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庭珍作為云南詩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還未被廣泛研究,尤其是其詩作本身,還未有人從內(nèi)容及體貌風格方面細究。本文簡介其生平,從其詩作內(nèi)容中分出主要的六類進行解讀,并試窺探其不同體裁的特點及其師法來源,試圖勾勒出筱園詩較為完整的面貌。
關鍵詞:筱園詩 生平 內(nèi)容 體貌風格
一、生平概況
朱庭珍,原名庭凱,字舜臣、小園、筱園,號詩隱,滇南石屏州(今云南省石屏縣)人。生于1841年,卒于1903年。袁嘉谷《朱孝廉小園墓碑》①和方樹梅《滇南學者生卒考·石屏朱庭珍》②皆有記載。
朱筱園生于山東,自幼聰明且篤于詩書?!赌虑逄迷娾n》自序云:“蒙自束發(fā)受書即解聲韻,視書如性命?!雹燮邭q因父改官京縣而隨父任;九歲隨父任登州;十六歲返滇中而值漢回交戰(zhàn),多戎馬輾轉;十七歲娶丁氏為妻。④后參加科考,三十五歲(1875)鄉(xiāng)試中副榜,此后數(shù)十年間又三中副車。光緒十一年(1885),受邀入《云南通志》局。光緒十四年至光緒十六年間(1888—1890),連續(xù)會試,被放則滯留京城,落第則與友人游賞酬答,后歸滇。1891年續(xù)娶季氏;1894年經(jīng)正書院聘為閱卷;1901年參修《永北直隸廳志》;1902年赴汴會試,次年放歸;1903年卒于會澤。
朱筱園詩集《穆清堂詩鈔》和《穆清堂詩鈔續(xù)集》存于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赌虑逄迷娾n》三卷,包括《鴻泥集》《抱膝集》《抱膝后集》《昆池集》上與《昆池集》下。《穆清堂詩鈔續(xù)集》五卷,為《寓巢集》《公交車集》上與《公交車集》下,卷四、卷五為《蓮湖集》?!独m(xù)集》自序云:“……編丁亥戊子所作為《寓巢集》,編計偕北上及己丑都門、庚寅旋滇之作為《公交車》上下集,而辛卯以來為《蓮湖集》,殿之,聊刊以續(xù)前編?!雹萦纱丝纱笾峦浦T集所作時間。
二、詩作內(nèi)容
朱筱園詩作一千二百余首。內(nèi)容上大致可分為詠史懷古、山水紀游、雜感、紀事、酬唱交游及詠物。除此,還有體現(xiàn)云南特殊民俗風情的詩,如《星回節(jié)》,另有悼亡詩、論藝詩、游仙詩,但這幾類數(shù)量較少,不贅。
1.詠史懷古 筱園集中多此類詩,尤其《鴻泥集》,是少時隨父各地宦游而寫下,《公交車集》上下兩部亦多詠史懷古,是上京應試前后一路所見所感。
朱筱園仰慕前賢,幾乎每至一處都會去探尋相關文化名人足跡,發(fā)思古之幽情?!而櫮嗉分?,所游覽古跡即其一路由北京出發(fā),經(jīng)吳、魯、楚、黔等地,最后抵滇。例如在山東,朱筱園寫下的詩篇就有《東方曼倩故里》《陳思王墓》《馬周故里》《鄒縣謁孟廟》《鐵公祠》《魯連臺》等;在河北,則有《張桓侯故里》《黃金臺》《鄴城行吊高神武》等;歸滇后,更是寫下滇南懷古八首。后期由于科考,沿途經(jīng)湖南、安徽、江蘇、上海、天津,被放后又在京城游覽名勝,因此又寫下不少詠史懷古詩。
在這些詠史懷古詩中,作者或憑吊古人,或感懷歷史事件,或評議古人古事,或觀照當下,都表現(xiàn)出厚重的歷史感。如《魯連臺》:“一炬阿房盡,關河百二空。再傳爭失鹿,百尺自冥鴻。戲馬悲斜日,真龍冷大風。何如嚴瀨叟,名與魯連同?!北憩F(xiàn)了一種闊大的蒼涼和無奈之感,最后發(fā)出感喟:不如像嚴陵一樣隱遁世間,尚可留得同魯仲連一樣的好名。再如《余忠宣公祠》:“如雪江濤卷血花,圍城米盡夜量沙。六年苦戰(zhàn)生三矢,五畝寒塘死一家。故國魂歸應化鶴,靈祠香盡只棲鴉。前元科目公無愧,守墓詞臣亦可嗟。”起句悲壯,次言婉言戰(zhàn)事之無奈和軍中凄苦;頷聯(lián)述事,筆觸沉重;頸聯(lián)感懷,寫得出彩,昨之悲壯尤顯今之荒涼;尾聯(lián)一轉,謂公于功名應無愧,自己更合嗟嘆。又如《黃鶴樓》,將歷史感融于景物中,實虛相次,顯得更為空遠。
值得注意的是,后期的一些詩,已很難簡單地歸為詠史懷古或山水紀游詩,作者一改前期純粹寫景或詠史的筆觸,將寫景與懷古糅合起來,有的甚至融入身世之感,動人愈深。
2.山水紀游 筱園山水紀游詩可以和詠史懷古詩相媲,其游蹤所至,有詠史懷古,亦必有山水紀游。此類詩多寫山水風光以及所到一地之所見所感,啟人性靈,姿態(tài)生動。如置于詩集卷首的《蓬萊閣紀游八首》,描述其在蓬萊閣所見景象并生發(fā)感慨。如第一首:“海氣不上蒸,秋空翠可攬。一色窮本冥,萬象破陰慘。積水浮大千,叢花簇菡萏?!弊兓療o窮,中羅萬象。第二首中“島嶼青破碎,風濤日震蕩”“天容混水色,萬里入蒼莽”兩句,亦佳。
筱園山水紀游詩,從內(nèi)容上看,可略分三類:一是純粹寫景,描摹山水,表現(xiàn)對水光山色的動情;二是以理入景;三是以情入景。純寫景者,如《雨后看明湖諸山》《千佛山》《珍珠泉》《北極閣》。這些作品,極盡描摹之能事,歌行一氣而下,五古景隨人移、層層轉入,七古氣勢磅礴,五律別致姣好。如《千佛山》,表現(xiàn)山勢之特殊,謂之“高壓千芙蓉”,隨即筆力一重——“靈根插地肺,瘦骨撐寒空”,奇警瘦健。隨后寫罡風、怪石、樓觀、溫谷等,如蓮之初開層層寫去。以理入景者,多顯理趣,表現(xiàn)作者對世事人生的思索。五律如《曉雪》:“破曉天如明,湖山皓欲平。觀空悟生滅,積厚入光明。風細飛無力,林疏碎有聲。忍寒思踏雪,心跡愛雙清?!蔽骞湃纭秾る[真洞遂至櫻桃園》:“地僻石先瘦,土厚氣暗培。試茗味源水,觀空窺化機。望澤入晴愜,習坎人志怡?!币嘤删叭肜??!暗仄仁?,土厚氣暗培”句實亦“養(yǎng)氣”說之所衍。以情入景者,五律如《湖上遇雨》:“湖盡接山色,青山斜抱湖。微風動楊柳,薄雨灑孤蒲。亭榭涼如暝,煙霞淡欲無。一聲花外磬,寂寞客心孤?!鼻叭?lián)皆寫景,尾聯(lián)陡轉,道出客途寥落之感。七律如《宿河底■山寺》,前面寫景,尾聯(lián)“華年浪跡成何事,枕上還家愴夢魂”直接感慨,表現(xiàn)壯年浪跡之無奈和故國之思。此外,還有議論入景者,如《石虬亭歌》《玉案山》;敘述入景者,如《桃源洞》,等等。有些詩篇更能將議論、敘述與寫景相融,愈顯渾厚。
3.雜感 筱園雜感一類的詩頗多,多為律絕?;蚋杏谥心炅b旅,或感于科考失意,或感于戰(zhàn)事,等等,這類詩或憂思深切,或感喟無端。
如《苦雨》:“苦雨連宵不肯晴,短檠孤坐耐殘更。濕云貼地飛無力,病葉鏖風戰(zhàn)有聲。跋浪鯨鯢方偃蹇,逼人蛙黽正縱橫。憑誰解識天公意,要向昆池洗甲兵?!笔茁?lián)點題,寫出愁悶無端之感。頷聯(lián)前句承前,后句有力,“鏖”“戰(zhàn)”兩字透露作者心中波瀾。頸聯(lián)下筆亦是雄健,大浪方息,蛙聲又起,胸臆簡直無可排遣。尾聯(lián)婉言戰(zhàn)事,謂如此苦雨,是為洗昆池甲兵。整首意緒飽滿,感慨至深。又如《后有感》⑥其一:“憔悴麻衣滿淚痕,流離身世負親恩。他鄉(xiāng)歲月驚游子,故國松楸隔夢魂。渡海有心隨皂帽,種瓜無路覓青門。紛紛蠻觸爭蝸角,皎日何曾照覆盆?!笔茁?lián)點出身世流離之感,頷聯(lián)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頸聯(lián)謂欲隱無門,末聯(lián)感喟時事;整首詩對仗工整,氣脈連貫,感情深摯。再如《京師送春》:“微白月斜墜,輕紅花亂飛。春風不相待,今歲又先歸。京洛緇塵滿,名山素志違??諏⑿囊淮纾f里逐流暉?!边@是朱庭珍五十歲時再次應恩科考所作,因再次落榜而內(nèi)心失意。再如《旅夜抒懷》其一:“莽莽兵戈逼歲闌,西風搖落客衣單。游梁久病相如渴,去魏誰憐范叔寒。鶴立雞群徒自苦,鵲巢鳩占敢求安。依人畢竟非長策,休向朱門鋏再彈?!钡莱鲆廊四幌碌臒o奈之感,欲去無計,滿懷抱負只徒增痛苦;末聯(lián)謂依人非長久計,不欲復彈鋏于人。有濃重的身世之感。
筱園這類雜感詩,多從自身感慨出發(fā),筆觸深沉,感人心肺。
4.紀事 筱園詩有直接用長篇或短篇來紀事者,其中有很多與滇中戰(zhàn)事有關。
筱園十六歲(咸豐六年,1856)歸滇中,正值漢回交戰(zhàn)⑦。此前漢回人民已多有相斗事⑧,《民國新纂云南通志一·卷六》載:“(咸豐)六年六月臨安官兵攻回攏,失利。守備沈裕后死之。回攏、曲江回民推馬如龍為首……”感于戰(zhàn)事不斷,他寫下《紀事》十首。如其一謂:“井鬼妖星現(xiàn),昆明劫火新。何辜殲異族,不肯視同仁。鐵勒辰鳴鏑,銀刀午脫巾。封疆藏斧鉞,談笑定邊塵。”“井鬼”“妖星”,表現(xiàn)戰(zhàn)事之激烈。頷聯(lián)具悲憫情懷。《亂后至臨安》一組感懷詩即其亂后所見所感。
再如《岑大中丞克大理杜逆伏誅全滇悉平爰賦長歌以紀始末時癸酉十月也》,癸酉年即同治十一年(1873),全詩敘述岑毓英攻克大理、俘獲杜文秀的過程及最后功成封賞。《民國新纂云南通志一·卷六》載:“(同治)十年二月岑毓英克澄江府。十一年五月楊玉科克大理上下關。九月岑毓英克曲江。十一月岑毓英督師西征。岑毓英楊玉科克大理府。十二年岑毓英凱旋?!庇帧睹駠伦朐颇贤ㄖ疚濉ぞ硪话侔耸弧份d:“(同治)十一月毓英督諸君斷賊援,直薄大理,城下合圍,用地道破之……逆黨以半年為期,毓英陽許之,密傳楊玉科選死士數(shù)百,同太和縣入城受降,嚴布重兵,城外定期夾擊,坑賊數(shù)萬……大理肅清。復督諸軍攻順寧、云州、騰越,皆下之。全滇底定?!笨膳c詩作內(nèi)容相印證。
再如《正月十五日行省記變》《滇池哀》《省兵行》《悲威楚》《星園即事》《昆侖戰(zhàn)》等,作者亦多用長篇來表現(xiàn)。還有一些長篇詩,紀人又紀事,如《悼葉榆》《羅平孫孝子詩并序》。這些紀事大都能于史書中考索本末。
5.酬唱交游 筱園詩中多有酬唱交游之作,一般由題目可略知其事。如《懷孫菊君清元孝廉》:“詩瘦人愈瘦,奇才不救貧。與君俱作客,昨夜夢相親。羈旅文章賤,干戈歲月新。窮邊多瘴癘,珍重苦吟身。”再如《偕李秋航榮愷游龍泉書院》《偕李穎卿熙文訪蛻園故址》《次韻和熊仲山家彥觀察》《題劉熙齋仲懷太守澮濱歸釣圖》《懷楊竹溪高德孝廉》《送舍弟竹虛芬蘭卿庭翰旋里》等,或表現(xiàn)與友人之深厚情誼,或表現(xiàn)與友人賞游之樂。
值得注意的是,1886年蓮湖吟社成立?!霸娚缡加诒纾ü饩w十二年,1886)迄戌子(光緒十四年,1888)已三年矣。其例每月?lián)袢找粫?,公宴于集翠軒,風雨無阻,同人以次為東道主,至則各處一月所作,互相就正,錄其佳者,傳示同好……”⑨筱園被諸友推為社長,此后與詩友切磋頻繁,詩中多了一系列題為“社題”或吟社同人共題的作品。如《九日登螺峰頂望昆池放歌社題》《題錢南園侍御杜少陵垂鞭■音妥鞋圖社題》《拓邊樓晚眺社題》《十二月十九日吟社同人公宴集翠軒為蘇文忠公壽即題遺像》《白水讖社題》《鳳凰來社題》《鸚鵡夢社題》《青城哀社題》等。由這些作品的題目可推知當時盛游景況。
6.詠物 筱園詩中亦有許多詠物之作,或純粹詠物,或兼重寄托。
其中有許多詠梅之作。如《月夜梅花下作》:“露重濕花光,花涼夜亦涼。枝疏疑帶雪,影瘦不因霜。幾點碎云碧,半林明月香。綺窗春到否,獨立感蒼茫。”頷聯(lián)寫出梅花清韻。再如《唐梅行》:“昆明劫火燒半死,疏花怒著冰霜中?!庇刑亓⒐掳林??!豆缟剿吕厦贰贰澳迷朴饔颀埗罚难r招仙鶴來”一聯(lián)極為生動,設想奇絕而骨力勁健。此外還有《硯山老梅》《憶龍泉觀唐梅》《再憶龍泉觀唐梅》等作。
筱園筆下有一系列其他的詠物之作。如《亦園古松》:“偃蹇如龍臥,根盤數(shù)畝苔。冰霜憑正色,天地老奇材。劫火市朝變,濤聲風雨來。歲寒誰作伴,孤鶴夜鳴哀?!敝卸?lián)佳。尤其頷聯(lián),氣象正大,道出遒勁之姿。《瀘江枯松歌》亦寫松。再如七古《水仙花》寫其幽潔,首句“湘君踏月開宮鏡,凌波一笑晚妝靚”有仙人之姿。寫茶花如《文廟紅茶花歌》《蕩山寺即感通寺白茶花盛開花下有作并序》,寫牡丹如《交峰寺看白牡丹》《崇效寺看牡丹》《綠牡丹歌》,其他如《楊花》《宋柏行》《龍祠老桂》《十■??春苫ā贰秲?yōu)曇花歌》《雪》,等等。
另外,在《蓮湖集》中還有一組詠物詩,如《輪船》《鐵路》《海軍》《電報》《泳氣鐘》《輕氣毯》《電氣盒》《煤氣燈》。這些事物是近代以來海外傳入,筱園以古意入新事物,亦頗為新奇。
三、體裁風貌
朱筱園詩作體裁幾乎囊括所有,然而每一種體裁內(nèi)容上各有所側重,例如律絕側重抒情感懷,觀照身世歷史;歌行、古體則側重紀事。這實與各體裁適合表達的內(nèi)容范圍有關。如五律和七律就不能成為完整純粹的紀事之手段。而于歌行體,篇幅可長可短,故鋪排恣縱騰挪跳宕。筱園諸體并行不悖,皆有可觀者。
首先,是七律。筱園七律二百三十八首,幾占五分之一?!扼銏@詩話》云:“七律以工部、右丞、義山為法,參以東川、嘉州、中山、牧之,須求高壯雄厚,不涉空腔,乃是方家正宗?!弊髡哌@樣的詩學思想,也反映在其詩作中。
筱園七律,較多地能見到老杜影子。卷首李坤題詩云:“平生宗法杜少陵,猶棄棄皮取其骨。句奇語重律細嚴,采色■氣蓬勃。”⑩語重,氣蓬勃,在詠史懷古和雜感詩中隨處可見。如《旅夜抒懷》其二:“滴殘蓮漏夜迢迢,叢桂鄉(xiāng)山入夢凋。風葉戰(zhàn)酣秋氣冷,燈花挑碎客魂消。邊隅劫運蛇吞象,亂世功名狗續(xù)貂。百頃異湖山數(shù)疊,浮生深悔負漁樵。”“戰(zhàn)酣”二字可謂重筆,以風葉極輕之物配以“戰(zhàn)酣”這樣的詞,反差極大,暗合外部環(huán)境和作者心境。頸聯(lián)精警沉重,酣暢淋漓。末聯(lián)發(fā)感慨。再如《春望》:“天涯春色滿東皋,林鳥沙鷗笑客勞。出岫云低難作雨,鳴風松老易成濤。揚雄少日耽詞賦,潘岳中年感鬢毛。玉汝窮愁供著述,天心原不忌吾曹?!睂懢啊⒂玫?、感懷融于一體。再如《大梁懷古》其五,議論、用典、描景,中可見滿腔悲憤。以上所列舉之例皆運筆從容,氣力渾厚,實從杜詩中來,其中氣味宜細品之。
筱園還學義山。義山詩隱約密麗,用事精遠,筱園有《七夕詞效玉溪生體》四首,企圖步法義山。其所用字眼如“閬苑”“錦瑟”“梧桐”“蓬山”“驂鸞”“碧落”等,亦從義山篇中來,其中“梧桐寶落鳳凰棲”一句從老杜“碧梧棲老鳳凰枝”句中來。這四首或化用義山句,或化用義山詩意,乃至用韻都是義山所常用。在筱園其他詩中,絕難見到這樣的字眼堆積。作者題目已有明言,取法義山之說自無可疑者。
此外,劉夢得詩法亦入其詩中。夢得有詩《西塞山懷古》:“王■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边@是詠史懷古詩中的名作。筱園亦有《感興》篇,五首其二:“兵戈望斷秣陵秋,荊棘銅駝歲月遒。半壁地沉牛斗氣,六朝天設帝王州。空傳虎旅屯京口,未見龍驤下石頭。為問征南諸將帥,江山形勝幾時收?!斌銏@篇不僅與夢得在同一韻部,且氣味上有模擬之跡。首聯(lián)皆從大處著筆交代背景;頷聯(lián)敘事且皆用數(shù)字起句;頸聯(lián)感懷;尾聯(lián)敘述描景,中含不盡感慨??梢哉f這是自身感慨加上刻意模仿學習的結果。
除了以上內(nèi)容,筱園還兼取山谷。筱園論七律作法,認為應以杜王李為法,此外,“唯拗體、吳體,宗杜須兼山谷,取其生造,于高老中時出瘦勁,以助姿峭。”筱園詩集中有《感遇仿山谷演雅體并序》四首,其序云:“……又山谷集有演雅七古長篇,逐句各詠一物……予客游既久,……并仿演雅之例,每句各演一物,連綴成文?!眥11}其中亦學山谷以各種小動物為喻,頻頻用典。“飲霞未必蟬終餓,吠日何來犬亂鳴”“蠹月妖■工匿影,螫人鬼蜮暗含沙”等不失為好句。若以唐宋風格之異來看,筱園七律習唐詩為主,兼取宋詩理趣。
其次,是五律。五律學唐人最佳,情韻兼勝,高古渾厚,自是上品。《筱園詩話》云:“五律以杜為法,參以太白、襄陽、右丞、嘉州,已備其旨?!斌銏@五律亦頗能煉字,其佳處筆力沉雄,頗有好句,且結尾收剎得住,有錯落鏗鏘之感。試取其例?!读⑶铩罚骸耙蝗~下庭柯,西風奈晚何。雨驅殘暑凈,秋到異鄉(xiāng)多。勛業(yè)歸黃發(fā),生涯辦綠蓑。未須感搖落,昨夢狹煙波。”首聯(lián)陡起,情感充沛;頷聯(lián)舒緩,頸聯(lián)警策;末聯(lián)承上以發(fā)感慨。杜甫《天末懷李白》云:“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此首顯然用老杜韻,且有意模仿其法度,如首聯(lián)由涼風寫起,頷聯(lián)寫秋,頸聯(lián)感慨生涯,且名詞動詞之間的組合方式一致,末聯(lián)宕開一筆,側寫旁敲。再如《老鷹崖》:“鳥道盼天半,行人冒翠微。亂云篩日影,老樹鼓風威。破凍幾能語,凌空似欲飛。何須擊凡鳥,城社竄狐肥。”首聯(lián)起得平;頷聯(lián)振起,“篩”“鼓”用得有力,且運實入虛,煉字極佳;頸聯(lián)紆徐,較平;尾聯(lián)情感又起。整首詩法度合宜,尤以頷聯(lián)最出色。再如《宿和木■山寺》首句起得有力;次聯(lián)描景;頸聯(lián)“毒水冥茫綠,蠻花慘淡紅”奇,形容入神;尾聯(lián)又應和首聯(lián)。又如《酉陽驛夜宿》一詩,整體渾厚,不僅在用字上,情感亦深,氣脈流轉;中二聯(lián)佳。
再次,是古體。古體詩在其詩集中也大有分量。于五古,《筱園詩話》謂:“五古以神骨氣味為主,愈古淡則愈高渾……蓋五古須法漢、魏,及阮步兵、陶淵明、謝康樂、鮑明遠、李、杜諸公,而參以太沖、宣城及王孟韋柳四家,則高古清遠,雄厚沉郁……”“作五古大篇,離不得規(guī)矩法度。所謂神明變化者,正從規(guī)矩法度中出,故能變化不離其宗?!甏笃铋L于此,往往敘事未終忽插論斷,論斷未盡又接敘事;寫情正迫忽入寫景,寫景欲轉遙接生情;大開大合,忽斷忽連,參差錯綜,端倪莫測……”筱園論詩主張兼收并蓄,這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也有體現(xiàn)。如山水紀游尤以謝康樂為宗。如《游趵突泉》末句“坐待明月上,山水含清暉”直接用大謝句,知其熟習康樂詩也,而《千佛山》《佛峪》等對景物的描寫也見出端倪。其詩話中“山水詩以大謝、老杜為宗,參以柳州,可盡其變矣”{12}亦可為證。其長篇紀事詩則宗老杜,如《悼亡詩為先室丁孺人作》五首夾敘夾議情景交融真摯感人,《謁升庵先生祠三十韻》筆力沉著感慨深沉。
于七古,筱園亦時有師法前人之作,如《蓮華禪院看荷花用東坡定惠寺海棠詩韻》,全首步東坡《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詩韻,東坡所寫為海棠,筱園所寫卻是蓮華禪院的荷花。再如《古藤書屋八詠為張雨田春澍姐丈賦定武蘭亭肥本》《送李穎卿熙文之曲郡迎其兄櫬即題其湘江曉行圖后》《羅平孫孝子詩并序》等,也都展示了其騰挪的筆力?!扼銏@詩話》謂:“七古以才氣筆力為主,愈變化則愈神明,樓閣彈指,即現(xiàn)虛空,故不妨兼唐、宋諸家眾長,示其大也……七古以杜、韓、蘇三公為法,而參以太白、達夫、嘉州、東川、長吉及宋之六一、半山、山谷、劍南,金之遺山,明之青丘,皆有可采。揮灑凝練,蒸起變化,備于以上各家。善取兼師,集眾妙以自成一家可也?!?/p>
于歌行體,筱園作品亦不少,讀來一氣直下。筱園雖亦多參眾家,然而形式上更為自由,句式用韻靈活。如《筇竹寺新■五百羅漢歌用東坡吳道子畫詩韻》,全首步東坡《鳳翔八觀并敘其三王維吳道子畫》詩韻,然而作者有意突破東坡體式,多為七言,偶雜九言句式,有時兩句一韻,有時一句一韻,不受束縛。再如《優(yōu)曇花歌》《唐梅行》《畫竹歌為劉蔭堂安科刺史作》等。
三、結語
總之,筱園詩取法多家,于詩中各有線索可尋。總體上看,是雄渾一路?!缎伦朐颇贤ㄖ尽吩疲骸笆林焓希栽娒フ渲饔冉艹?。蓋篤守家學,取法于杜,取俊于李,取艷于玉溪,取幽于長吉,取奇于昌黎,取縱橫變化與蘇、黃。于元師遺山,于明師青邱、獨鹿,于清師牧齋、道諼、彭城、秀水,而尤心折船山。庭珍早歲之作,才氣縱橫,法度完密,模范山水、詠懷古跡之作,尤為精到。至晚歲則純?nèi)巫匀?,不復若前之鍛煉而自合矩■?!斌銏@學詩,其得在于取法多家,總體雄渾穩(wěn)健。然而亦有不足之處。誠如其自序所言:“蓋限于天者半,囿于人者半?!斌銏@詩取法多家,此學詩者所宜。例如學杜,筱園能味得其妙,得其法度,此其所得。然而相較之下亦略有不足。再如學義山,其對仗稍嫌刻意生硬,略乏情韻。朱筱園詩,時人評價頗高。徐世昌《晚晴■詩匯》稱其詩:“蒼堅雄渾,亦滇詩之翹楚?!痹偃纭赌虑逄迷娾n》序后題詞,彭瑞毓更是盛贊“豈但滇南詩第一,目中如汝竟無人”,此評太過,但亦顯示了朱筱園詩對當時云南詩人的影響。
①② 張國慶:《云南古代詩文論著要輯》,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328頁,第330頁。
③{10}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序,第155頁上,第158頁下。
④{7} 李艷蕾:《朱庭珍行年考略》,《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4期,第53—60頁,第53—60頁。
⑤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續(xù)集·卷一》序,第246頁上。
⑥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第217頁。
⑧ 周鐘岳:《民國新纂云南通志一·卷六·大事記六》。
⑨ 1984年昆明市志編纂委員會:《昆明市志長編卷五·古代之五》,第544頁。
{11}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抱膝后集》,第211頁下。
{12} 張國慶:《云南古代詩文論著要輯·筱園詩話》,中華書局2001年版。
參考文獻:
[1] 周鐘岳.民國新纂云南通志一·卷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2] 周鐘岳.民國新纂云南通志五·卷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3] 張國慶.云南古代詩文論著要輯[M].北京:中華書局,2001.
[4] 張國慶.云南古代詩文論著要輯·筱園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1.
[5] 李春龍審訂.李春龍,江燕點校.新纂云南通志·卷七十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6] 李艷蕾.朱庭珍行年考略[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4).
[7]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
[8] 云南叢書集部之七十一·穆清堂詩鈔續(xù)集.
作 者:黃佳娜,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在讀文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獻學。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