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的主要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若情境教育法在中學的課堂中得以運用,不僅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對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會有很大幫助,但在中學生物課堂的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對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行恰當的創(chuàng)設,要明確“知識回歸生活,知識源于生活”的理念,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生物教育;應用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進入新世紀以來,生物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在生物技術方面的技術的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各種科研成果日新月異,各種技術都運用廣泛,農業(yè)、工業(yè)、環(huán)保業(yè)都因生物技術的新興技術的開發(fā)和運用而受益很大。可以說以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生物技術的進步是息息相關的,生物技術的成果也將給人類在走向繁榮昌盛的路上作出巨大的貢獻,生物技術將成為具有無限潛力的產業(yè),并且會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準生物老師把情境教學法引入學科教學,讓學生在貼近生活實際的情況下來快樂輕松的學習生物知識將是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情境教學法,具體指的是在指導教師進行課程講授的過程當中對情境加以設置,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為有效且充分地理解知識,可以切身感受所學的內容,同時主動且積極地回答問題以及考慮問題,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和應用技術知識的掌握。.良好的教學情境能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客觀場景, 營造輕松和諧的情感氛圍,激發(fā)水平適度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內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由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地揭示生物學教學內容, 有助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 學習知識, 領會方法, 提高能力, 體驗美感, 陶冶品行。
情境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有著它獨特的優(yōu)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導課堂的發(fā)展,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在教師的思維模式下來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就是上課教師對某個問題的見解和認知,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的教學成果最終都是要學生來反饋的,學生的思維遭到禁錮談何自由發(fā)展。然而情境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教師和學生的所扮演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從主導者變身成為輔助者和引導者,學生搖身一變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傳統(tǒng)的老師“填鴨式”和“一言堂”的課堂相比,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更有熱情和激情去學習知識,更自覺的思考,從把老師對某個知識或者觀點的認知吸納為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方式轉變?yōu)橹鲃尤ニ伎冀⒆约旱挠^點,不在一味的接受吸收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請老師予以斧正,這樣的學習效果肯定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所不能及的。
二、情境教育的分類和應用
1.自然情境
自然情境要求學生身處自然環(huán)境中,親身體驗、感悟而進行學習。生物的很多知識都來源于自然、來源于身邊,學生在自然中去觀察、去學習無疑能解決很多在課堂上不能直觀感受到的知識的成分的理解和感知,能更加輕松愉悅的掌握知識,興趣更濃厚,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會更牢固,對知識的記憶的時間會更持久,體驗會更加真切。比如對植物相關知識的學習,可以帶學生到課堂外,在亞歷山大的學習環(huán)境中給他們一個輕松學習的機會,不僅學生在課堂外能更仔細的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葉片的形狀上的區(qū)別,還能仔細區(qū)分各種植物的特征,把所學習的課本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就變得很容易,在知識的記憶過程中就能縮短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時間段,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都是起到積極作用的。通過現場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情境教學, 教學形式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 思維活躍, 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顯著。
2.學科化情境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利用本學科的魅力,要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現學科知識相關的特色、過程和實際應用等方面,這樣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闡明生物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價值,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基因工程時,教師設計了如下情境:我國近年來多次出現轉基因食品的相關事件,比如家樂福超市售賣轉基因大米、我國嚴禁非法銷售轉基因食品等。然后教師提出“為什么轉基因食品不安全”,引導學生用生物知識來解決生物學科問題,體現了生物知識的價值。
3.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充分注重知識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利用生活中不勝枚舉的例子,通過生活現象來創(chuàng)設生物教學情境,注重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將生物知識用于生活的同時也在生活中學會更多生物知識。.例如在基因知識的學習中,血友病是患者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的遺傳病,英國歷史上的維多利亞女王是王室血友病的來源,她的兩個女兒是基因攜帶者,一個兒子是血友病患者,這個兒子的女兒是攜帶者,這個兒子的外孫成為患者?,F在人們不斷地研究如何治療各種遺傳疾病,我們需要先了解遺傳病的發(fā)病機理。這時,學生們聯(lián)系了生活中常見的遺傳病,比如紅綠色盲、白化病等,進而使學生思考并理解了遺傳病的遺傳機理,學會了基因遺傳的生物知識。
總之,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生物教學過程中,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能讓學生更加容易感悟和理解生物知識,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知識投射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找到知識的運用的例子并更好的幫助學生把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情境教學法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了情境教學法對于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的優(yōu)勢,要敢于改變傳統(tǒng),把情境教育法運用到課堂中并加以推廣,提高生物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進步,做到全方位的發(fā)展,鍛煉學生的能力,開拓學生的生物學視野,提高了的生物學素養(yǎng)必將促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陳文娟.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3(2).
[2]劉偉芳.高中生物的情境墩浮探究[J].中華少年,2013(1).
[3]陳淑春.談高效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