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擔憂:如果我不字斟句酌地逐一講解每句話,學生怎么弄得懂,如何去應考?于是,填鴨式、滿堂灌的現象屢見不鮮。最終,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煩,考試成績自然不如意。顯然,這種高耗低效的教學方式必須變革!“少教多學”的理念為我指引了方向。
“少教多學”需要減少教師“教”的時間,增加學生“學”的時間,強調把學生看成學習的獨立個體。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我堅守“少教多學”的理念,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晦澀的文言語句中摸爬滾打。
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我總結出了兩種文言文閱讀少教多學授課方式:
一、“開火車”串譯課文
當學生充分預習,反復誦讀課文后,教師要求其結合注釋及工具書快速自主譯讀課文。隨后,宣布串譯規(guī)則:以句號為單位,按座次順序依次翻譯,譯讀者須說出該句譯文及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及其他文言現象。其余學生認真聆聽并圈點勾畫,若發(fā)現錯誤后能準確糾錯,給予加操行分獎勵。篇幅長的,幾乎人人參與;篇幅短的,參與面也占大部分。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會只關注自己按順序該譯讀的那句而忽略了其余文句的學習,我常會告知,“我們的火車是不規(guī)則運行的哦,希望人人集中精力,句句認真對待?!边@招挺管用的!學生興趣濃厚,精力集中,絕大部分均能認真譯讀,認真聽譯讀,認真糾錯譯,其效果遠勝過教師“滿堂灌”。
二、“小老師”上臺展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文言文學習,部分優(yōu)等生表現出對文言文較強的興趣和領悟力。此時,教師需為他們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能充分展示自我,并激發(fā)其他學生學習的熱情。以課外文言文閱讀講評課為例。據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答題情況,每周評選3名最佳作業(yè)者擔任講評課小老師。課前,教師對其充分指導。課上,3名小老師依次講解相應文段及題目,可抽問其余學生,教師適時點撥、糾錯。當上小老師的學生文言學習熱情日益高漲,其余學生也為能過把“小老師”癮不甘落后,你追我趕。為避免幾個學生獨占講臺的情形發(fā)生,我又放寬了“小老師”的遴選條件,更改為“自愿報名且文言文閱讀中上水平的學生均可參與”。一學期下來,一半的學生都嘗到了當“小老師”的“甜頭”與“苦頭”,也更加理解老師了,更能自主學習了。期末考試中,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平均分上升2分。
這樣通過變革授課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高,真正實現了“少教多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