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導學案教學的核心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它體現(xiàn)了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重,改變和提升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提問的隨意性,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顛覆,與此同時也對教師集體備課的協(xié)作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擬將我校高三歷史備課組在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中的成效與困惑見諸筆端,與廣大同仁共同分享。
一、“導學案”編寫過程
設計出高質量的學案是進行學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半年多的導學案編寫中,我們經歷了如下一些過程。
1.“彷徨”中編寫依據(jù)和編寫原則的確立
根據(jù)我校教科室對于導學案編寫的指導性意見和實施細則,在歷史組的統(tǒng)籌安排下,我們高三歷史備課組首先確立了編寫依據(jù)和原則。
(1)編寫依據(jù):在高三歷史復習導學案的編寫中,我們確定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四川省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考試說明》作為編寫的基本依據(jù),這有助于我們在編寫之前再次去研讀“課標”和“考綱”,以做到編寫具有科學性和時效性。
(2)編寫原則:雖然高三教學已進入整體復習階段,但在導學案的編寫問題上,我們依然和高一、高二一樣,確立了主體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時效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創(chuàng)新性原則。
2.“嬉笑怒罵”中編寫程序的制定和編寫分工的確定
在編寫程序這一問題上,我校歷史組在全組同仁討論后,基本達成了共識,即每一課時導學案的編寫,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步驟:備課組備前討論;主備人一次編寫;備課組二次討論;主備人二次修改;備課組長審核;教研組長審核。在分工上,由于高三歷史備課組只有三位老師,我們便把高三一輪復習的導學案分為三個大的部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世界史。分別由三位老師擔任導學案的主備人。
3.“痛并快樂著”的編寫過程
在我校的導學案編寫指導意見中,將每一課時的導學案編寫確定為“學習目標”“知識梳理”“問題探究”“釋疑糾錯”“當堂檢測”“學習反思”和“課后作業(yè)”這樣幾個流程。在這幾個步驟的編寫中,尤以“知識梳理”“問題探究”“當堂檢測”三個環(huán)節(jié)最讓人頭疼。
(1)首先,在“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高三復習不是簡單地對教材專題模塊知識的再現(xiàn),而是需要我們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對教材原來的專題章節(jié)內容進行拆分,重新編輯和整合。經過整合后編寫的導學案,往往是以通史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
(2)其次,在“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高三歷史復習中的探究不是簡單地對重點問題進行探討,而應是根據(jù)新課教學和考試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容易混淆和犯錯的知識點,設置新情景、新材料,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探究。這種探究可以是自主型的,也可以是合作型的。
(3)再次,在“當堂檢測”環(huán)節(jié),在眾多的同行眼中,這個環(huán)節(jié)不應該有什么困難。但事實是,“當堂檢測”題的選擇或創(chuàng)制,直接關系到對這堂課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效果的檢測。在我們看來,檢測題的選擇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而且題的質量要高。
二、“導學案”實施過程
其一是“導學案”在編寫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的一個原則是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注意知識的適度拓展,但要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這是很難做到的。由于我校學生的層次差異較大,所以不同班級的老師和學生對統(tǒng)一編寫的“導學案”都有不同的意見。最好的班級學生能迅速地完成知識梳理且認為探究問題相對簡單,最差的班級學生則只想著上課的時候等老師將知識整理好照抄,其理由是怕自己整理不好,容易出錯。
其二是如何落實學生的課前預習?基于個體差異,課前學生對“導學案”的預習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做得好的學生感到課堂學習沒意思;做得差的學生感到課堂上學不懂。
其三是導學案中“問題探究”有效性如何達成?在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問題探究”是需要學生通過討論來完成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提高能力,但因為時間和能力等原因,設計上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難度和廣度都不能有效地掌握,這是需要編寫者改進和完善之處。當然,整個導學案編寫的工作量非常大,加上又是第一次編寫和實施,所以探究問題的針對性的提高需要時間來打磨。
三、“導學案”實施后的成效與思考
毋庸置疑,導學案教學在我校的推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對我校的導學案編寫的體制提出了一些質疑:
1.“一稿定終身”編制的導學案是否優(yōu)質;
2.導學案的編寫課時在認定上是否過于刻板;
“導學案”是我們學校落實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效載體,它集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新的學習方式于一體,它的實質是“先學后講,教學合一”,原則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要讓它在我校開花。提出困惑,并不是否定它,是想把這件事辦得更好、更扎實、更有效。
當然,課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新的問題和困惑還會出現(xiàn),只要我們堅定地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目標,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不斷摸索和探求,在課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務實,不花哨;面對困惑,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堅信,我們一定會在課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麗的風景,“‘案’漫漫其修遠兮,吾等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