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個詞叫“鼠目寸光”。這兩類人的錯誤人人都懂,無須多言。但有種情況倒是大家皆沉浸其中——“看見了,也當沒看見,還莫名地發(fā)笑”。低下頭,閉上眼,同時為自己的選擇而笑,卻不知道為何而笑。
“看見了,也當沒看見,還莫名地發(fā)笑”,更貼切的描述是近來風頭正盛的四字短語“笑而不語”。拆開來說,“笑”是會心的笑,“而”是暗暗的轉折,“不語”是垂首低眉投下棄權票的象征。想象力豐富的中國網(wǎng)友甚至造出了它的英文翻譯——smilence,是“微笑”和“沉默”的結合體。這一笑一靜間,人仿佛沙塵暴中的旅人,為躲過風沙迷眼的危險,只得瞇起雙目,作半瞎狀。自然中的風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中的沙塵暴卻往往因為個體的或真或假的“看不見”而蔓延肆虐。自以為笑出了清高的人們卻在不語間暴露了自己真正的心態(tài)。
《皇帝的新裝》中的大人,小悅悅事件中的路人,他們也都“看不見”;但只需一個小孩、一個清潔女工的一句話、一個行動便能使他們驚醒。究其原因,他們“看不見”是哭喪著臉的,是自知有錯的。這樣的故事即使再殘忍也都讓觀眾看到了希望,而真正的殘酷是生活在一群笑著裝瞎的人之間。
一句“這關我什么事”道出了所有“看不見”之人的心聲。這是出于各種原因的對自己的否定和對周遭一切的默認。環(huán)顧四周,古有始皇暴政無度,百姓“道路以目”;今雖無酷刑重稅,但“群體暴力”的例子卻也不少:名額內(nèi)定,虛報預算,挖路填路堆起的GDP等等。就算部分人心中曾有一絲的猶豫,也迅速被周圍閉著眼看不見的人戴上了眼罩,拉平了嘴角。
或許“看不見”的人有一段掙扎的思想歷程,所以,他們在“看見”的痛苦掙扎與“看不見”的笑而不語中選擇了后者。
上帝創(chuàng)世時看見天地渾濁,說:“要有光?!庇谑潜阌辛斯?。顧城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一串串的數(shù)字卻告訴我因為二氧化碳變多,地球變暖,也在變暗。投射到了社會上,爭執(zhí)變少了,因為大家看不見了;眼前變暗了,因為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當心蒙上了霧霾,眼睛又如何看見?
當整個世界都辜負了上帝的心意,便再不見天日。
【教師點評】
本文筆鋒銳利,如刺刀般嚴厲地批評和諷刺了那些“笑而不語”的人。連珠妙語不斷閃現(xiàn),處處有冷幽默的意趣。本文思想深刻,耐人尋味,風格犀利,諧趣橫生。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fā)展等級17分=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