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這一概念一方面在思想上能夠起到對各項政治工作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在實踐工作中又強調(diào)了人的重要性,既要做到人為基本又要做到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在高校思想者政治工作中落實以人為本要注重兩個要點,即管理制度上注重由官本位制向教師為本過度,教學方式上由教授式向以學生為本過度。
關鍵詞: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263-02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當代大學生接觸到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形式,為了實現(xiàn)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目標,加強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中,2004年,中共中央發(fā)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成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所以,在高校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僅僅是要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更是要將這一理念切實地貫徹到日常行為中去,領導不刁難教師,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教學中的以人為本。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因素即為人的因素
首先,實踐的主體是人。高校的思想工作教育者以人的思想和行為作為自身研究的對象,以實現(xiàn)建立正確的三觀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說,這是一項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人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因為,實踐的主體是人,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觀能動性得以發(fā)揮,高校的思政工作才能夠得到實施。在這一過程中,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會采取實際行動并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對對象進行影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使受教育的對象,也就是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建立起正確積極的思想道德體系。再者,高校思政工作者也是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意識世界的內(nèi)容也需要通過他們理解后才能進行傳播,所以說他們也是在這個傳播過程中的媒介,也是要通過理解這項實踐活動來了解和接受社會的內(nèi)化要求。也就是說,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是在理解和消化社會的內(nèi)化要求后,代表社會的需求來開展思政工作的,他們所傳遞和代表的并不是他們自己的意志和思想,而是社會的要求和需求。所以,從實踐主體角度來講,為了更好地傳遞出社會思想道德體系的要求,加強以人為本正是其首需。
另外,實踐的對象是人,即高校中所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導的廣大學生,當然,其中也包括高校思政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作為社會的人(學生),其存在和發(fā)展必須符合社會的客觀要求。在這種體系中,思政教育工作更應該注重傳遞利于社會主旋律和社會和諧的內(nèi)容,因此說,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是對受教育的對象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xiàn)個人的社會化發(fā)展,在社會中發(fā)展自己,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偠灾谛4髮W生只有不斷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四有新人和社會主義建設必備的棟梁之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地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zhì),才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夠順利地完成所肩負的使命和交給的各項工作。正是因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離開它作用的對象而獨立運行的緣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更需要人的參與,因此對象的不可缺少性再次強調(diào)了人的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
最后,由于實踐的過程是一個主體與客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正是這樣一個過程:思政工作者作為理解的主體,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理解社會的要求,然后作為社會要求的代表對在校大學生施加影響,在校大學生作為客體在這種影響下同時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他們也對這個過程中的主體施加反作用,影響并改變著整個思政工作的進程和效果。由此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主體(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客體對象(在校大學生)彼此之間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
總而言之,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的主體和對象都是社會性的人,才讓這種思想政治工作實踐過程中的人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分。上述的三個方面也清楚明白地闡述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的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道理。缺少了這個要素,就意味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這一實踐活動失去了其主體、對象和過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質(zhì)基礎和存在形式,也就無所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了。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xiàn)
1.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為本應當被提倡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方式,用來處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首先教育的對象和主體都是人,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最應當被提倡的就應該是人性化,師生之間應該要相互理解,并嘗試著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更需要引導學生去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學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塑造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主動去接受積極向上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大學生教育走向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
同時,在教授高校的思想政治內(nèi)容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教授方法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寓教于學,將生活中的點滴事件拉入教學的過程中,在教授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這方面的認同感,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并能取得預期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不同反應,或者是大多數(shù)學生對同一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反應,思想教育工作者應當給予相當?shù)闹匾暋@些特殊情況應當采取更為針對性的措施,不同的學生可能因為自身生活的背景或者其他原因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教育工作者應當事前做好調(diào)查、充分理解、妥善解決,不單單做好授課和教育工作更是要將平時點滴小事做好做全做到學生的心里去。也就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真正能夠感覺到是以自己為中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去學和愿意學的想法。并由此推進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為本不僅僅是對師生關系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對教育管理層提出的新理念
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在教學的活動過程中將人作為活動的核心來處理。這個教學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更是指從教學課程的選擇到教學任務的制定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的感受應當被充分重視,那么在教師考核教學任務的選擇方面,教師的地位也應當被重視。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質(zhì)量決定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具有求真務實的風格才能培養(yǎng)出求真務實的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確定以人為本的前提就是要處理好教師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尊重教師,理解教師,為教師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應當是管理階層亟須面對的現(xiàn)狀。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堅持以人為本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教育教學的方法上還需要改進
目前的教學方法還是偏向于滿堂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還是被看作是單向傳輸,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只能是對書本知識的機械性復讀,并沒有真正做到把學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也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分心的結(jié)果,學習效率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2.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方式過于武斷和急功近利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設就是為了向?qū)W生傳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課程的最終考核方式卻選擇了一錘定音的閉卷考試,僅僅是讓一場考試的成績來說明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么做不單是武斷不科學的,更是與思政課程開設初衷背道而馳。事實上,閉卷測試只是單純地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了解,而并不能衡量出一個學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應用到這些平時學習到的知識,同樣的,這種方式不能夠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智慧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所以,對于這種模式,應當要進行必要的改革。
3.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應用方面,還沒有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現(xiàn)代化技術覆蓋
傳統(tǒng)的教學技術主要是依靠黑板粉筆這些基本的教學工具來實現(xiàn),但是在信息化時代,這些基本的教學工具不足夠完整清晰的傳遞出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多媒體技術是集聲音、圖像、影像和文字于一體的現(xiàn)代技術。有了這種技術的協(xié)助,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準確生動地傳遞出信息,更能夠?qū)W生帶到一個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4.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大多是局限在課本教學上,社會實踐應用方面比較薄弱
高校思政教育者應當努力尋找條件拓寬教學領域,尋找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的機會。讓在校大學生有機會踏入社會,感受社會與校園生活的不同;讓其感受出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jié)合后帶來的沖擊力;讓其在社會的實踐中磨礪自己的信仰、理念和價值觀,使其具有持久性而不易淡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信如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大量引進社會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強思政教學的說服力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夠讓思政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的目的。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為大學生構(gòu)建健康向上三觀的重要保證,在任何時候都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的。為了進一步做好這一工作就要廣大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們一定要把握好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今后的工作中,為了更好地推進工作發(fā)展,更是要加強人文關懷,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切實保證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全面均衡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凱.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2]周衛(wèi)見.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3]欒忠恒.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