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改變以往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地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活動之中,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有效地構(gòu)建探究性學習方式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一、探究性學習在問題討論中的應用
問題討論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活動之一,也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導致嚴重缺乏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從生活入手,說一說哪些是通過雜交育種實現(xiàn)的?(2)雜交育種中蘊含著哪些遺傳學規(guī)律?(3)相對于雜交育種來說,誘變育種有哪些優(yōu)勢?……組織學生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同時也確保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價值獲得最大化實現(xiàn),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做好保障工作。
二、探究性學習在生物實驗中的應用
實驗是生物教學的基礎(chǔ),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墒牵瑸榱丝荚?,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向?qū)W生灌輸更多的知識,我們的實驗教學基本上采取的是背實驗的方式,這嚴重阻礙了實驗價值的展示,更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素質(zhì)教育下,教師要有效地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到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在自主動手實驗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DNA的粗提取與鑒定》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借助“NaCl溶液、二苯胺試劑、塑料杯和試管、雞血細胞懸液、檸檬酸鈉溶液”等進行自主實驗,并記錄下實驗的結(jié)果。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且也能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確保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zhì)水平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進而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xiàn)。
三、探究性學習在開放試題中的應用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為了提高高考成績,我們一直組織學生練習的基本上是一些封閉式習題,越來越多的習題練習給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練習質(zhì)量的提高。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將封閉式練習轉(zhuǎn)變?yōu)殚_放試題的練習,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并在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能力,進而在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例如,已知某人細胞的DNA分子上的一個堿基對發(fā)生了置換,但細胞表現(xiàn)如前一樣正常,請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至少3種)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在解答該題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
總之,在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下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有效地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活動之中,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好基礎(chǔ)性工作。
參考文獻:
林志海.探究性實踐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