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人文主義思想與英語教學結合會產(chǎn)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于教師而言,教師的教學重心更多地移向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并且能夠促使開設更多的和這種結合相關的課程。要將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結合英語的教學,需要做好以下幾點:教育理念的跟進;教學教材與教學內容的跟進;知識框架的跟進;教師要做好自身教學能力的更新。
關鍵詞:英語教學;人文主義;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139-02
文藝復興時期產(chǎn)生人文教育思想,并且在隨后不斷地被發(fā)展與延伸,人文主義思想對于整個世界的教育實踐是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的。全能型人才一直是我國高校對于在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在培養(yǎng)全才的目標下,很多高校將人文主義思想融入了大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也一直是我國專家研究的重點之一,專家和學者也有很多非常具有意義的觀點,但是,將人文主義思想融入高校的英語教學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則顯得較少。而筆者將人文主義結合英語教學的觀點進行探討,并且提出注意的要點。
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內涵
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的每個發(fā)展所處的階段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有所不同。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還沒有雛形,才剛剛產(chǎn)生,其所涵蓋的面積相對不是很寬泛,而此時人文主義代表是意大利的維多里諾,這些代表主張以古典語言和古典學科為中心來進行教育活動,而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素質全面,綜合能力強的人才。人才不僅在智上,也應該注重德、體、美、育全面發(fā)展的,精神、道德以及身體應該都是一個完善的人。而到了文藝復興的后期階段,人文主義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的不同的地方,教育逐漸走向現(xiàn)實,而且注重對于新人的培養(yǎng)。拉伯雷的主張內容應該更加貼近生活化的東西,學習內容應該有數(shù)學、文學、醫(yī)學、地理以及語言等是這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唯實主義是夸美紐斯(17世紀捷克著名愛國主義者、資產(chǎn)階級民主教育家)提出的,他主張順應自然,人類的教育應該以自然為方向,這是一種社會人類的進步對于人類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而我們現(xiàn)在所沿用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注重人的個性發(fā)展,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均衡發(fā)展,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是在西方人文主義教育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
而今,素質教育在我國的學校正盛行,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學生是專業(yè)知識和高素質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全面人才,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高超的專業(yè)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是在2001年正式開展的,而我國現(xiàn)今所培養(yǎng)的目標是“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二、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1.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及實踐能力
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一直是理科生的特長,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的理科生而言,對于人文知識、人文歷史以及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會相對的薄弱,所以,盡管現(xiàn)在很多高校有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開設,但是這些課程對于缺乏語言感知力的理科生而言,無法使自己成為科技英語方面的人才,很多的科技英語翻譯也無法完成,這就使得英語教育陷入困境,這種狀況使得理科生對于英語的學習顯得尤為吃力,尤其當教學的內容涉及很多和人文歷史相關的知識時,他們會犯難,其中就包括英語國家的概況、政治、人文,甚至于對于這些國家的社會發(fā)展和思維的方式。這些基本的內容將會影響理科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筆者對專業(yè)英語學生進行了觀察和探究,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同學自覺意識很差,主動學習以及深入學習的能力薄弱,近八成的學生只能依靠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來獲取自己的英語知識,而只有兩成的學生能夠在老師課堂內容的基礎上自己在課下根據(jù)自己內容的薄弱點進行自主學習,而在課堂上,學生對英語的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鍛煉也較少,自身英語所能表達的內容很少,課堂上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很少有自己的對于英語學習的見解與看法,這就使得學生不能把握主動性。在此之上,筆者認為人文主義的思想教育必須融入學生的英語教學當中,只有使學生有了自己主動學習和實踐的能力,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語。
2.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學生只用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這是產(chǎn)通的語言教學的思想,也是傳統(tǒng)語言教學所達到的目標,我國正是在這種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之下,所以學生只在自身語言的聽說讀寫以及單詞量的掌握和語言流暢上下功夫,缺乏對于自身整體英語水平的關注,這一點在許多方面能夠得到體現(xiàn),教師則更多的是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聽說讀寫上,會在學生作業(yè)中批正學生所犯的語法、拼寫錯誤,而不關注學生整體性的表達,不關注學生使用的句子是否符合使用的情景以及是否能用此語句表達自己的觀點、觀點是否存在歧義等,教師過分關注基本功,而不重視學生對于英語的整體感知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思維將會出現(xiàn)問題,而且自身的知識結構僅僅停留在句子本身,整體表達能力無法得到進步。由此,我們的英語老師應該以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落實人文主義思想。
3.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能促進學校設置相關課程
我國的理工科院校很多也設置了英語專業(yè)的相關課程,而且比較注重英語方面的學習,但是,這些教學更多的是與理工科學生自身專業(yè)相關的英語技能的教學,這樣就縮小了教學的內容范圍,注重科技英語的閱讀以及翻譯,而把重要的中西文化模塊當成可講可不講的內容,當然理工科的學生以科技相關的英語教學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操作法,學生就會缺乏人文教育,雖然在這些年,人文主義教學理念的道道很多高等院校的認可并開始實行,但是實際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高校卻并沒有將人文主義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學中,表面上倡導學生發(fā)展自身的個性,但是這些表面并沒有對學生的全面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的整體性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基于這個情況,讓高校真正實行人文主義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并督促學校開設更多相關課程和相應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技能。
三、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途徑
1.教師應轉變觀念,應樹立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找到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充分的使自己發(fā)光發(fā)熱是辦教育的根本目標,對于語言,尤其如此。對于教師而言,承擔著學生課程學習的引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所以,只有教師的觀念能夠轉變,去側重構建學生的知識框架,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自己在學習中有自己的感悟,同時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的思維,開拓他們的思路,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感悟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2.應設法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構建起自己合理的知識體系
對于文科知識非常薄弱的理科生而言,在中學時就很少接觸文科內容,進入大學的學習之后,自己仍然是處在理工科的學習氛圍之中,沒有專業(yè)英語學生的感覺,他們對于英語語言感知力以及人文感知力都沒有很好地提高,所以,知識結構框架的建立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英語感知力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tǒng)的對于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不能用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應該去汲取更多人文營養(yǎng),廣泛對歷史、法律、政治等進行學習從而來完善自身的知識面與框架,對于中西方文化及其對比也是自我提升的必修功課,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必須擁有人文精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以后會用語言和別人交流,不僅是書面也是口頭上的面對面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對于學生的要求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英語語言以及技能的使用上面。
3.教師應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
讓學生能夠自我認識和自我發(fā)現(xiàn),讓老師與學生能夠輕松交流以及讓學生能欣賞他人,這些都是英語教學應該使學生能夠達到的,而對于教學的內容,教師應該拋棄傳統(tǒng)的只教授語法詞匯的觀點,而應該更新自己的頭腦,注重對于學生判斷和理解力的培養(yǎng),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應該在教學中補充合適的素材在教學內容中,這些素材的獲取則需要教師做到與時俱進。認為主義的理念是學生應該是精神、身體、道德前面發(fā)展的。由此,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這一點,學校應做到自然課程應與應與教學并重。
4.教師應提升自己的素質,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地使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中,使課堂生動有趣是人文主義教育的主要觀點。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著老師的思維,而缺乏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自發(fā)參與學習,可以采用多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小組討論以及角色扮演和傾情景模擬等都是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用到的很好的方法。教師在人文主義融入教學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這也要求,英語專業(yè)的教師擁有很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只是一方面,教師的講課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能與學生順暢交流,這樣學生才能懂得上課的內容,而且更好地在課堂上吸取知識。教學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
5.學校管理部門應重視為學生營造一種人文氛圍
學校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習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內在的因素如自由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良好的校風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時,對于知識的傳授知識一方面,對于學生知識結構建立也只是一方面,除此還應該注重對于學生的內在的培養(yǎng),如學生的精神道德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道德風貌,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舉辦各種各樣的校內活動,以及和各種社會活動。從而,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人文氛圍,各種和英語相關活動的開展能夠對學生的實踐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有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旭.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6).
[2]朱葵,吳軍贊.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功用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有機結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4).
[3]阮芳.人文主義思想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界,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