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次常規(guī)的月考試卷評析課上,有學生心不在焉,甚至去做其他科目的習題。面對此情此景,及時調(diào)整課堂教育教學模式,一改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轉(zhuǎn)換角色去評析其他同學答案的優(yōu)劣,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也享受到參與課堂教學的快樂。
關鍵詞:評析;放手;參與;快樂
教學案例
“叮零零……”熟悉的上課鈴聲再次響起。筆者邁著歡快的步伐,快速走向講臺。常規(guī)的師生問候之后,筆者準備開始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之前剛剛經(jīng)歷了一次月考,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評講試卷。正當筆者拿著試卷準備評講時,曾經(jīng)的那一幕浮現(xiàn)在我眼前……
一年前,筆者也是帶高三,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講,聽老師評講試卷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學生戲謔地說:“月考虐我千百遍,我待月考如初戀。”那是一次月考之后的試卷講評課,課堂上筆者正對試卷滔滔不絕地評析。偶然間筆者瞥見前面的一個學生根本就沒有試卷,他用手中的筆在草稿紙上胡亂地勾勾畫畫,若無其事的樣子??吹竭@一幕,筆者心中的怒火似乎立刻被點燃。我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并放慢了講課的速度。筆者又用眼睛的余光悄悄地掃了一下教室里學生的聽課情況,這一看不要緊,心中的火苗啊,簡直就像坐上了直升飛機,“噌”地上去了。原來竟有兩三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甚至嘴邊還掛著口水。就連課代表也是……哎,頓時,憤怒、失望、無奈夾雜在一起,心中有種說不出的五味雜陳的滋味。
很快的,在生氣失望之余,筆者突然意識到,這或許是自己的授課方式出了問題。也許是故意想讓不認真聽課的學生出出丑,也許是想給班上的同學來個“殺雞儆猴”,也許是想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模式,總之,筆者立刻調(diào)整了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迅速地喊起王×、張×、李×、鄭××四位同學,讓他們到黑板上來,且讓他們把自己的文言翻譯答案寫在黑板上。這四位學生中有兩位剛才在睡覺,而另外兩位在思考數(shù)學試卷。聽到喊他們的名字,張雨和鄭志強同學似乎還處于睡夢的狀態(tài)中,他們先是一下子站了起來,接著又匆忙地彎下腰去,迫不及待地向他們的同桌求救,之后慌里慌張地在抽屜里急匆匆地尋找他們的試卷。由于王×和李×剛才一味地沉浸在數(shù)學試卷里,以至于筆者在喊他們第一遍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聽到,以致我又再次喊了他們的名字。旁邊的同學悄悄地用胳膊碰了碰他們兩個,這時他們才意識到我在叫他們。不知是恐懼還是羞澀抑或別有他因,他們兩個竟然拿著數(shù)學試卷慌里慌張地走上了講臺。當他們就要邁上講臺的一剎那才意識到自己竟然拿錯了試卷,然后是看到他們兩個滿臉通紅地又跑回座位上拿上語文試卷??吹窖矍俺髴B(tài)百出、尷尬無比的場面,同學們有的在下面竊竊私語、有的捂著嘴巴在偷笑、有的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此時的筆者只是在靜悄悄地觀察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
在小組討論階段,他們在不停地討論著某一個字寫得不規(guī)范,某一句翻譯得不夠準確,某一個重要的文言實詞忘記翻譯了等等。其中有一組的同學在圍繞著一個文言實詞的意義進行充分地交流:張×說這個“軍”字在這里應該是動詞,李×卻說應該是個名詞。正當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時,楊×開腔了,她說這里的“軍”應該是動詞。因為從語法的角度講,使用在兩個名詞之間的名詞通常要活用作動詞的,并且我們的課本上也有這樣的用法。說著他拿起了課本迅速地找到了“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此時站在旁邊的我默默地向他們點點頭,嘴角掛著欣慰的笑容。
在這一過程中,筆者一直在教室的走道里來回走動,并密切關注著學生的反應。很快,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xiàn)了:在充分的討論之后,當筆者要找同學上黑板評析剛才四位同學寫的答案時,全班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自信滿足和快樂的神情,接著是爭先恐后地舉手要上講臺。出乎筆者的預料,張×竟然主動到黑板前給李×的答案做分析。就看她邁著堅定而又歡快的步伐,走到講臺前拿起一支紅色的粉筆,在李×所寫的答案上圈圈點點,從書寫到表達再到翻譯的精準與否,她都做了分析。眼前的一幕讓我瞬間在恍惚中分不清自己是老師還是學生了。
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中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眰ト说难哉Z如黃鐘大呂般在耳畔回響,曾經(jīng)的一幕幕雖時隔多日,但如今仍歷久彌新。眼前的課堂現(xiàn)狀,讓筆者即刻意識到原來課堂教學中老師適時放手也是一種愛!
教學反思
1.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課堂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教支配學,師生的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形式。學生猶如器皿,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滿堂灌。如今應該在教學三維目標的引領下進行課堂教學,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皮亞杰有言:“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的傳遞。”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要我學”的模式向積極主動“我要學”的模式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的完成需要老師的努力與付出。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一味地講授,而是適時地學會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讓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我要學”的目標。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币苍S你還在感慨“做人不做女人,教書不教語文,當教師千萬別當班主任”,你是否還在因為語文課堂上的學生不良表現(xiàn)而耿耿于懷,那就請你在課堂教學中學會“放手”。如此,你會在課堂上看到一張張快樂的臉龐,一雙雙思考的眼睛,聽到一個個精彩的發(fā)言。
參考文獻:
[1]馮克誠.外國教育名家名作精讀叢書[C].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
[2]陳繼英.語文教學的戰(zhàn)略思維與藝術[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