大學生群體。
2.提高“90后”大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90后”大學生接觸媒體越來越多樣,面對網絡上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的信息,他們缺乏對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辨別能力和抵御能力,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令人甚憂。通過開設媒介素養(yǎng)的課程,使大學生們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風、不惡意誹謗,理性的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教育管理,讓大學生們提高辨別真?zhèn)涡畔⒌哪芰Γ瑢W習獨立思考和去偽存真;教育學生理性使用新媒體,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而不是被新媒體所綁架。
參考文獻:
[1]黃巖,陳偉宏.新媒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機與挑戰(zhàn)[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
[2]鄒國陣.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影響與應對[J].學術論壇,2012(1).
[3]蔣海升.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加強對大學生價值方向的引導[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4]劉左元,李林英.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認識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
[5]岳斌,徐建華.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與重塑[J].教育探索,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