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放量大漲,收出一根漲幅1.76%的大陽線。特別是收盤點位,是中國人特別喜歡的大吉大利數(shù)字2808.08。雖然當年大盤指數(shù)下跌14.31%,但因為有很長的下引線,加之之前2009年的大漲,很多人對2011年的行情還是抱有希望。
2011年年初,A股走出先揚后抑的走勢。1月4日,承接上一年年底的大漲勢頭,上證指數(shù)迎來開門紅。不過,這一勢頭未能持續(xù),一周后即大跌。1月26日起,大盤開始震蕩上行。這一波上漲跌跌撞撞,4月18日最高觸及3067.46點。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A股當年的最高點。
4月18日,受穆迪下調(diào)多家愛爾蘭銀行評級以及美信用評級展望遭降影響,歐美股市大跌。次日,受歐美股市隔夜大跌影響,A股跳空大跌。之前的2月22日,受穆迪宣布將日本主權(quán)信用評級展望下調(diào)為負面影響,A股也是大跌2.62%。從此,之前幾乎不怎么關(guān)注國際信用評級的A股投資者,不得不開始關(guān)心起不知何時蹦出來的以穆迪與標普為代表的國際信用評級。我的印象中,那一年,穆迪幾乎每一次出手都是將評級對象信用降級,從而引發(fā)一次又一次市場震蕩,搞得不少投資者一聽說穆迪二字就心驚肉跳。
4月25日,掙扎幾天后,上證指數(shù)終于跌破3000點,從此,這一看上去不怎么高的點位,竟然直到2014年年底才重新見到。但當時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一開始對股指重回3000點也是抱有希望。直到4月28日股指跌穿30天均線,且在5月初回抽時沒能站上后,我才意識到大勢已去,并將倉位減到最低限度。
這一年的資本市場,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nèi),幾乎都是一個德性,那就是小孩死娘只剩爹(跌)了。而當時的A股,在與海外市場的互動中,一向是跟跌不跟漲。于是乎,海外漲,A股不動;海外跌,A股大跌。因此,在綿綿不絕的下跌中,廣大散戶損失慘重。
造成這一年A股大跌的罪魁,除了不時搞國家信用惡評的穆迪外,還有時不時跳出來嚇人的國際板。這個也許是尚福林想在離任前正式推出的東東,夾雜著對國際與國內(nèi)股市市盈率強行接軌的輿論,讓A股市場聞之變色,不少投資者一聽到相關(guān)消息即夜不能寐,擔心脆弱的市場再次暴跌。
5月23日,黑色星期一。這一天,因為周末尚福林在一個金融論壇上放言,推出國際板的時機越來越近,A股當日暴跌2.93%。這一來,不僅僅是廣大散戶對管理層的隨意表態(tài)嚴重不滿,就連劉紀鵬這樣的學(xué)者也忍不住發(fā)聲,呼吁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不要強行推出國際板,否則將迫使國內(nèi)市場崩盤。
另外,在市場極度低迷的情況下,IPO特別是創(chuàng)業(yè)板的新股發(fā)行似乎一點也沒有適當減少,反而有一種搶末班車似的爭先恐后架勢,這種不顧市場死活的做法,無論如何,作為當時市場的最高主管,尚福林都無法推卸其責任。
這一系列因素,使市場對監(jiān)管層的不滿一下子井噴,各種笑話開始在市場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