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交際手段。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面對的是市場經(jīng)濟社會,面向的是世界的大環(huán)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注重信息和交際的今天,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途徑,而口語是最基本的方式。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促使他們的思維觀察、想象、記憶等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利用創(chuàng)設情景、合作交流等有效途徑,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能促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擴大視野。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這一方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了,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而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但漢族學生講韓國語往往缺乏自信,難以開口,總擔心自己會說錯,引大家笑話,于是干脆“沉默是金”。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必須認真地探究不同類型的課文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特點,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從學以致用的觀點出發(fā),運用熱情、活潑、幽默的語言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和語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同時,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以保持課堂語言情景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避免學生厭煩與枯燥感,使學生產(chǎn)生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和渴望表達的良好情緒。
例如:在一次課堂上,我們設計了一個大家都喜歡說的話題——買東西,問大家:你們星期天一般干什么?和誰一起去市場,都買了什么?多少錢?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大家都在熱情地交流著,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在對感興趣話題的討論中,克服了膽怯的心理,增強了韓語口語的表達愿望和表達能力。
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又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有效方式。為避免流于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貼近生活、易于理解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互幫、互助、互講,充分體現(xiàn)“優(yōu)”帶“差”的合作精神。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激勵性評價為主,特別是對那些“差生”,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也感受到解答問題的喜悅。而且要根據(jù)他們的不同表現(xiàn),給予加分獎勵,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聽、樂于聽的習慣
在口語交際中,說和聽都很重要。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忽略“聽”的重要性。聽是說的前提條件,是說的準備階段。教師應要求學生專心地聽,讓他們善于聽出對方說話的要點,只有這樣,才有發(fā)言的理由、發(fā)言的權力,才能圍繞重點,展開話題。在說話時加重語氣,重視語調、節(jié)奏、重音等,這樣,學生更樂于聽、認真聽。因為口語交際是借助有聲語言來實現(xiàn)溝通的。
四、課外拓展,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為了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除了給學生提供表達機會,還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談天說地”活動,讓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單詞從廣播、電視、課外書報等處獲取信息,簡單地說出來給學生聽。通過這種自我編排、自我表述,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面,而且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才能,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還要多組織一些“成果展示,單詞競賽,講故事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無拘無束的語言環(huán)境中盡情地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全面鍛煉和提高表達能力,使口語訓練更上一層樓。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出眾的民族人、開放的世界人,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他們說話的質量,這將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全永根,章翌.韓國語教育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韓國語教育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