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肥胖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嚴重,已經(jīng)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質健康。從造成大學生肥胖原因和肥胖現(xiàn)狀調查出發(fā),針對肥胖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通過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學校和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干預,從而全面改變肥胖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提高高校學生整體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肥胖;現(xiàn)狀;體質健康;合理膳食;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C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1-0031-02
目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大學生下降得更為突出。大學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長,占總體20%以上,男生更達到28%,這個問題非常突出。超重和肥胖癥會引發(fā)一系列健康、社會和心理問題。它不僅影響身體的曲線美,而且還是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某些癌癥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到大學生體質健康;同時,有一些肥胖癥患者,因在學習、生活中受到歧視和對自身體型不滿意而產(chǎn)生自卑感,導致自殺率高、結婚率低等社會問題。肥胖是一種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它列入疾病分類名單。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中國強”,只有大學生身體強壯,整個民族身體才能強壯。如果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能達到一個理想狀況,不僅對學生本人今后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也勢必影響整個中華民族整體健康水平,影響到國家未來的建設與發(fā)展。
一、造成大學生超重和肥胖的原因
首先,遺傳因素造成肥胖。父母中有肥胖的,那么子女很可能就肥胖,這是遺傳基因影響的。其次,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體重超標的主要原因。學生肥胖問題的加重與飛快地經(jīng)濟發(fā)展和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從肥胖原理來看,攝入總能量長期大于消耗能量,體內脂肪越來越多而導致肥胖加重。隨著經(jīng)濟水平飛速的提高和西方快餐食物的大量引入,很多學生不愿意去食堂吃飯,而選擇喝瓶裝碳酸類飲料,愛吃快餐、油炸類食品。這些高油、高脂食物使學生攝入了過量的熱量,造成偏食,成為肥胖的推手。最主要的是缺乏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很多學生不愿意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面對生活節(jié)奏改變和科技發(fā)展,他們選擇靜坐,電視與網(wǎng)絡游戲。日常性的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急劇減少導致大學生肥胖的增多。再有,一些疾病和激素類藥物的作用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
二、超重和肥胖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
(一)影響身體健康
1.超重、肥胖學生首先表現(xiàn)在體型上。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加重了身體負擔和耗氧量。不但影響體型美,而且不少學生由于體重過大,造成扁平足、膝關節(jié)內彎、下肢彎曲、腰脫、脊柱彎曲等。體質狀況表現(xiàn)為身體笨重,肌肉軟弱無力,關節(jié)強直僵硬,行動遲緩笨拙,動作不協(xié)調,活動能力差,經(jīng)常出現(xiàn)眩暈現(xiàn)象(暈車、暈船、暈飛機)。給人以“臃腫、疲軟、懶散、笨拙”等印象。
2.超重、肥胖學生的膽固醇和脂肪酸過高,血脂、血壓也過高,免疫力低,抵抗力較差,導致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內分泌失調等系統(tǒng)內疾??;由于心肺功能較弱,導致心跳過速,呼吸困難;還容易導致一些“中老年疾病”年輕化,如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
3.超重、肥胖學生性發(fā)育障礙。如男生導致性發(fā)育滯后,影響生育;女生導致初潮早,性早熟,多伴有月經(jīng)紊亂等。超重和肥胖的學生往往不愿參加體育運動和室外活動,而多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電影、電視、手機上網(wǎng)聊天,一坐就幾個小時,身體越發(fā)不動,久而久之,肥胖越來越嚴重。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生病,影響健康。
(二)影響智力發(fā)展
超重、肥胖學生經(jīng)常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和一些添加劑較多的小食品、膨化類食物。由于這些食品中苯丙氨酸過高,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從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積在腦細胞中,形成“脂肪腦”,造成腦細胞活動較弱,智力低下,反應遲鈍。還因為肥胖學生體內脂肪過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25%~35%,體內氧氣“入不敷出”,具體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疲勞,情緒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率,致使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造成厭學。
(三)影響心理健康
很多肥胖學生由于身體過于臃腫,動作不靈活,上體育課也不太積極,思想上對體育運動相對抵觸。集體活動中因為肥胖導致動作笨拙、落后,常成為同學們嘲笑和取綽號的對象,學習成績又落后于其他同學,導致心理上常有自卑感和精神壓力,性格上顯得孤僻。長此以往就有一些肥胖學生形成不愿與人交往的“自閉癥”。
三、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采取措施
(一)要大力加強營養(yǎng)健康教育
從飲食方面,應減少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含纖維的食物。減少進食的熱量(控制在1500卡路里以內),節(jié)制飲食。讓他們懂得合理的飲食對他們的體形和體質是多么重要;讓他們懂得肥胖不但影響日常學習和生活,而且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婚姻、家庭,甚至工作、事業(yè)。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體育鍛煉
要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適應肥胖大學生的體育教學與活動,根據(jù)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來制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目標,教師應認真上好每節(jié)體育課,學生要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和競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肥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自愿參加體育運動,形成學生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可根據(jù)學生肥胖程度分為個人、兩人或多人形式的減肥小組,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努力改善肥胖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發(fā)展自我身體鍛煉的能力,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和團組織可采用大學生易接受的方式,如在學校舉辦宣傳體育鍛煉的FLASH動畫制作、宣傳畫、專家講座、演講比賽等方式,利用多種媒體途徑,使學生廣泛了解不同類型的運動和身體練習方法(娛樂、健身、保健等),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毒V要》的頒布,體現(xiàn)了國家對大學生體質的重視和對大學體育工作要求。
學校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舉辦多層次學生體育運動會,積極開展競技性和群眾性體育活動,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特長,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兩項以上的體育技能、要因地制宜地經(jīng)常開展以院、系為單位的、以班為單位的體育活動和競技比賽,做到人人有體育特長;班班有體育團隊;各院、系有體育特色。
(三)要指導學生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達到降脂、減肥的效果,從而使身體更加健康
1.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經(jīng)研究表明,有氧耐力運動是改善血質的最佳運動形式,是減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常見的有氧耐力訓練包括長距離快走或慢跑、游泳、遠距離騎自行車等。脂肪是身體中最高效的能量儲存庫,而這一能量的利用主要是通過有氧耐力運動,在長時間耐力運動中,所需總熱能大,能量代謝以有氧供能為主。人體大量利用脂肪供應能量,使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由于肌肉活動的加強,導致身體的消耗增加,恢復過程中也需要消耗膽固醇,從而達到減脂的目的。而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有氧耐力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力量練習(如:推舉杠鈴、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可以提升降血脂的效果。力量訓練是加速靜止代謝率的最佳方法,有氧運動的效果主要是在運動中消耗脂肪,對運動后的代謝率影響時間較短;而力量訓練能在運動當天甚至第二天仍大幅度提高基礎代謝率,主要是肌肉在運動后的修復工作所致,既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又有效地防止脂肪的再合成,使肌纖維增粗,肌肉間的結締組織增厚,肌肉變得結實有力。因此,最理想的降脂運動方式是以每周4到5次的有氧耐力訓練加上1到2次的力量訓練。
2.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有研究比較過,同樣運動形式的一次運動與長期運動對血脂影響的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一次運動對血脂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但是長期運動后心肺功能得以改善,心臟收縮力加強,血液循環(huán)加速,流過肌肉組織的血量增加,血脂得到了改善。國外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長期運動血脂得到改善后,如果停止運動一個月,運動帶來的有益改變就會消失。因此,改善降血脂的運動不是一次、兩次的運動,而是長時間的運動。較為理想的運動時間是每天運動30到4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4到5次,運動持續(xù)3個月以上,才會有比較明顯的降脂、減肥效果。
3.科學掌握運動強度
對于能改善血脂的運動強度,研究人員已經(jīng)達成共識,最適宜的強度是中等強度。在過低的強度下運動(比如:散步),血脂的改善效果就很不明顯。那么中等強度運動應該怎么把握呢?在運動中感覺微微氣喘,但是能夠說出完整語句的運動就是中等強度運動。舉例來說,一個小時5000—7000米的快走或慢跑就是中等強度運動,更加精確的強度控制可以借助心率(每分鐘心跳數(shù))。把心率控制在55%到70%的最大心率(220—年齡),就是中等強度。如學生年齡為20歲,適宜的中等強度運動心率就應控制在(220-20)×0.55=120至(220—20)×0.7=140次/分鐘。
在體育鍛煉中,只有正確掌握好運動負荷,根據(jù)運動項目和學生特點及場地器材情況,通過對運動時間、距離、重量、練習次數(shù)的增減來調控運動負荷,使肌體得到有效鍛煉。運動鍛煉最終目的,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減肥,而是更加健康。因此,不論采用什么方式和手段進行鍛煉都應遵守“因人而異”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只要持之以恒,健美的身材就會慢慢向你靠攏,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國民健康的根基,他們的健康勢必影響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整體健康水平,影響到國家未來的建設與發(fā)展。我們應重視肥胖的發(fā)展趨勢和對大學生的危害。針對現(xiàn)狀,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條例,主動地、積極地、科學有效地指導和干預大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廣大體育工作者應該為此更好地盡職盡責。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肥胖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才能得到根本改變。
參考文獻: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N].中國教育報,2010-07-30.
[3]朱奇.南通大學學生BMI現(xiàn)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22):4670-4672.
[4]魏鵬飛.大學生健康測量與評價[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0.
[5]朱建國.大學生BMI指數(shù)與體質指標關系的分析[J].體育世界,2011(11):8-11.
[6]李艷江.不同BMI水平大學生的體質對比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2):36-37.
[7]陳姍閣.河南省部分城市中年超重與肥胖者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調查[D].開封:河南大學,2006.
[8]李斌.應用運動處方教學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