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讓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龍應(yīng)臺。
文章開篇的描寫就很吸引人:“一個5歲的小男孩,很努力地打蝴蝶結(jié),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他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p>
龍應(yīng)臺是個偉大的母親,她給了兒子安安和飛飛一個溫暖的家,帶著他們認識世界,教他們親近大自然。文中寫道,龍應(yīng)臺騎車載著安安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座古舊斑駁的小木橋,心里有點凄涼,于是側(cè)臉對安安說:“小橋——”安安用脆脆的聲音回答:“小橋——”“流水——”安安答:“游水——”“人家——”安安答:“鴨鴨——”媽媽說:“西風——”安安答:“蜜蜂——”在秋天的黃昏,這一對母子騎著腳踏車的影子是多么溫馨,而孩子牙牙學(xué)語的可愛,相信每一個母親看了都會莞爾一笑。
孩子的成長是慢的藝術(shù),龍應(yīng)臺是職業(yè)女性,她有自己的事業(yè)、理想,但是在孩子身邊她就只是一個母親。她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時,她沒有呵斥;每天晚上的親子共讀活動,她從不落下。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小心翼翼地為孩子選擇文學(xué)讀物,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孩子真善美的心靈。同時她是個智慧的女性,知道見縫插針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親情、事業(yè)兩方面她都沒落下。
每年她帶孩子回臺灣,要申請簽證,申請書上有一欄問此申請人職業(yè)為何,她規(guī)矩地填上“玩玩玩”,申請人訪臺的目的,她也填上“玩玩玩”,甚至她還想如果有一欄問申請人的專長的話,她也會填上“玩玩玩”。她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既然是天性,就不能遏制。
倒過來想想我自己,每天都在催促兒子“快點,快點”,似乎覺得他做事總是太慢,不夠?qū)P?。其實哪個孩子不會分心呢?你叫他穿鞋子時,他可能正在想有趣的游戲;你叫他快點走路時,他可能正被路邊的一朵野花吸引,想要駐足欣賞。在不斷的催促聲中,他的樂趣被剝奪了,他的想象力、審美力被扼殺了,而“兇手”正是最愛他的父母,是不是很可悲?
對學(xué)生,我也是催促多于等待,叫他們快點交作業(yè),快點復(fù)習(xí)功課,我逼著他們跟上我的步伐。對那些步子緩慢、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學(xué)生,我往往把他們晾在一旁,沒看到他們執(zhí)著、期待的目光。
所以,當孩子要你陪他玩時,俯下身子去陪他,甚至是趴在地上和他一起瘋吧,不要拿冠冕堂皇的借口來搪塞他,他要的就是幾分鐘而已。當學(xué)生因為貪玩而誤了學(xué)業(yè)時,不要呵斥他們,他們還是孩子。生活中不能只有學(xué)習(xí),不要要求他們做書呆子,要讓他們成為陽光少年,每一天可以盡情地揮灑青春。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們要學(xué)會等待,等待孩子一天天成長,等待學(xué)生一天天成熟,我們要告訴自己:“慢慢來。”
慢慢來,讓自己浮躁的心慢下來,靜下來,享受云淡風輕的美麗,沐浴春日的暖陽,欣賞夏花的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