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fā)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檐,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吁嗟天產(chǎn)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荬。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全敢不歌,陸羽須作經(jīng)。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
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
贏得珠璣滿斗歸。
范文正公這首詩全名《和章岷從事斗茶歌》,簡稱《斗茶歌》,堪稱有宋一代茶詩的奇制,遠承盧仝《七碗茶詩》,后開楊誠齋《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黃山谷《煎茶賦》,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全詩共六韻二十一聯(lián),一氣呵成,首尾相應(yīng),讀來暢陜淋漓。前七聯(lián)兩聯(lián)一轉(zhuǎn)韻,從建溪茶產(chǎn)地、種植、采摘、制作,到北苑民間斗茶,一路寫來,如春日行山陰道中,自是風光無限。詩歌開篇即說建溪茶得來不易,是“武夷仙人”移栽過來的,因此稱作“奇茗”。建溪茶產(chǎn)于宋代建安,即今福建建甌壑源、鳳凰山一帶,因臨近建溪口,因而稱作建溪茶,又稱壑源茶。唐末五代時北苑為南唐宮苑,主要用來為宮廷監(jiān)制貢茶。入宋之后北苑、壑源、鳳凰山一帶均稱北苑,成為宋代御用貢茶園,所產(chǎn)茶總稱北苑茶,又稱建溪茶。
宋代設(shè)福建路轉(zhuǎn)運使,負責貢焙之事。丁謂、蔡襄、宋子安、賈青、鄭可簡等先后漕閩,專修貢焙,北苑茶從此成為茶中絕品,有大小龍團、密云龍、龍團勝雪等名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記載說:“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遣使造之,取像于龍鳳,以別庶飲,由此入貢?!薄爸恋篱g,仍添造石乳,其后大小龍團,又起于丁謂,而成于蔡君謨。”北苑貢茶專供帝王“玉食”外,也分賜大臣。據(jù)歐陽修《龍茶錄·后序》記載:“茶為物之至精,而小團又其精者,錄敘所謂上品龍茶者是也。蓋自君謨始造而歲貢焉,仁宗尤所珍惜,雖輔相之臣未嘗輒賜,惟南郊大禮至齋之夕,中書、樞密院各四人共賜一餅,宮人剪金紙為龍鳳草貼其上。兩府八家分割而歸,不敢碾試,但家藏以為寶,時有佳客,出而傳玩爾。至嘉佑七年,親享明堂,齋夕,始人賜一餅,余亦添預(yù),至今藏之?!碑敃r一餅小龍團,值中產(chǎn)人家半年的收入,可見其珍重程度了。蘇軾曾有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舊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笔侵敝笗r事的,不無諷喻之意。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這兩句描寫北苑貢茶制作情況。宋代制作團茶尤其講究,茶葉經(jīng)過蒸青之后,要經(jīng)入榨、研磨、過黃等程序,去除茶葉草青氣和茶膏,惟留馨香甘淡。因而唐宋時期茶葉以甘香為主,被譽為“甘露”。據(jù)《福建通志》記載:宋代北苑貢茶屬蒸青茶餅類,有龍團、鳳團等名號。壓制茶餅用模,模具有銀模、銅模,圈有銀圈、銅圈、竹圈。模形有圓形、方形、棱形、花形、橢圓形等。模具上刻有龍鳳、花、草等圖紋。其中方形茶餅稱“鑄”,圓形茶餅稱“團”?!抖凡韪琛分械摹胺街泄缳鈭A中蟾”,是說方形的茶餅如玉圭,圓形的茶餅如月蟾,都是用來形容茶餅形狀的。
“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兩聯(lián)四句,具體描寫斗茶過程。宋代斗茶煎水用瓶,取火用爐,鼎是爐的雅稱?!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辈锠t用首山銅磨制,足見其珍貴了。中泠水,也稱中泠泉。中泠水由南泠、中泠、北泠三眼泉水組成,而以中泠涌水最多,三眼泉水總稱為中泠泉,匯聚于揚子江中的金山寺旁,又稱揚子江心水。清人潘介《中泠泉記》文章中記載說:取水應(yīng)在辰時,須依時乘船至江心,用專門的取水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尋千尺,始得真泉;若淺深先后,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瓶攜江上中泠水”,是用來形容水的珍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具體描寫點茶景象。關(guān)于這兩句詩,還有一段軼聞呢。據(jù)宋人劉斧《青瑣高議》記載:范文正公《斗茶歌》為天下傳頌,蔡君謨暇月與希文聚話。君謨謂公曰:“公《斗茶歌》膾炙士人之口久矣,有少意未完。蓋公方氣豪俊,失于思慮耳。”希文曰:“何以言之?”君謨曰:“公之句云: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翠濤起。今茶之絕品,其色甚白,翠綠乃茶之下者耳?!毕N男χx曰:“君善知茶者也,此中吾詩病也,君意如何?”君謨曰:“欲革公詩之二字,非敢有加焉?”公曰:“革何字?”君謨曰:“綠、翠二字也”。公曰:“可去!”曰:“黃金碾畔玉塵飛,紫玉甌心素濤起”希文喜曰:“善哉!”又見君謨精于茶,希文服于議。
宋代飲茶,最重點茶法,由此又有分茶、斗茶的區(qū)分。分茶,是點茶的藝術(shù)化呈現(xiàn)。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歐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縹姚……”可見分茶是講究“技法”的,通過湯瓶注水的控制,在盞面上幻化出“怪怪奇奇”的畫面。又據(jù)陶谷《清異錄》記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幻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狈植枰卜Q茶百戲,又有水丹青、湯戲、茶戲等名稱,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關(guān)于分茶法,陶谷《清異錄》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沙門福全能注湯幻字成詩一句,如并點四碗,共一首絕句,泛乎湯表。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福全曾有詩詠道:“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功夫?qū)W不成。卻笑當年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笨梢姺植枋峭ㄟ^湯瓶在茶盞中注水,運用茶匙(匕)擊拂,“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為各種物象者、以及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甚至可以幻化出詩句來,堪稱絕妙。南宋時茶筅取代茶匙,分茶技藝尤為精妙,我們觀看南宋劉松年《斗茶圖》、《茗園賭市圖》,就可了解其大概了。近幾年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逐漸歸復(fù),宋代點茶法也隨之復(fù)興。據(jù)說有用筆頭蘸水,在盞中“點畫”出各種圖案,并標為“斗茶”“茶百戲”者,純屬臆造,殊失古意,不足為法。
斗茶又稱茗戰(zhàn)、點試、斗試、斗碾等,和點茶技法接近。通過對茶湯香氣、滋味以及是否“咬盞”的較量,來斗出高下。蔡襄《茶錄》里說:“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狈吨傺驮娭兴鑼懙木褪墙ò裁耖g斗茶狀況。根據(jù)蔡襄《茶錄》,斗茶可分為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焙盞、點茶、斗試這幾個步驟。煊盞,就是以開水燙盞,保持茶盞溫度,這樣容易擊拂出湯花,以“質(zhì)厚難冷”的建盞最受推崇?!恫桎洝げ璞K》條:“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燒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然后放入一茶匕茶粉,沖入少許沸水調(diào)膏,然后一邊注水一邊擊拂,用茶匙或茶筅擊拂茶面以出湯花,以湯花咬盞、如疏星淡月為佳。湯花即沫餑,滋味甘香,飲之宜人?!锻┚洝罚骸败叙G,飲之宜人,雖多不為過也。”趙佶《大觀茶論》描寫“湯花咬盞”的形狀說:“結(jié)浚靄,結(jié)凝雪?!薄叭殪F洶涌,溢盞而起,周回旋而不動,謂之咬盞。”又據(jù)李邦彥《延福宮曲宴記》記載:“(北宋宣和二年冬)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群臣日:‘此自布茶?!嫯?,皆頓首謝?!彼位兆谟H自注湯擊拂,斗茶試茶,并分賜群臣,可見宋代茶文化是何等興盛發(fā)達了。
斗茶除了“相較水痕”之外,最重要的是比試茶香茶味。《大觀茶論》論茶香味道:“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薄安栌姓嫦?,非龍麝可擬?!彼未凡枋字叵阄?,以香氣清幽、滋味甘滑為尚。然后再看湯花“咬盞”的情況,已定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