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數(shù)千架飛機猶如秦始皇兵馬俑一樣霸氣地陳列在基地中。與別的空軍基地不同,名義上為美軍第309航空航天維修再生團的駐扎基地,實際上是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昂貴的“飛機墓地”。
夕陽西下,在通往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南科爾布路上,笨重的轟炸戰(zhàn)斗機、無人機、直升機、軍用貨機乃至因為電影《壯志凌云》而名聲大振的F-14“熊貓”戰(zhàn)斗機……盡管這些飛機中大部分已經(jīng)報廢,但其價值依舊高達數(shù)百億美元,它們中的很多零部件依舊可以被拆卸下來繼續(xù)使用,有些飛機則會在此維修后重返藍天。
復雜的處理程序
作為重型交通工具,飛機退役后該如何安放?如何做到資源最大化利用?
“防止飛機生銹是飛機場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焙娇兆骷夷峥恕ぞS羅尼科參觀過美國無數(shù)“飛機墓地”,無一例外,要存放大量的退役飛機,干燥的空氣是保證拆卸飛機零部件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
但回收飛機的“剩余價值”零部件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比如,在航母上服役過的飛機就需要進行徹底清洗,因為常年在海上飛行,含有鹽分的水附著在飛機上是飛機腐蝕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所有的油箱、油管也需要全部清空,飛機上某些爆炸性裝置如彈射椅開關(guān)需安全拆卸——拆卸飛機并非一天能完成,因此在開始拆卸飛機前,各種運動部件需要涂上輕質(zhì)油以保證潤滑。
當然,作為可以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如B-52轟炸機,因為美俄兩國簽署削減和限制戰(zhàn)略核武器,其來到“沙漠墓地”后,機翼會被首先拆卸,并放在飛機旁邊以便讓俄羅斯的衛(wèi)星“看到”飛機已經(jīng)停止飛行。
為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戴維斯-蒙森還有冶金廠,飛機龐大的機身也可以被分解回收。
最終會消失?
在美國,如戴維斯-蒙森這樣的“飛機墓地”大概有十幾座,每天大概有數(shù)百名美軍維修人員穿梭在這些飛機中進行拆卸與維修工作。
并非所有的飛機都會被拆除,一些罕見的飛機因為有歷史價值,在抵達“飛機墓地”之后會被真空密封起來,從而保證零部件不生銹。
事實上,除了扮演飛機“器官捐贈者”的角色,很多退役飛機亦會在重新安裝發(fā)動機后重返藍天。據(jù)統(tǒng)計,在過去25年中,戴維斯-蒙森機場大概有21%的退役飛機經(jīng)過維修或改裝后重新服役。
但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復合材料在飛機上的使用越來越多,飛機最終的退役處理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同時,因為可回收金屬越來越少,“大規(guī)模的飛機墓地終究有一天可能會消失”。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的基思·梅納德如是說。
Fiona根據(jù)《衛(wèi)報》《周末畫報》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