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直接影響著課堂的質量,立足于高效高質的科學課堂遵循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關注和追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中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部特制定的教師專業(yè)標準,旨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在標準引領下建構科學課堂有利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皩W生為本”,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在建構科學課堂中,如何通過教師的教幫助學生有效、高效的學,課標和學標給了我們一個綱領性的指引,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關注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使教學目標定位適當,盡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具體的、細致的行為動詞來設計和表征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真正起到導教、導學、導測評的功能,學生也能清晰地知道要學些什么、怎樣去學,對學生生成知識的落實就水到渠成了。
關鍵詞:教師專業(yè)標準;教學目標;課標;學標;學習;表征;生成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223-03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過程,需要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yè)水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2012年12月14)作為引領中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準則,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之一“學生為本”指出:尊重中學生權益,以中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中學生的主動性;遵循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中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這種生本理念需要一個遵循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和追求教學過程科學性的科學課堂來承載??茖W取向的教學論認為,學習有許多類型,不同類型的學習有其特殊的過程和條件。教師不僅要知道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條件,而且要了解學習的特殊過程和條件?!敖獭敝皇恰皩W”的外部條件之一,“教”通過引發(fā)“學”的內部條件的變化,幫助學生有效和高效地學習。這就彰顯了“學生為本”的理念。高效高質的科學課堂需要目標先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關注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使教學目標定位適當,盡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具體的、細致的行為動詞來設計和表征教學目標,起導教、導學、導測評的功能,學生能清晰地知道要學些什么、怎樣去學,從而落實學生主動生成知識。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前言“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要求思想品德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個方面的目標。《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思想品德》(以下簡稱學標)立足于對課程的二次開發(fā),基于“三維目標”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細分為明確具體、操作簡單、易于測評的學業(yè)表現(xiàn)標準,包括對學科知識目標體系規(guī)范表征、學科能力體系規(guī)范表征、學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系規(guī)范表征,導教、導學、導評,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征更為具體、更具操作性。無論是課標還是學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和學都是基于學生的發(fā)展,都是在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引領下對思想品德課程的進一步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科教學給予的綱領性指引。
一、依據(jù)標準,從課程內容表現(xiàn)標準中找到綱領性的指引
教育部指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三、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币簿褪钦f,課標是指導思品課教學、教材編寫、評價的綱領性文件。課標要求思想品德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個方面的目標,學標也強調學業(yè)評價三維目標的落實。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給“教學”的定義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币虼?,在課堂上,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首先就要根據(jù)課程的教材內容,以此為綱,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單元或課時目標,在目標指導下選擇教學策略組織課堂。如在《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九年級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題)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就要找準課標和學標的表現(xiàn)。
2011版課程標準:三、我與國家和社會 (二)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8了解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增強憂患意識。
學標表現(xiàn)標準:三、我與國家和社會 (二)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8了解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增強憂患意識。
掌握所教學科課程標準是《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中內容之一,基于課標,學標是對課標的進一步細化,更加明確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三維目標,彰顯了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理念,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實踐進行積極的探究和體驗而將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內化,這達成了思想品德課程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借助學標對課程內容的表征,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學科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廣度和深度。
二、細化、具化教學目標,用適當?shù)男袨閯釉~進行陳述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命題依據(jù)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明顯,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側重于對學生學科知識力、思維力和行動力的考查和測評。然而,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科能力,需要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由外在的學科知識轉化形成學生對內調控的認知技能和對外辦事的技能。在學標中,思想品德課學科能力表征的結構為:行為主體+動詞+名詞/詞組,這樣,使學生對學科知識怎樣運用和運用學科知識做什么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導和規(guī)范。據(jù)此,筆者在《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課堂教學設計中,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標和學標的表現(xiàn)進一步細化,對本課教學目標作以下的表征。
目標1: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閱資料等,結合“入世十年”感受經(jīng)濟全球化現(xiàn)象,說出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
目標2: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改革開放給國家?guī)淼木薮笞兓?,理解堅持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解釋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目標3:學生結合情境分析我國對外開放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理解我們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發(fā)展的根本基點。
目標4:學生在探討我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中,增強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為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
第一個具體目標中,第一、二個動詞是“感受”和“說出”,名詞短語是“經(jīng)濟全球化”和“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屬于理解事實性知識這個類別?!霸鲞M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屬于元認知知識類別。
第二個具體目標中,第一、二個動詞是“感受”“理解”,名詞短語是“改革開放給國家?guī)淼木薮笞兓薄皥猿謱ν忾_放是加快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屬于理解事實性知識這個類別;第三個動詞是“解釋”,名詞短語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屬于分析概念性知識這個類別。
第三個具體目標中,第一個動詞是“分析”,名詞短語是“我國對外開放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屬于理解事實性知識;第二個動詞是“理解”,名詞短語是“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發(fā)展的根本基點”,屬于理解程序性知識。
第四個具體目標中,“增強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屬于元認知知識類別。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個體的知識分為兩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一類為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識”和“知道為什么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知道怎樣做的知識”。在目標的表征上采用動詞加名詞、詞組的表達結構來陳述,可以引導學生確定對知識怎樣用和用知識做什么的程度。在目標表征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目標陳述的是預期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陳述目標的主語是學生,這樣就把教師要在課堂上“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傳統(tǒng)理念轉換過來,教學理念已改變,從而貫徹了“學生為本”的課改核心。
其次,目標陳述選擇的行為動詞是可操作的、具體明確的。用可以觀察的、外顯的行為動詞陳述目標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可以怎樣學,避免了學生的被動而樂學。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采用“感受”“說出”“區(qū)分”“列舉”“理解”“領會”等等這些動詞來表征教學目標,這些行為動詞是參照課程內容標準和布盧姆認知過程維度中的行為動詞,是表征教學中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有認知能力層次、理解層次和情感認同層次,教學目標中的名詞詞組也很清晰地表征了教學目標所要達到的知識維度。對這樣可操作、具體明確的行為動詞來表征教學目標,學生不會感到被動不再迷惘就不會抵觸這樣的課堂。
最后,目標陳述不僅有助于導學、導教而且導測評。目標的陳述不僅能夠明確告訴學生他應該學會什么,而且應暗含學生應把握的知識、技能和認知策略是什么,以及應暗含觀察學生學習結果的條件。根據(jù)目標設計教學評價來測定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通過在梯度、難度、知識覆蓋面等方面來設計測評,并運用測評來鞏固和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如:(多項選擇)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在經(jīng)濟全球化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jīng)濟水平”。下列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A.“引進來”讓位于“走出去”,積極走向世界
B.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zhàn)略,把開放作為發(fā)展的根本基點
C.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jīng)濟體系
D.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優(yōu)化開放結構
這道題不僅考查了本課的基礎知識“在發(fā)展對外關系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基點”,加深了對根本基點的把握,也加深了對易混淆知識“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理解,本題對整節(jié)課重難點知識是一個歸納和提升,學生只有在理順本節(jié)課的邏輯關系上才能做出正確的解答。
三、目標意識下著眼于對任務起點的分析
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確定學生發(fā)展與教學的關系時,要使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起主導和促進作用,必須確立學生發(fā)展的水平,一是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智力水平;二是學生通過借助他人的幫助,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教學目標的表征中除了清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目標,更應立足于學情,所以,在目標設計與表征時應該對學生起點能力、本課學習內容類型以及學生學習條件進行分析,通過結合本地區(qū)資源,挖掘本土化的課程資源,層層推進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探究思維、由點到面,推進思考的廣度和深度、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同時,也加強了運用課標、學標來有效控制思想品德課教學問題與教學難度的作用。
《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是教師提升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改革教育教學方式的基本依據(jù),以此標準為引領,科學課堂關注和追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要符合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遵循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課時教學中,依據(jù)課標、學標,認真斟酌好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征,通過情境探究,師生、生生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成知識——歸納總結、升華情感的課堂中,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加深對事實性知識的認識,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在具體情境的探究中主動生成知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思想品德》[M].廣州:廣東省出版集團,2012.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8-200
[4]陳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9-41
[5]高宏偉.“科學課堂”理念下的學與教[J].花都教研,2013(1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