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了解廣州市第五中學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實施的現狀,剖析個案,分析實施經驗與存在不足,得出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如何有效開展,為建立高中游泳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校本課程;課程理念;保障條件;教師資源
一、研究目的
20世紀70年代,校本課程開發(fā)作為課程改革的一股強大思潮被許多國家重視。在我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試行國家、地方、學?!叭壵n程”管理制度,課程決策權開始下放到學校。2000年后,一系列的新課程改革推進了更多學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進程。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新的課程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加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確定了新一輪的改革目標,研制了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現階段,我國體育校本課程已被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多種具有地方特色和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體育項目或體育元素已經在新課程改革中得到體現。如少數民族學校的竹竿舞、城市內的街舞、有氧健身操、瑜伽、跆拳道等項目的開設較豐富多彩。
游泳是體育運動中的一個大項,但由于受場地、氣候等方面的影響,在我國學校體育中只有一小部分學校,而且大多數是在南方地區(qū)有較好場館設施和較強師資力量的學校有開設游泳課程。在此背景下,為了鼓勵推廣游泳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實施,本文以調查廣州市第五中學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實踐現狀為例,剖析個案,為高中游泳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結果與分析
1.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個案介紹
下面從游泳課程理念、課程管理辦法、游泳課程的保障條件、教師資源、救生衣配備情況、教學時間、教學人員、教學組織管理、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及學分認定等方面進行個案剖析,調查研究個案的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實踐情況。
(1)課程理念
第一,游泳這項運動非常適合在南方地區(qū)開展,是一項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的運動。
第二,讓學生掌握水中活動的基本方法,學會蛙泳的基本動作,培養(yǎng)游泳的興趣和愛好。
第三,掌握自救和救生的生存技能。
第四,懂得運用游泳來鍛煉身體和休閑娛樂,促進學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
(2)課程管理辦法
實行層級管理:由學校主管教學的領導及教導處管理,科組統(tǒng)籌,備課組制定學期計劃與進度,各備課組老師實施,積極開展游泳校本課程的教學。
有相關的管理制度,如《游泳課上發(fā)生傷害事故的應急預案》《廣州市第五中學游泳池安全管理規(guī)定》等。
(3)游泳課程的保障條件
游泳場館資源:擁有21×50m標準比賽游泳池一個(室外)。
開課前通過致家長的信,請家長配合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初步的摸查,掌握不適宜參加游泳項目的學生名單。
教學所需用具充足,如浮板、教學桿等。
游泳池備有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桿、救護板、護頸套等。
學校聘請專人負責打掃游泳池的清潔及泳池水質的維護。
游泳課所產生的經費,包括泳池維護、聘請救生員、水費、電費等等,全部由學校承擔,沒有學生任何費用。
(4)教師資源分析
學校體育教師14名,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在年齡結構上,其中5名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在游泳技術技能結構上,1人是游泳專業(yè)水平(曾獲得國家級健將運動員稱號),11人為游泳中級水平,2人為游泳初級水平;均可以勝任游泳教學任務;無人考取游泳救生員證。以上教師資源能保證游泳校本課程的教學,并有運動技術指導上的優(yōu)勢,但無人能承擔救生工作。
(5)救生員配備情況
外聘有資歷的救生員,每節(jié)課有4名救生員。
(6)教學時間安排
全年開課時間安排在上學期9月、下學期5、6月。
上課時間為2節(jié)課連堂上,大約90分鐘。
(7)教學人員安排
每節(jié)課的學生人數約160人左右。每節(jié)課教學人員安排是4位教師+4名專業(yè)救生員。其中3位教師負責不同的教學班,1位教師負責組織不能下水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4名專業(yè)救生員,坐在救生高椅上,時刻關注泳池情況,保證教學的安全。
(8)教學組織管理
教學管理方面嚴格考勤制度,對無故見習、無故曠課者按照學分認定的要求處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上游泳課的同學統(tǒng)一由專門的老師組織其他教學活動。
教學組織上按水平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班。初級班為沒有游泳基礎者;中級班為有一定的游泳基礎,但不能連續(xù)游20米,或不會換氣呼吸者;高級班為能連續(xù)游20米以上,并已經掌握好換氣者。
將50米長度的游泳池,橫向拉水線形成10條泳道,根據水域的深度各組進行分區(qū)教學,中間深水區(qū)安排高級班的學生,兩邊淺水區(qū)安排初級班和中級班的學生。
(9)教學內容
不同水平班設定不同教學目標,安排相關的教學內容。高級班游泳基礎較好的,改進蛙泳技術動作,學習自由泳或仰泳,增進持續(xù)游的距離;中級班有一定的基礎,學習或改進呼吸動作,鞏固提高蛙泳技術,增進持續(xù)游的距離;初級班是不會游泳的同學,運用游戲消除他們對水的恐懼感,培養(yǎng)游泳的興趣,學會浮、漂,以學習蛙泳技術為主。
由于身體原因不能上游泳課的學生統(tǒng)一由專門的老師酌情組織安排適當的陸上練習,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練習、游泳模仿動作練習。
(10)教學評價及學分認定
教學評價將根據不同的水平組,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并進行過程性的自評、互評。
游泳校本課程已作為校內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校本必修課程,共36個學時,學生學滿通過評價將給予2個學分的認定,占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選項教學的22%。
2.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在實踐中的經驗
(1)學校從領導、資金、課程管理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有規(guī)范的課程理念、管理方案及應急預案。
(2)各行政教學班由4位老師同時上課,上課老師全部計算工作量。
(3)游泳課程定為占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中的2個學分,為游泳校本課程的有效開展鋪平了道路。
(4)緊扣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對于不同水平的同學設定不同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策略,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5)課的組織和管理措施得當,分工細致,既關注到了上游泳課的同學,又關注到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下水或暫時不能下水的同學,落實到位。
(6)科組游泳教學師資得到保障,并且由相關專業(yè)特長的老師引領課程實施,為高中游泳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捷徑。
3.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1)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漏洞,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沒有相關游泳課的管理規(guī)定,其監(jiān)管部門及監(jiān)管力度也存在問題。
(2)還需完善游泳校本教材及課程理論體系。
(3)上課人數偏多,特別是中級班,安全方面壓力還是較大,存在安全隱患。
(4)體育教師救生知識、能力有所欠缺,仍需加強培訓。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影響高中游泳校本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實際情況、學校教學規(guī)劃、領導的重視、安全管理、師資力量、課程資源等,以上條件缺一不可。
(2)游泳校本課程的安全監(jiān)管有待進一步完善與加強。
(3)高中學生大部分都喜歡上游泳課,游泳校本課程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積極作用。
(4)游泳是人們的一種基本生存技能,游泳校本課程有很大的開發(fā)前景。
2.建議
(1)國家、地方有關部門應出臺扶持游泳校本課程開發(fā)或實施的政策,出臺有關游泳課的管理規(guī)定。
(2)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游泳教學、救生的培訓,通過定期的培訓、觀摩、交流等方式提高體育教師對游泳校本課程的意識及教學組織的能力。
(3)突出對學生安全意識、自救能力及生存技能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掌握游泳技能。
(4)行政部門加大投資,加強游泳校本課程硬件建設,保證課程開發(fā)的資金,使更多的學校有機會、有條件進行游泳校本課程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吳剛平.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
[2]陳建績,王海增.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05.
[3]蘭勇,黃慶,梁玲,等.普通高中游泳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進行體育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7):74-77.
[4]符壯,徐惠.廣州市中學生游泳教學現狀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04):86-88.
[5]王猛.福建省普通中學游泳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0(0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