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這兩年忽然熱乎起來,從開飯店到拍電影,什么事兒都能籌,反正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眾”。眾人拾柴火焰高。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從冷清到熱賣,最初搞眾籌的幾十個人一下子達到數(shù)十倍;2013年,西班牙甲級聯(lián)賽埃瓦爾足球俱樂部因為財務問題要降級,也是在全世界球迷中搞眾籌,迅速籌集了200萬歐元,才得以最終渡過難關。
眾籌的原則是所有人出資出力,所有人獲利——也就是要共贏。“五月花”號上的102名船員簽訂合約眾籌,建立民主制度,后人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美國,算是眾籌最成功的范例。這次眾籌的精神和遺產,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有精彩的表述。
傳統(tǒng)中國人沒有眾籌的概念,但不代表沒有眾籌模式。翻翻二十四史,例子不勝枚舉。陳勝吳廣大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900人眾籌造了反,大秦帝國瞬間灰飛煙滅;陳橋驛后周將士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高呼“點檢做天子”,一起贏得了潑天富貴。
不過中國人向來喜歡大一統(tǒng),搞眾籌從來就沒有“共贏”這一說法,只有“獨享”。戰(zhàn)國不可以七雄并立相安無事,一定要互相攻伐,統(tǒng)于一;南北朝不可以,一定要互相攻伐,統(tǒng)于一。然后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輪回?!缎Π两防镂逶绖ε赏瑲膺B枝,擰成一股繩,勁兒朝一處使,已經很接近于取得武林統(tǒng)治地位,但是無論左冷禪、岳不群都不甘于和他人分享成果,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做武林盟主。有誰記得《天龍八部》中天山童姥修習的是什么武功么?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靈鷲宮下屬的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島島主集體反叛,也算是眾籌模式,可惜目的只是換個 “明君” 虛竹繼續(xù)效忠做奴才。
辛亥革命槍響武昌,其實是湖北新軍的一次大膽眾籌,共進會、文學會眾英雄齊心協(xié)力,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孰料共和功成,元勛隕落,武昌首義總司令蔣翊武兩年后因反袁被槍殺,留下絕筆詩云:“當年豪氣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不過這次眾籌成果還是顯著的,中國從五千年專制政體轉變?yōu)閬喼薜谝粋€民主共和國。
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使地球成為村,也放大了眼界。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拋除你死我活的斗爭觀念,才好悶聲大發(fā)財。個人覺得,這才是眾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