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額上有一條同眉毛一般長短的疤。這是我兒時游戲中在門檻上跌破了頭顱而結(jié)成的。相面先生說這是破相,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曰“夢痕”。因為這是我的夢一般的兒童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唯一的痕跡。由這痕跡可以探尋我的兒童時代的美麗的夢。
我四五歲時,有一天,我家為了“打送”某家的小客人,母親、姑母、嬸母和諸姊們都在做米粉包子。而在我,做孩子們的,在這種日子更有無上的歡樂;在準(zhǔn)備做包子時,我得先吃一碗甜甜的豆沙。做的時候,我只要噪鬧一下子,母親們會另做一只小包子來給我當(dāng)場就吃。
這一天因為我噪得特別厲害些,姑母做了兩只小巧玲瓏的包子給我吃,母親又外加摘一團(tuán)米粉給我玩。為求自由,我不在那場上吃弄,拿了到店堂里,和五哥哥一同玩弄。五哥哥者,后來我知道是我們店里的學(xué)徒,但在當(dāng)時我只知道他是我兒時的最親愛的伴侶。他的年紀(jì)比我長,智力比我高,膽量比我大,他常做出種種我所意想不到的玩意兒來,使得我驚奇。這一天我把包子和米粉拿出去同他共玩,他就尋出幾個印泥菩薩的小形的紅泥印子來,教我印米粉菩薩。
后來我們爭執(zhí)起來,他拿了他的米粉菩薩逃,我就拿了我的米粉菩薩追。追到排門旁邊,我跌了一跤,額骨磕在排門檻上,磕了眼睛大小的一個洞,便暈迷不省。等到知覺的時候,我已被抱在母親手里,外科郎中蔡德本先生,正在用布條向我的頭上重重疊疊地包裹。
自從我跌傷以后,五哥哥每天乘店里空閑的時候到樓上來省問我。來時必然偷偷地從衣袖里摸出些我所愛玩的東西來——例如關(guān)在自來火匣子里的幾只叩頭蟲,洋皮紙人頭,老菱殼做成的小腳,順治銅鈿磨成的小刀等——送給我玩,直到我額上結(jié)成這個疤。
講起我額上的疤的來由,我的回想中印象最清楚的人物,莫如五哥哥。而五哥哥的種種可驚可喜的行狀,與我的兒童時代的歡樂,也便跟了這回想而歷歷地浮出到眼前來。
暮春的時候,他領(lǐng)我到田野去偷新蠶豆。把嫩的生吃了,而用老的來做“蠶豆水龍”。其做法,用煤頭紙火把老蠶豆莢熏得半熟,剪去其下端,用手一捏,莢里的兩粒豆就從下端滑出,再將莢的頂端稍稍剪去一點,使成一個小孔。然后把豆莢放在水里,待它裝滿了水,以一手的指捏住其下端而取出來,再以另一手的指用力壓榨豆莢,一條細(xì)長的水帶便從豆莢的頂端的小孔內(nèi)射出。制法精巧的,射水可達(dá)一二丈之遠(yuǎn)。他又教我“豆梗笛”的做法:摘取豌豆的嫩梗長約寸許,以一端塞入口中輕輕咬嚼,吹時便發(fā)喈喈之音。再摘取蠶豆梗的下段,長約四五寸,用指爪在梗上均勻地開幾個洞,做成豆的樣子。然后把豌豆梗插入這笛的一端,用兩手的指隨意啟閉各洞而吹奏起來,其音宛如無腔之短笛。他又教我用洋蠟燭的油作種種的澆造和塑造。用芋艿或番薯鐫刻種種的印版,大類現(xiàn)今的木版畫?!T如此類的玩意,亦復(fù)不勝枚舉。
誰言我左額上的疤痕是缺陷?這是我的兒時歡樂的佐證,我的黃金時代的遺跡。過去的事,一切都同夢幻一般地消滅,沒有痕跡留存了。但憑這臉上的金印,還可回溯往昔,追尋故鄉(xiāng)的美麗的夢?。?/p>
(選自《經(jīng)典美文》,有刪改)
品味鑒賞
這篇散文,從“我”左額上的疤痕寫起,由此探索兒童時代美麗的夢;然后宕開去寫兒時的樂趣,再從樂趣中寫到疤痕的來歷,以及造成這疤痕的關(guān)鍵人物五哥哥的行為;最后,再收回筆墨寫“我”對自己額上疤痕的感慨、議論。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構(gòu)思縝密,首尾呼應(yīng),穿插自然。作者寫的是真人真事,是作者兒時的親身經(jīng)歷,再加上作者對生活觀察仔細(xì),善于體察兒童的特殊心理,抓住兒童的特殊行為,把握兒童的特殊性格,所以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把兩個小頑童刻畫得妙趣橫生,把兒童時代的美好生活描繪得詩意盎然。
【劉為民/供稿】