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才子佳人小說歷來被眾人研究,它是一種特定時期的產物。雖然《飛花詠》這部“才子佳人”小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但是很少被納入研究的范圍,所以很有必要對作品《飛花詠》進行分析,理解其存在的價值。本文分別從《飛花詠》作者、命名、主要內容、詩歌功能、人物形象等方面具體論述。
關鍵詞:才子佳人小說 《飛花詠》 詩歌
一、才子佳人小說的概述
才子佳人小說產生于明末,興盛于清初,很多人認為“才子佳人小說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特指明末清初產生在《金瓶梅》和《紅樓夢》之間的一大批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戀愛為主題的作品?!眥1}
才子佳人小說是一個重要的小說流派,也是一種特殊的文體。是世情小說的一個分支,但它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特色。才子佳人小說是特定時期的文學產物,雖然在文學史上受到的評價歷來貶多于褒,但是它在中國小說史上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鏈條,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才子佳人小說的主要特征:(1)題材內容上多描寫才子佳人即青年男女,(多為名門貴族,也有普通百姓)的戀愛婚姻;(2)情節(jié)結構是三個核心場面:“因詩相慕,排除障礙,夫妻團圓”{2};(3)篇幅都不長,均在三十回以內,多是十回到二十回,少量的作品有五十回;(4)敘事方式,逐步在實現民間敘事向文人敘事過渡。
著名學者林辰認為:“判斷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說,主意依據它特定的情節(jié)結構程式:一見鐘情,私訂終身,撥亂離散,及第團圓?!边@一時期出現的主要作家有天花藏主人、煙水散人、步月主人等,主要有開山之作《鼓掌絕塵·風雪集》,著名作品《玉嬌梨》《平山冷燕》《定情人》《飛花詠》等。
歷來對才子佳人小說的研究側重于類型化、文化透視、演變歷程、總體概括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對具體作家及其作品(如天花藏主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對作品《玉嬌梨》《定情人》的研究較多,但是對作品《飛花詠》僅有少量研究。本文就對《飛花詠》這部作品進行嘗試性探討和論述。
二、《飛花詠》簡析
(一)作者和作品
《飛花詠》又名《玉雙魚》,沒有署作者姓名,清初刊本,共十六回,有天花藏主人作序于素政堂。與天花藏主人相關并且今傳世的才子佳人小說有十三部,以著、編次、述、序等不同方式出現,代表作有《平山冷燕》《玉嬌梨》;作品流行廣泛,在戲曲界引為素材、表現為傳奇劇。在18、19世紀時有英、俄、法多種譯本,在歐洲影響廣泛。乾隆年間吳航野客編《駐春園小史》曰:“歷覽諸種傳奇,除《醒世》《覺世》,總不外才子佳人。獨讓《平山冷燕》《玉嬌梨》出一頭地,由其用筆不俗,尚見大雅典型。”可見他對這兩部作品及作者的推崇。
《飛花詠》是一部優(yōu)秀作品,它不僅反映了豐富的生活變化而且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它描寫了昌谷和端容姑曲折離奇、重續(xù)姻緣的故事,同時也描繪了昌、唐、王、端四個家庭的諸多變化。兩位主人公唱和《飛花詠》詩,相互傾慕,私下訂盟?!肮驶ú伙w,安能有飛花之詠?不能有前題之飛花詠,又安能有后之和飛花詠耶!不有前后之題和飛花詠,又安能有相見聯吟之飛花詠耶?唯有此前后聯吟之飛花詠,而后才婉轉其相逢也?!眥3}
(二)主要內容
《飛花詠》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曲折離奇,情感真切。昌谷和端容姑的愛情很是“顛沛流離”,其間多次離開父母,被小人陷害,但兩人意志堅定,最終結合,正如天花藏主人在《飛花詠序》中提到的“金不煉,不知其堅。檀不焚,不知其香。才子佳人,不經一番磨折,何以知其才之慕色如膠,色眷才似漆?雖至百折千磨,而其才更勝,其情轉深,方成飛花詠之為千秋佳話也?!眥4}
(三)作品中的詩歌功能
《飛花詠》和其他才子佳人小說一樣,有著兩個主要特征:以詩為媒,以小人貫穿情節(jié)。但是本部作品中的詩歌更具有特色,因飛花詩得題目“飛花詠”,并且是文章的重要線索和情節(jié)。才子佳人小說的第一個核心場面就是“因詩相慕”。詩歌在中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涉及內容廣泛。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古以來文人都會吟詩作賦,唐朝確立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唐詩出現繁榮局面,詩歌成為他們展示文采才華的方式,所以才子佳人小說中宣揚以詩為媒、大力推崇詩歌也是合理的?!霸娧灾尽薄霸谛臑橹?,發(fā)言為詩”“詩者,吟詠性情也”,都可以突出詩歌的表現功能。在封建禮教嚴重束縛青年男女的時代,詩歌可以作為他們傳情的媒介,表達心中的情感、寄托相思之情;同時,這也是對封建制度的反叛,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對抗。它倡導的自由戀愛觀,已逐漸在接近自由的婚戀觀。
《飛花詠》中兩位主人公初次見面是因詩相見,昌谷父親的朋友朱天爵說出“千古高賢,換面改頭成俗子”;昌谷對出“一群惡少,聳肩疊背學才郎”,容姑對出“三家村漢,畫眉搽臉扮佳人”。兩人水平不相上下,各有特點。一日,父親端居出題讓女兒作詩,以“紫燕壘巢”為題,容姑快速作完,并得到父親的贊許:“若是一個男子,樹立詞壇之上,也可當一座?!比绱烁叨鹊脑u價,可看出容姑的才情。容姑在被宋脫天搶走后,在船上作三首《新月詩》,后被官船相救,知府鳳儀使其以“飛花”為題作詩,容姑不假思索,立呈《飛花詩》:
原占枝頭上,今憐西復東。
眼迷新幾席,腸斷舊簾櫳。
陣陣空香細,飄飄虛影紅。
既遭逢不偶,何苦費春工。
容姑作這首《飛花詩》也是自喻,自己被別人搶走,離開父母,漂泊不定,猶如飛絮?!傲酢边@個意象在《紅樓夢》中也有所出現,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湘云看見柳花飄舞,作小令《如夢令》,暗示美好婚姻好景不長;林黛玉作《唐多令》表現對自己身世不幸的哀愁,和這里的容姑所作有點類似。昌谷唱和容姑的《飛花詩》,如下:
在樹得春巧,離枝春更工。
想簪云髻美,不點水唇紅。
雨細窺鄰壁,風輕如遠櫳。
休嗟漂泊意,大圣也流東。
昌谷作的詩,得到鳳儀和容姑很高的評價,容姑說:“此詩詞中寓意,言外弄情,大得風人之旨。三復兩詩,直覺孩兒瞠乎后矣。”{5}從此,容姑心中就落了昌谷的影子。后兩人見面,又以“飛花”為題,你一言我一句,一對一答。接著,昌谷用一白綾題詞《長相思》以傳情,容姑則用一金扇畫山水松竹,也和詞一首。二人“因詩相慕”之后就后庭盟誓。餞別之時,又相互題詞一首,表達心中之情。正所謂書中所說:“男女從來存大欲,況于才美復多情。一朝言別花陰下,安免相看感慕生?!焙笕莨盟寄畈?,作成一套閨思《十二紅》,以消苦悶。中間也有少量詩作,此處不多言說。且說最后昌谷考上榜眼作詩,詩柄是飛花,兩人又因飛花詩而團聚,昌谷又題《飛花詩》一首:
飛花飛去又飛還,依舊枝頭錦一團。
今才燈前含笑看,花歡恰好對人歡。
《飛花詠》中有很多昌谷和容姑作的詩,每回開頭也都有詩詞,中間也會有一些說白像一樣的詩來敘述情節(jié)內容。這部作品的《飛花詩》前后都有,首尾相呼應,結構更趨于完整。每次作詩都會增進主人公之間的感情:他們因詩相識,因詩相愛,因詩結合?!讹w花詩》可以點出題目,表露主人公的身世漂泊之感和兩人愛情的“顛沛流離”,最后畫龍點睛:“飛花飛去又飛還”。每回開篇都會用詩詞敘述,預敘情節(jié),可以看出主要內容;中間也會出現一些詩,控制情節(jié)的進展,或者作為總結性話語。
(四)分析人物,透視內涵
《飛花詠》以昌谷和端容姑為主人公,主要描寫兩人“顛沛流離”的愛情。才子佳人本來就是中國人追求的一種至高的價值標準和最終歸屬。昌谷才貌雙全,很有人情味;容姑長得漂亮,極具文采。兩人情投意合,一見鐘情,私訂終身,最終克服重重困難,走到一起。這種始終如一、堅貞不渝的愛情觀也是對當時封建禁錮思想的一種挑戰(zhàn),他們拒絕常勇和柳星子女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也是對人性和性欲的倡導。才子佳人的這種模式是在傳統(tǒng)思想——儒道合一的原則上追求仕途順利和婚姻幸福的統(tǒng)一。
《飛花詠》在敘述故事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關鍵性人物,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善良的群體和小人群體。他們的生養(yǎng)父母屬于前一類,其間還穿插有王安泉、艄婆等小人物,他們都很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最后的結果也是好的。另外一些就是小人,如無賴唐涂為了獲得親戚唐希堯的財產,殘害昌谷,使其未能參加考試;陷害唐希堯,使其流落他鄉(xiāng)。這些小人心眼很壞,自私自利還不擇手段,此外類似還有人物,如曹、石二人,權傾中外,排陷忠良,使得鳳儀下獄,后又被發(fā)配到陜西榆林受苦;還有宋脫天、王趨等人。但是他們最終結果都是不好的,曹、石二人被革職,后被處死;宋脫天也不幸死亡,唐涂過得也很糟糕。這也就是中國的天命觀,“善以善待,惡以惡待”。古代陰陽學和佛教都有“因果報應”的觀點。
(五)作品的其他問題探討
明末清初內憂外患,國家缺少兵力,所以采取各種方式征兵,昌全祖父舉過孝廉,現因邊疆沒有良將,增兵添將,將祖籍是軍籍之人強制變成士兵?!肮次奶钗洌奈鋬蓚?,此朝廷之弊政也?!眥6}政局不穩(wěn)定,人民不愿出去當兵。這也是統(tǒng)治者的一種不合理政策,容易引起暴動,導致人民反抗。
另一個是過繼的問題。本部作品中昌谷,以昌全、杜氏為生身父母,后過繼給唐希堯、趙氏,后又認端居、李氏為父母;端容姑以端居、李氏為父母,后認鳳儀、王氏為父母,后又認昌全、杜氏為父母。兩個人過繼了三次,這和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應該也有很大的關系。
三、結語
《飛花詠》雖然是以昌全和端容姑的愛情為主線,但其中包含了昌、唐、王、端四個家庭的興衰變化,如鳳儀升職后下獄又被貶,最后官復原職;昌全原是秀才,后被充軍變?yōu)閰⒅\。這些家庭的變化也是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對當時社會的反映。這四個家庭之間通過特定的人物聯系著,最后結局是還居住在一起,享受生活。這和《紅樓夢》的情節(jié)有類似之處。《紅樓夢》以寶、黛、釵愛情為主線,敘述四大家族的興衰滅亡的過程,曹雪芹應該也是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巨著的。
{1} 盧興基:《在〈金瓶梅〉與〈紅樓夢〉之間的填補歷史的空白》,《明清小說論叢》1984年第1輯.
{2} 劉坎龍:《才子佳人小說類型研究——才子佳人小說文化透視之二》,《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
{3}{4} 《飛花詠序》,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5} 《飛花詠》,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39頁。
{6} 《飛花詠》,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21頁。
參考文獻:
[1] 劉世德.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