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吃的是一份講究
在九江路上開業(yè)多年的成隆行是上海蟹宴的老行家,每年10月起,總有懂蟹的老饕提早預約,或是三兩成群的日本美食客到成隆行來品新一季的上乘大閘蟹。
論來路,成隆行的大閘蟹從不打陽澄湖的招牌,但保證是“江蘇大湖”的蟹。自2002年起,成隆行的養(yǎng)殖基地從陽澄湖轉移到了太湖,因為太湖是由江蘇海洋漁業(yè)局直管的,所以水質更有保障。
很多上海本地客人是被外地甚至外國客人介紹來的。最明顯的時候,成隆行蟹王府有百分之四十的客人是日本人。而高端商務客人“酒桌上談事”的需求也激發(fā)了成隆行對拆蟹技術的鉆研。
“自己的親戚朋友一起來吃蟹,沒關系,自己拆,有滋有味,但商務人士就不一樣了,既不體面,也不方便。”成隆行負責人這么說。于是乎,掌握熟練的拆蟹技術便成了成隆行員工的基本功,每年考核,同時,這一技藝也收到了許多表演邀請,不經意間讓成隆行的名氣越來越大。
在蟹菜的精益求精方面,成隆行也從沒停止過。一天一百多斤蟹,早上拆中午供,中午拆晚上供,因為蟹肉屬于高蛋白的食材,盡量不進冰箱。做膏出油,出香,腿肉有彈性,有回味的蟹是成隆行的承諾,為了四季供蟹,成隆行的大閘蟹會一直養(yǎng)到6月份,至于蟹粉,成隆行更是有私房的“保鮮法”,以滿足食客對招牌菜禿黃油的癡迷。
不僅如此,所有大閘蟹周邊的產品,成隆行都有自己的配方。比如,用簡單的兩件工具取代蟹八件的繁復;用精挑細選的蟹醋代替大規(guī)模生產的品牌醋;用定制的橙皮和話梅制作醉蟹……
其實,在很多老饕的心目中,吃蟹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從工具到姿態(tài),全是功夫,過去的人很可能一晚上就做這一件事。
無好酒,不成蟹宴
嘬一口肥美的大閘蟹,品一樽陳年黃酒,濃濃酒香中,絲絲江南風情呼之欲出,這就是上海的味道。
從農歷9月到11月,上海君悅大酒店金茂俱樂部將給食客帶來最地道的上海蟹味。
從2002年開始,金茂俱樂部的蟹宴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但每年餐廳都會對蟹宴菜單進行調整?,F在的飲食講究的是健康,因此近年新推出蟹宴菜單在保持傳統(tǒng)的基礎上,更追求健康和清淡,且更注重突出蟹的原味。因為大閘蟹不宜多食,一來口味上覺得“膩”,其次膽固醇含量高,在適度品嘗的情況下保持原味更顯得是重中之重。
冷盤是蟹黃銀鱈魚,金銀兩色分明,口感酥綿,味道兼具蟹鮮與海魚鮮,配姜絲醋食用更添風味。熱菜里出彩的是蟹粉龍鳳粒,龍,即太湖野生蝦仁粒;鳳,即雞胸肉粒,其他主料還有陽澄湖大閘蟹蟹粉和五年陳紹興黃酒。一般一個四兩的陽澄湖大閘蟹的蟹粉可以烹制兩份蟹黃龍鳳粒,雞肉選用的是農家散養(yǎng)雞,蝦肉選用的是太湖野生河蝦。
首先雞粒和蝦仁粒的比例為一比一,放入油鍋里炸熟后撈出瀝油,油溫需達到144攝氏度左右;第二步在油鍋中放入少許姜末,煸香后再快炒蟹粉,蟹粉比例為蝦仁粒的一半;第三步在熬好的高湯中放入少許料酒和鹽,然后放入雞粒、蝦仁粒和蟹粉,煮一分鐘后勾芡;最后灑少許韭黃,出鍋裝盤即可。
此時,菜肴被裝在特制的銀質蟹盤中,猶如一只去蓋的大蟹,香味撲鼻,入口嫩滑,鮮味十足。據說這是一道為外國客人設計的菜式,因為他們比較能接受蟹粉的菜式和蝦肉及雞肉,吃起來口感也非常豐富。
陽澄湖大閘蟹肉質豐滿鮮嫩、蟹黃厚、蟹膏豐,佐以紹興古越龍山陳年黃酒,古人所說的“持螯下酒”即此。溫寒相抵,腥味全除,可令蟹之鮮美更上一層樓。
本邦蟹宴,最正統(tǒng)的上海味道
每年“蟹季”,小南國一定準備好經典的海派蟹菜等待食客,經典清蒸大閘蟹、油醬大閘蟹、文武蒸大閘蟹、年糕炒大閘蟹、香辣大閘蟹 、老上海毛豆燒大閘蟹和咸肉百葉蒸大閘蟹七種菜式,數量不多,但道道都是有備而來。
雖然大閘蟹做法挺多,但無論是大廚還是小南國里的“蟹”行家都推薦清蒸做法。能最大限度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過,一個合格的吃貨一定不會只嘗試一種吃法。很快,一盤海派文武蒸大閘蟹端上桌,這是老上海傳統(tǒng)的大閘蟹烹飪法,用咸肉和腌肉,加小南國特制的醬料蒸出來的。夾起一塊文武蒸大閘蟹,濃郁的湯汁流下來,趕緊嘬一口,再一咬,來自腌肉和咸肉絲絲入扣的鮮香慢慢滲透進肥美清甜的大閘蟹中,兩種截然不同的鮮味互相交融,蟹此時的肉質變得更甜更鮮。
年糕炒大閘蟹是上海人家最傳統(tǒng)的烹飪方法。 濃油赤醬,以濃厚的鹵汁浸潤大閘蟹,肉質鮮嫩,味香濃郁,年糕來自寧波的老字號年糕店,特別軟糯有韌性,蟹的鮮美滲透其中,更是回味無窮。
老上海毛豆燒大閘蟹口味則比較清淡。用蟹黃和高湯勾芡出來特制的醬汁,以毛豆、糯軟年糕與大閘蟹同煮,久煮不爛,年糕更能充分吸收蟹的風味,與蟹味道相互滲透,蟹味濃郁,年糕爽口,毛豆香糯,甚是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